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某现役桥的T形钢筋混凝土桥梁开展现场静载试验,实测了T形钢筋混凝土梁结构在单车(205 kN)和双车(410 kN)荷载作用下多个梁体截面的静应变、静挠度。各测点实测挠度值和实测应变值均比理论计算的挠度值和应变值小,且每个测点的校验系数均符合现行规范中对校验系数不大于1的要求。回弹法对主梁的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结果表明梁体混凝土强度为20.8 MPa,强度超出C 20混凝土强度,但是实测裂缝最大宽度超过0.2 mm且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建议对此桥进行加固处理,以提升服役性能,确保桥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T型叠合梁静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的钢筋混凝土T型叠合梁包括两种,其中叠合梁一由倒T型预制梁、预制板和现浇板组成,叠合梁二由矩形预制梁、预制板和现浇板组成。进行了两种叠合梁及现浇对比梁在单调荷载下的足尺模型试验,对叠合梁的破坏形态、预制梁与预制板之间和预制板与现浇板之间的滑移、截面整体工作性能、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位移延性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叠合梁与现浇梁均发生了弯曲破坏;在受力全过程中,叠合梁的截面应变分布满足平截面假定的要求;峰值荷载作用下,叠合梁中实测的预制梁与预制板之间和预制板与现浇板之间的滑移分别小于0.15mm和0.09mm,表明本文采取的叠合面抗剪构造措施是有效的;叠合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较相应的现浇梁低4%~12%;3个试件都具有良好的延性特性,其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6.0,且叠合梁的位移延性较现浇梁的低1%~15%。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两种钢筋混凝土T型叠合梁与现浇对比梁的总体性能均较为接近,均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用高性能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正截面受弯静力和等幅疲劳试验研究。通过对加固形式为U形三面加固的8根钢筋混凝土加固梁和2根未加固梁的静载和疲劳试验,研究了这种加固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疲劳性能的影响和作用。试验中对比了加固与未加固构件的裂缝开展、跨中挠度等情况,分析了在疲劳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加固梁的承载力、疲劳性能和破坏形态等。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试件的疲劳变形有所减小,试件的疲劳抗裂性能也得到较大提高。试验证实,加固施工只要满足简单的操作规程就不会发生剥离破坏。根据试验分析,得到了加固试件在疲劳荷载作用下变形模量、疲劳刚度计算和正截面疲劳强度验算试验回归公式,为这种加固方法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下钢筋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静载和等幅疲劳荷载试验,分析了水下混凝土梁的变形性能和抗弯疲劳性能,比较了它与普通混凝土梁变形性能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水下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正截面平均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其裂缝宽度逐渐增大,刚度逐步降低,其变化规律与普通混凝土相似,但其裂缝宽度明...  相似文献   

5.
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梁静力和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9根配有新Ⅲ级钢的高强混凝土梁和4根配有Ⅱ级钢的混凝土梁的静载和等幅疲劳荷载试验,分析研究了高 强混凝土梁的变形性能和疲劳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强混凝土梁中应用高强钢筋,可以使两者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 不仅承载力大幅度提高,而且能较好的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高强混凝土受弯构件在疲劳荷载作用下刚度降低, 裂缝宽度增大,其变化规律和受压区混凝土应变的增加规律基本一致。疲劳荷载作用N次后构件的裂缝宽度,可根据初 始裂缝宽度和受压区混凝土应变增长系数来计算。根据试验分析,得到了高强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截面应力、裂 缝宽度及高强钢筋S-N曲线试验回归公式,可为高强混凝土梁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施工中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静载荷试验及表观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单片梁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该梁虽然出现裂缝,但裂缝并不影响梁的整体使用情况。该单梁刚度、强度、抗裂性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T形柱斜撑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1/ 2缩尺比例、单层单跨的 3榀钢筋混凝土T形柱斜撑框架和 1榀钢筋混凝土T形柱框架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进行了试验研究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斜撑框架的承载力、刚度、延性、恢复力特性、耗能能力及破坏机制等。研究结果表明 ,钢筋混凝土T形柱斜撑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分析了主筋锈蚀与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的关系。疲劳试验包括1根钢筋未锈蚀的对比梁和8根钢筋锈蚀率介于4%~12%的试验梁。试验结果表明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刚度在疲劳过程中表现出“下降—平稳—上升”三阶段特性。由于钢筋混凝土梁中钢筋的不均匀锈蚀,钢筋表面产生明显的坑蚀,锈蚀梁的疲劳破坏在应力幅最大且表面有坑蚀的钢筋截面发生。随着主筋锈蚀率的增加,梁的疲劳寿命急剧缩短,其破坏形式为受拉钢筋脆性断裂,破坏前没有预兆。振动测试表明,梁的基本频率并不是随疲劳损伤积累而单调下降,实测基本频率不能可靠地预报锈蚀钢筋的疲劳断裂破坏。同时,在相同疲劳循环次数下,随疲劳应力幅的增大,钢筋锈蚀的性能逐渐由软钢向硬钢转变。  相似文献   

