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 Mehlhorn  S. M 《国际纺织导报》2010,38(8):52-52,54,55
时尚内衣(包括文胸)主要由聚酰胺/弹性纤维混纺织物制成。含有较高弹性纤维成分的超细纤维物品,由于具有出色的高功能性和多用途服用性,故在纺织品市场上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混纺织物集优良的穿着舒适性及时尚设计于一体,但对于纺织品整理者而言,却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对于女式贴身内衣,必须确保基布的色深、牢度性质和抗黄变水平与相应带状织物一致。介绍了成功进行带状织物连续整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台湾化纤业者近日对纺织品发展趋势评估时指出,科技纤维(超细纤维和PBT弹性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合原料以及超细化、轻量化的织物,将领导未来两年的秋冬纺织品市场.这两种纤维混纺的纱单织或交织后,可使织物呈现高密度和质轻的特性,具有良  相似文献   

3.
为使服装有弹性,莱卡纤维总是与其他非弹性纤维一起加工使用,弹性织物不能由100%弹性纱组成。莱卡在弹性织物中是功能性成分,弹性纤维应该隐蔽于织物中,但必须表现出其功能性。因弹性丝决定了服装的“合体”,而这种功能是由所用莱卡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和细度所决定,一般可  相似文献   

4.
弹性纤维制成的弹力织物,用途广泛,性能优越,尤其伸长大,回弹好,是目前最流行的产品之一。我厂对氨纶弹力包芯纱和弹力织物进行了研究和试制,现作一介绍。 一、氨纶纤维简介 (一)氨纶纤维的结构 氨纶又称聚氨酯纤维,是弹性纤维中主要的一种,在国外统称为“斯潘德克斯”(Spandex)。这类纤维是由芳香双异氰酸酯和末段含有羟基的聚酯或聚醚反应制得末端含有异氰酸酯的聚合物,然后溶解于二甲  相似文献   

5.
1 前言 莱卡是美国杜邦公司(E.I.DuPont)1959年研制生产的芳基二异氰酸酯与羟基聚醚段共聚的聚醚型弹性纤维。莱卡具有很好的弹性、伸展性、保持力、稳定性和热定形性等,可使织物具有伸缩自如、轻盈透气、舒适耐用、易于染整等特性。但是,性能不完善的弹性织物在加工和服用中,会出现露白现象(弹性纤维断裂而露出于织物表面),使消费者感到美中不足,所以,选择性能优秀的弹性纤维是生产弹力织物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据日本纤维和纺织品研究所估计,1990年世界弹性纤维(聚氨基甲酸酯纱)的生产能力为4.3~4.4万吨,但产量为3.8万吨.该研究所在今年5月份出版的“世界弹性纤维工业”中提出简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德国Dorlastan纤维公司已经把Dorlastan Black列入其产品系列.即使织物中含有其他纤维,这种新型弹性(氨纶)纤维也能防止在深色织物中形成不受欢迎的色差.因此,这种弹性纤维不需要仅仅使非弹性纤维染色的复染.在含有原液着色深色纤维如聚酯、聚酰胺或聚丙烯腈的弹性复合纱中,Dorlastan Black也能防止色差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资讯点击     
海天轻纺与杜邦合作开发生产Sorona(PTT)产品前不久,美国DuPont(杜邦)公司和泉州海天轻纺集团在福建泉州共同宣布双方的合作计划:DuPont公司正式授权泉州海天轻纺集团使用杜邦Sorona聚合物开发、生产和销售PTT短纤维、纱线及其织物。DuPont公司此次选择海天轻纺作为Sorona的合作伙伴,是DuPont公司与海天轻纺长期成功合作的结晶。DuPont公司看重的是海天在纤维与纺织品研发和推广方面的雄厚实力、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以及整合纺织产业链的能力,海天的这些优势将对杜邦Sorona产品迅速打开市场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借助DuPont公…  相似文献   

9.
天下纤维     
西班牙道吉公司开发防晒弹性纤维,石狮企业成功开发天然纤维面料,天然纺织纤维合成织物诞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制成功天然彩色茧丝,山西省阳城县蚕茧品牌效应开始显现,SGS关注环保纺织品标准与检测。  相似文献   

10.
莱卡是聚氨酯弹性纤维在我国的商品名称,聚氨酯弹性纤维是指由至少85%(质量)聚氨酯链所组成的合成纤维,在美国称为“Spandex”。莱卡于1937年由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美国杜邦公司于1958年率先实现商品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在对含弹性纤维的纺织品整理时,要特别重视对织物的前处理。主要是去除纤维纺丝油剂,尤其是弹性纤维表面的有机硅润滑剂。本文从经济和环保角度介绍了聚酰胺/弹力丝织物整理领域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2.
纺织品经柔软整理,不仅使织物具有柔软的手感,而且使织物具有良好的悬垂性、变形回复性、耐洗柔软性。对柔软剂的基本要求是:无味、无毒,不影响纺织品的外观和颜色。纺织品的“柔软”整理,指的是增加纤维和纤维之间或纤维与金属之间的平滑作用,即降低他们之间的静、动摩擦系数。柔软剂就是能使纤维产生这种平滑作用的一种助剂。柔软剂的平滑作用,一方面与其化学  相似文献   

