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彤 《饮食科学》2010,(3):41-41
彤姐,你好: 我和他是大学同班同学。大二第一学期开始谈恋爱的。一直到毕业.工作,现在已经有五年多了。我们都是25岁。他外表很不错.工作也很好,李是农村的.妈妈没有工作.我们都是彼此的初恋.当时是他追的我。我很希望能跟他结婚.但我不敢提,甚至不敢想,因为我的身体有缺陷,让我很自卑。  相似文献   

2.
我在司迈特到观在已经做了整整4年导购工作,当时我先到大中六里桥店,做了一段时间后.就向公司提出.司迈特要进大中洋桥店。第一是那里离我的家很近,这样,我上下班方便,接货也方便.可以解决我的后顾之忧.让我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第二是洋桥店客流量大.我们公司只有进了那里才能有销量,我也才能赚到钱。  相似文献   

3.
张兰允 《饮食科学》2004,(12):47-47
小时候.家里生活很艰苦。爸爸每月42.5元的工资,养活全家六口人。妈妈尽管文化不高.但是非常精明,能干,把一个清贫的家打理得温暖而幸福。我是老么.妈妈自然对我宠爱有加.但是干起活儿来却从不照顾我.理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许娇气!偏偏我天生也要强得不可思议.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主儿。要知道,我最想得到的就是妈妈的称赞!  相似文献   

4.
戎马一生.军人出身的我.患上脑血栓三次闯过鬼门关的我.七十有六不会识谱的我.居然在老伴的鼓励督促.陪伴哄劝之下.历经数月时间,学会了用高难度美声唱法歌唱《我的太阳》。当我底气十足地高歌在老干部联欢会上的时候.我深有体会.是歌声给了我快乐的心情和健康的心态,是歌声给我铺就一条长寿之路。  相似文献   

5.
赵静 《饮食科学》2004,(12):45-45
我小的时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不仅苗条而且漂亮.是远亲近邻眼中的美人坯子.姑姑现在还经常说起我那时的基础那么好.不知怎的就变成后来初中时的模样。她的感叹真的不无道理,明明是个天真活泼的美少女忽的一下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到初三时.我的身高停留在158米再没增加过,而体重则逐步长到68公斤.起初并没发觉有什么不妥的我还在埋头苦读,时间久了.再迟钝的人也会感觉到别人投射过来的眼光的不同,我开始自卑了。这种自卑感一直伴随我读完中专。由于外形的关系.我拒绝任何抛头露脸的活动.在四年的校文艺汇演中.我一直是各个节目的策划者和督导者.从头到尾地忙碌着;在四年的课外活动中.我除了一直担当班级团宣委外还任校记者团团长。听起来真的丰富多彩.事实上也的确是的。就是在如此你来我往的各项活动中,我仍然把自己保护得很好.这也是工作后我才知道的,因为同届或小我的校友提到我的名字都说如雷贯耳.只是从未见真人现身过。听说她们的这个反应.我真的佩服起自卑这个东西。  相似文献   

6.
蔚霞 《饮食科学》2007,(2):56-56
茶是一种极普通的饮品。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喝茶,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从我尚未完全记事就开始了。茶是我离不开的朋友,一年四季.喝茶不断.它给我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健康、苗条。  相似文献   

7.
旭林 《饮食科学》2006,(6):11-11
在亲友,同事和所有认识我的人眼中,我是个“有福”的人.一则是当过多年领导干部待遇较优,二则是写过不少书小有名气。既如此.生活条件应当优越.餐餐当有佳肴殊不知.年逾花甲的我.餐桌上常是极普通的饭菜。尤其爱吃的东西是红薯,蔓菁和玉米穗。  相似文献   

8.
紫衣 《饮食科学》2004,(11):45-45
现在的减肥方法虽然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也就两条:一是少吃,二是多动。根据这个原则.我每天早上5点钟起来跑步.睡前5个小时内不吃任何东西,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我的脸、胳膊、腿都卓有成效地瘦了.只有腹部还像千层糕一样多肉。为了消除这些赘肉.我又做仰卧起坐.又喝肠清茶.可都没什么效果,要知道.女人的小肚子和眼角一样.是最容易泄露年龄的地方了。见我为此苦恼不已,好友小米建议我去做腹部抽脂。  相似文献   

