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厚板》2017,(3)
针对采用热轧+淬火+低温回火工艺生产的NM400耐磨钢板,研究了不同温度回火处理对钢板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耐磨板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磨性能;低温回火可以改善NM400钢的韧性,经过250℃低温回火处理的钢板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人造板设备用大厚度耐磨钢NM400的化学成分与工艺设计;通过合理的化学成分与工艺设计,采用热轧、离线淬火与回火,成功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人造板设备用NM400耐磨钢板。  相似文献   

3.
《宽厚板》2017,(5)
通过实验室轧制、淬火以及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回火热处理,研究了回火工艺对NM400高强度耐磨钢力学性能和组织转变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断口形貌以及析出物、夹杂物的形成机理,为制定合理的回火工艺、实现NM400高强度耐磨钢板的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在Cr-B系中添加微量钒的低成本设计思路来确定NM400耐磨钢的合金成分,详细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NM400耐磨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了适合工业生产的热处理工艺制度。通过光学显微镜、SEM和TEM观察,分析了经不同温度回火后马氏体组织精细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经900~930℃淬火、250℃保温90min回火后得到均匀细小的回火板条马氏体组织;TEM分析表明,回火板条马氏体的宽度在0.1~0.2μm,板条内分布细小均匀的碳化物析出粒子(主要是10~20nm碳氮化钒),提高钢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回火工艺对淬火态NM400耐磨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不断升高,组织由回火马氏体转变为回火索氏体,钢板的强度和硬度不断降低,钢板的冲击性能先降低后升高,存在马氏体回火脆性区。  相似文献   

6.
孟刚  曹开宸  郝小强  王鑫 《钢铁》2011,46(8):89-91,99
采用不同淬火工艺和回火制度,并结合金相组织和合金元素,研究了热处理对г85钢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淬火对г85钢板性能影响较大,在930~940℃之间淬火能保证钢板的淬透性。回火温度低于700℃时,钢板强度随温度的增加缓慢降低;回火温度高于700℃时,强度急速下降。合金元素Mn、Mo、Nb有效提高了г85钢板的淬...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回火工艺对在线淬火NM360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M360钢经过控制轧制+在线淬火后,钢板强度和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直线下降,冲击功在400℃上下呈两阶段不同变化趋势。从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尤其是耐磨性考虑,450℃为最佳回火工艺温度。  相似文献   

8.
新型低成本超高强低合金耐磨钢研究及其工业化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普通C-Mn钢Q345成分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Cr、B元素,通过控制轧制+离线热处理方法,生产出布氏硬度达400且具有良好强韧配合的新型超高强低合金耐磨钢,分析了在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其组织和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在淬火态、200~300℃回火,力学性能均达到或超过NM400标准要求;将其试验结果在国内某钢厂进行了批量生产试制,试制产品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对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16 mm厚度规格NM450耐磨钢板进行930℃+保温20 min淬火、200℃+保温25 min回火处理,并对热轧态、淬火态及回火态的钢板取样进行组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热轧后钢板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以及少量贝氏体,淬火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以及少量贝氏体,回火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针状贝氏体。试验钢淬火+回火处理后Rm1 378 MPa,A5021.5%,-20℃夏比冲击功61 J,表面布氏硬度443 HBW,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不同稀土加入量及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稀土防护用钢板BT700E性能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室进行了稀土合金加入量为5×10~(-6)、10×10~(-6)、15×10~(-6)的中试试验,同时匹配不同的热处理制度,采用淬火温度880℃,回火温度分别为560℃、580℃、600℃的热处理工艺。比较不同稀土加入量、不同热处理制度对试验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加入量为10×10~(-6),热处理工艺880℃淬火+580℃回火,力学性能满足SSAB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淬火+低温回火热处理工艺生产低合金耐磨钢NM400,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抗拉强度为1287~1365 MPa,断裂延伸率为11.5%~13.6%,-20℃冲击功为27~45 J,宏观硬度为389~413 HB,均满足GB/T24186-2009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拉伸与冲击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超高强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热处理参数为:淬火温度920℃,保温时间10 min;低温回火温度150℃、300℃,保温时间分别为60 min、30 min;高温回火温度500℃、550℃,保温时间15 min、10 min。淬火得到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低温回火得到的组织以回火马氏体为主,高温回火得到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经淬火+回火热处理后的钢板,力学性能可达到GB/T16270《高强度结构用调质钢板》标准中的890 MPa级别及更高级别牌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690 MPa级海洋工程用钢的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热处理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对试验钢强度和塑性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其次是淬火温度和淬火介质;力学性能较好的热处理方案为淬火温度880℃,回火温度630℃。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薄规格WQ960E钢板进行成分和工艺设计、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系列试验,有效发挥了合金及微合金元素的作用,确定了最佳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钢板经过最佳调质工艺处理后,获得了较好的强韧性配合,为960 MPa级调质钢板的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包钢生产的07系列压力容器钢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调质热处理工艺研究,探讨了淬火温度、时间及回火温度对实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不同厚度规格实验钢板的淬火温度为900~920℃,回火温度则根据厚度控制在600~650℃,研究结果为实际生产中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对Nb-Mo、V不同成分体系的NM500超高强度耐磨钢板轧后进行在线淬火,经过不同温度再加热淬火,观察和分析钢板的显微组织,分析不同微合金元素的成分体系对NM500组织性能的影响,得到的NM500实验钢板综合性能理想。  相似文献   

17.
朱晓东 《钢铁》2012,47(4):84-88
 冷轧马氏体钢采用水淬退火机组生产,可以节约合金元素,同时获得高强度,符合汽车用钢高强度和减重节能的要求。以冷轧低碳马氏体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连续退火工艺对马氏体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淬火温度、缓冷速度和回火温度均对马氏体钢的强度有很大影响。在奥氏体缓慢分解的较高温度区间开始淬火有利于马氏体钢强度的稳定。回火降低马氏体钢的抗拉强度,对屈服强度有提高的作用,在200~300℃之间回火,冷弯性能基本不变或有所提高,未发现在240℃以上过时效出现显著的冷弯性能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宽厚板》2017,(4)
通过力学试验、金相显微观察及箱式电阻炉实验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12Cr2Mo1VR钢板抗拉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板在Ac_3以上30~40℃温度正火+(705~715)℃回火时,其抗拉强度低于在Ac_3以上40~70℃温度正火+(705~715)℃回火时得到的抗拉强度,在Ac_3以上40~70℃温度正火+(705~715)℃回火时钢板抗拉强度变化不大;钢板在Ac_3以上40~50℃温度正火+(655~735)℃回火时,随回火温度升高,钢板抗拉强度逐渐降低;经过模拟焊后热处理,钢板抗拉强度明显降低,但热处理工艺差异对钢板模拟焊后热处理态抗拉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合理的组织、成分设计,采用直接淬火回火(DQ—T)工艺,在实验室成功试制了1000MPa级高强钢,并结合金相、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试验钢组织、析出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强度呈现起伏现象;在400℃~450℃区间出现回火脆性。直接淬火回火工艺获得显微结构为回火索氏体与回火贝氏体组织。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1000MPa级高强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强度结构钢直接淬火回火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采用直接淬火回火(DQ-T)工艺,在实验室成功试制了1000MPa级高强钢,并结合金相、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试验钢组织、析出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强度呈现起伏现象;在400~450℃区间出现回火脆性。直接淬火回火工艺获得显微结构为回火索氏体与回火贝氏体组织,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1000MPa级高强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