13.
系统阐述各种弹性纤维,包括弹力丝、氨纶、聚醚酯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硬弹性纤维、PTT和PBT纤维、复合聚酯弹性纤维等结构和性能,分析比较了它们的结构与弹性的关系,着重从这些纤维的弹性出发,分析含弹性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特性.特别要指出的是,这类纺织品在染整加工时容易发生"蠕动"、"应力松弛"和"疲劳"现象(变形和回复不同于常规纺织品),应该合理控制染整加工时的温度、张力和时间,加工时尤其需注意松弛处理的重要性;着重介绍了几种弹性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工艺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系统介绍了各种弹性纤维,包括弹力丝、氨纶、聚醚酯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硬弹性纤维、PTT和PBT纤维、复合聚酯弹性纤维的结构和弹性,分析比较了它们的结构与弹性的关系.着重从这些纤维的弹性出发,分析和介绍了含弹性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特性,特别指出这类纺织品在染整加工时容易发生蠕变、应力松弛和疲劳现象(变形和回复不同于常规纺织品),应该合理控制染整加工时的温度、张力和时间.并论证了进行松弛处理的重要性.最后简要介绍了主要几种含弹性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工艺、助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WorldwideExpansionofElastaneFibersandotherSpecialityFibers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Freedonia集团公司一项新的调查预测,全世界对特种纤维的需求,年增长率将达6.8%,2000年需求量将达到近28.8万吨。据分析,增长主要源于弹性纤维也pa·ndex)、芳族聚酸胶纤维和碳纤维市场的持续回复(表1)。弹性纤维年增长事达8访据预测,全球弹性纤维(Spandex需求年增长率为8.3%,到200O年,产量达11.4万吨。增长最快的将是亚洲和美国(表幻。美国仍是两个主要生产能力(Bayer和DuPont)扩充的基地。弹性纤维的需求将取决于这种纤维在各种特…  相似文献   

16.
一、人造麂皮的历史人造麂皮的商业产品起始于1963年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透气合成皮革“考芳”。次年日本科乐缧公司产品“克拉里诺”(特种耐纶纤维制成的合成皮革)投放市场用作鞋料。之后,1971年东丽公司一种成功的人造皮革产品叫做“埃克萨伊纳”(含有聚酯的非织造织物)用于制作外套,这种更新型式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信息     
世界首家LASTOL弹性纤维厂在西班牙投产由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研制成功的Dow XLA,是第一种烯烃基弹性体纺织纤维,已经美国贸易委员会批准正式属名为lastol,作为一种新型弹性纤维将在今年的纺织服装市场推出。陶氏化学公司在西班牙投资建设的全球首家lastol纤维厂已于2004年10月开业投产。这种DowXLA弹性纤维适用于各季服装,包括男女羊毛西服、定制运动服、制服和职业装,它可用于纯羊毛或混纺羊毛精纺织物,它不影响毛织物的悬垂性和手感,而增加织物弹性、尺寸稳定性和折缝定形性,并能耐受各种不同干洗溶剂。该新型弹性纤维非常适宜于泳装,…  相似文献   

18.
长时间以来,合成纤维领域内的快速发展并未涉及到高弹性纤维,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末,橡胶纤维才提供了生产弹性纺织品的唯一可能性,并在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 1937年,Otto Bayer及其同事采用二异氰酸—加聚工艺,获得了以聚氨基甲酸乙酯为主的弹性纤维,与此同时,纺丝技术不断进步。由于弹性纤维集众多优异性能于一身,二者极大地推动了弹性纺织品的发展。 弹性纤维虽然年产量达60000吨/年,但同合成纤维总量相比,却只占据市场的极小部分—合成纤维的0.2%以及包括天然纤维在内的所有纤维的0.1%(图1)。  相似文献   

19.
日本纤维和纺织品制造商准备在1992年向市场推出高附加价值的特殊材料,现介绍如下:1.“Gulk”旭化成公司已开始出口“Gulk”,这是一种新型聚酯长丝机织物.“Gulk”织物表面挺爽、自然、丰满,同时具弹性及悬垂性.“Culk”的奥秘在纱线上,该纱线具有变形截面、中空和粗细节.它是由在聚合阶段加  相似文献   

20.
合纤品新种     
1、塞里斯(Seris)—一种新型的合成纤维新型合成纤维塞里斯由欧洲一家公司开发。这种纤维是把一种有机化学聚合物掺合到聚酯或聚酰胺中制得的。这种纤维的设计为织物开辟了一个新市场,使织物达到了似丝那样华丽但价格具有竞争性这一最高目标。每公斤约15,000里拉(意大利货币单位),50dtex/24和50dtex/48的塞里斯假捻变形纱和50dtex/40及30dtex/24的塞里斯长丝可用作绉绸和乔其纱.纤维横截面为三叶形,选择不同的变形工艺可得到弹性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