9.
闻香识女人     
我与妻是在茶馆里认识的。那时的我并不喜欢喝茶,一次有个文学社团搞活动.选择了春忆茶社.那时的她就在这里打工。穿着典雅的旗袍.亭亭玉立.行着款款莲步来到我的面前,纤纤玉手轻掂茶器.动如行云流水趋奉茶汤.敬如初苞含露。当其时.令人心醉神迷.当她沏好茶端给我.我喝了第一口茶,苦涩.先是舌尖,然后迅速达到舌根.我不禁皱了一下眉.她发现了我。于是,和我打了个招呼.就这样认识了。她笑着淡淡地说:“茶苦茶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品味出来的.因为很多人没有耐心品到茶的甘甜就放弃了。”是愉快而轻松的聊天,关于书,关于音乐,关于两个人所在的城市。我不是那种好奇的喜欢“查户口”的人.她也不是。临分手时.她礼貌而有分寸地问.能给她一个联系方法吗?我给了她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0.
别看我是搞营养学的.我还真没太注意过这个问题.原来是用调和油.后来单位发了一箱大豆油,又吃了一阵子,我的同事说花生油对身体比较好.邻居又说还是玉米胚芽油好.炸出来的东西吃着香.还金黄金黄的。我的公公心脏不好.前一阵子刚做了搭桥手术,儿子学习挺紧张.又正在长身体.我丈夫老是有应酬.一个星期在家里吃不了几顿.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我挺想知道.我们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到底吃哪种油最合适呢?  相似文献   

11.
我家中几代经商,早先祖父挑着担子卖眼镜,以后几代人都做眼镜.所以称得上是眼镜世家。以后.我和眼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未满20岁就踏入商海从事眼镜行业.在我大伯的影响下.耳濡目染之间,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成为我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2.
朋友讲了一个笑话给我听,说是从前有一个善人做了极多好事.很多人对他说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他.却有一个人说来世为了报答他要做他的妈妈。朋友说到这儿已经笑做一团了,我只是淡淡一笑.说.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讲,朋友一愣.我告诉她.如果她已经成了母亲,就会明白了。  相似文献   

13.
月方 《饮食科学》2007,(7):43-43
小时候,我很馋。喜欢吃青涩的桃.喜欢舔菜花心里的蜜.还喜欢掐刚结的嫩豆荚……我的童年是长在田野里的.那时候,在满世界的绿中,我是一株营养不良的贪婪的野草。  相似文献   

14.
李舍 《饮食科学》2006,(4):48-48
老公兄妹三个,用婆婆的话说,他最孝顺.比两个女儿都贴心,从小就知道体谅人。言下之意.是炫耀她老人家给我养了个好老公。也许是爱乌及屋.婆婆很疼我,总是说,对我就像对待亲生闺女一样。听了这话我心里蛮舒坦的。  相似文献   

15.
李韬 《餐饮世界》2009,(7):19-19
餐饮行业这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很让我这个从业者自豪,不过,对于行业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上时常遇到的难题,比如餐厅该不该收包间费.服务费、开瓶费,都很让我困惑。我是不支持这个要求的.因为我自己清楚的知道.消费者和企业是一体的。不能把消费者和企业割裂开啊,没有消费者固然没有企业,可是没有企业又何来消费者呢?  相似文献   

16.
蚝情逸趣     
陶琦 《四川烹饪》2007,(8):74-74
我生活在广西柳州,那里并不靠海.所以在我小时候学《我的叔叔于勒》那篇课文之前,就没听说过有牡蛎这东西。我是一个特馋的人,对吃的东西向来有着浓厚兴趣.即使是现实中吃不到的,我也会想办法从文字或图片里找出来解馋。因此,牡蛎这种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美食.很早便对我产生了诱惑。  相似文献   

17.
芯火 《中国宝石》2008,17(2):136-136
我是她世代的一名老会员了,从第一次购买她世代的产品开始,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她。记得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也是第一次拿到薪水,我特别想送给妈妈一件礼物,可又不知道送什么好。一个周末的早上,我在北京双安商场.漫无目的地逛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一个卖首饰的柜台前,  相似文献   

18.
我知道,自己的肥胖是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吃饭时,不把肚皮撑圆我是不肯罢休的,时间长了,“相扑运动员”成了我的代号。为此,我很苦恼.也想减肥.却又找不到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我给远在山东的姐姐寄去了近期的照片。没过几天.姐姐打来了电话:“芳芳呀.你这艺术照拍得可真不错!”我连忙解释:“姐.那哪是艺术照.是咱爸用他那台旧索尼相机拍的。”姐姐惊呼:“天哪,你是擦了什么化妆品.脸上的痘痘怎么全没了?”我咯咯直笑.心里美滋滋的。”难道是吃了什么中药?”“错了错了.我有我的秘方呀!”听着姐姐着急的声音.我向她道出了真相。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个天生肤色稍黄有斑的MM,极容易晒黑.又很难变白。大学的时候,整天在太阳下晃来晃去的.为了标榜个性.我既不打伞又不涂防晒霜。结果报应来了.刚刚经历半个夏天.我就明显的变黑。一听到别人昨昨呼呼的问我怎么变得这么黑.我心里就会郁闷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