9.
通过8根混凝土简支深梁的静力试验,研究了水平及竖向配筋率、剪跨比对拉压杆模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经历了弹性、弹塑性和破坏三个工作阶段,在支座与加载点之间出现一条或多条斜向裂缝,试件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剪切和弯剪破坏,配筋率较小的试件发生弯曲破坏,其破坏具有延性特征;随着荷载增加,支座附近出现斜裂缝并形成混凝土压杆,当压杆的配筋率增大(不超过1.5%)和剪跨比的变小,压杆强度明显提高,且试件趋于剪切破坏;配筋率(水平、竖向配筋率)不大于1.5%,压杆的最大主应力角与剪跨比的反正切角方向接近,本文建议拉压杆模型最大主应力角取54°;推导混凝土深梁的拉压杆模型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4根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连续梁在ISO 834标准升温曲线下耐火极限的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持荷水平下三面受火T形截面连续梁的耐火极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受火对比试件和受火试件均发生弯曲破坏,但出铰次序不同;持荷比分别为0.3、0.5和0.7的T形截面连续梁的耐火极限分别为160、99、58 min,即随着持荷比的增大其耐火极限显著降低,且达到耐火极限时的跨中残余变形明显增大;T形截面梁翼缘内温度分布与单面受火板相似,腹板内温度分布与三面受火矩形梁相似;在受火过程中,梁截面刚度下降是引起内力重分布的主要原因;有限元模拟能准确预测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连续梁在ISO 834标准升温曲线下的耐火极限、截面温度场分布和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为改进T形截面钢筋混凝土(RC)梁的受剪加固工艺,提出了一种采用U形预应力钢板箍对T形截面RC梁进行受剪加固的技术。采用简支梁跨中集中力加载的方法,完成了1个足尺未加固RC梁和5个足尺加固RC梁的单调静载试验,研究U形钢板箍间距和预应力水平对加固RC梁受剪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到了试件的损伤发展过程、破坏形态、荷载-变形曲线以及钢板箍、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曲线。研究表明:采用U形预应力钢板箍可有效提高既有T形截面RC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试件受剪承载力随钢板箍间距的减小而提高,最大提高幅度可达46.1%。当钢板箍间距小于400mm时,加密钢板箍对试件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逐渐减弱。钢板箍预应力水平在0.35以上时,进一步提高预应力水平对试件受剪承载力无明显影响。提出了U形预应力钢板箍加固T形截面RC梁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为既有T形截面RC梁的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带裂缝钢筋混凝土T形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既有裂缝对钢筋混凝土T形梁受力性能的不利影响,进行了5根带裂缝(裂缝宽度0.3mm~0.4mm)混凝土T形梁受力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既有裂缝对混凝土T形梁受力性能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带裂缝混凝土T形梁的屈服荷载略有降低,降低幅度为4.8%~7.1%;极限承载力无明显变化;极限位移有明显提高,平均提高40.5%;延性系数有亦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4.5%~77.1%,平均提高49.6%。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下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等幅疲劳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对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特征、挠度、刚度以及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对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的开展有抑制作用;相同的应力水平条件下,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增大、韧性提高,玄武岩纤维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最后根据试验数据,拟合不同纤维掺量下玄武岩纤维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方程。  相似文献   

15.
《工业建筑》2017,(3):70-75
为研究结构构件发生一定疲劳损伤后的疲劳剩余承载性能,对4根相同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分别进行静承载力试验和疲劳后的剩余承载性能试验。对试件在发生严重的疲劳损伤后的疲劳剩余承载性能进行研究发现,梁的失效是由受拉区钢筋断裂造成的,按适筋梁设计的试件在发生明显的疲劳损伤后呈现出类似少筋梁的破坏形式;试件疲劳后的屈服承载力小于疲劳加载上限,极限承载力大于疲劳加载上限;疲劳过程中试件刚度的变化基本遵循突然降低—平稳—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T形柱框架边节点的核心区截面薄弱,是异形柱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为改善节点抗震性能,提出一种T形柱框架边节点区及相邻梁端一定范围内采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替代普通混凝土的增强方法。通过梁端反复荷载作用下4个纤维增强范围不同的T形柱框架边节点试件的试验结果,对比试件滞回特性、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刚度退化、残余变形等抗震性能指标,确定最佳的纤维增强范围,提出纤维增强T形柱框架边节点受剪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增强T形柱框架边节点破坏程度减轻,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增强,刚度退化和残余变形减小,纤维最佳掺入范围是节点核心区至邻近1倍梁高范围。考虑纤维增强作用,提出T形柱框架边节点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并与节点受剪承载力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式形式简单,用于结构设计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T形肋对混凝土叠合板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预制T形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和整浇板的弯曲疲劳性能对比试验。通过对比试验得到了不同疲劳循环加载次数下的跨中挠度、混凝土应变、预应力筋应变、残余变形等,研究了试件在疲劳循环荷载下的刚度退化情况、荷载 应变分布、裂缝分布及残余承载力等。结果表明:经历200万次疲劳作用后,预制T形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无明显刚度和承载力退化,增设T形肋的叠合板能达到与整浇板相同的疲劳性能。基于试验结果,给出了预制T形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正截面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假定以及正截面弯曲疲劳应力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钢筋混凝土T形梁参数化模型,以截面尺寸和纵向受力钢筋面积为设计变量,以造价最省为优化目标,并以跨中挠度、最大混凝土压应力和钢筋拉应力为状态变量,对钢筋混凝土T形梁设计进行了优化,与规范设计相比,有限元优化设计能得到更加经济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既有裂缝对钢筋混凝土T形梁受力性能的不利影响,进行了5根带裂缝(裂缝宽度0.3mm~0.4mm)混凝土T形梁受力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既有裂缝对混凝土T形梁受力性能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带裂缝混凝土T形梁的屈服荷载略有降低,降低幅度为4.8%~7.1%;极限承载力无明显变化;极限位移有明显提高,平均提高40.5%;延性系数亦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4.5%~77.1%,平均提高49.6%。  相似文献   

20.
张轲  叶列平  岳清瑞 《工业建筑》2006,36(12):86-89,95
近年来,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技术以其碳纤维布强度利用程度高、能改变被加固梁正常使用阶段性能的显著优点成为粘贴类加固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3根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T形梁的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预应力碳纤维布、非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梁和未加固混凝土梁的性能区别,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技术的显著优点。试验研究可为后续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