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和海上石油运输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海上原油泄漏时有发生,调研了国内外溢油应急处置辅助支持系统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溢油应急支持系统的进展和不足,阐明了建立溢油应急预案支持系统的紧迫性。针对溢油应急预案支持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溢油应急预案数据库管理、模块化制作生成、预案执行反馈及预案后评估的溢油应急预案支持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不断完善并探索溢油应急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
随着石油开采及各种油品使用量的增加,溢油事故发生的频率日趋增加。如果对泄漏油品处置不当,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会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溢油应急处置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溢油事故发生后,应从泄漏源控制、溢油收集和溢油处置等方面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对溢油进行有效的处理、清理以及回收,进而使油品泄漏对环境或生命的危害及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3.
应急物资配备的种类与数量是否恰当是有效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前提。但是目前针对石化企业溢油应急物资配备的种类与数量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总结了我国现有石化企业溢油应急物资配备的标准体系,分析了石化企业进行溢油应急物资配备的难点,并提出了基于环境风险源分析的石化企业溢油应急物资配备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解析,之后举例给出了该方法实现的一种具体方式。该方法引入了"应急单元"的定义,将分布分散的石化企业二级厂区根据应急物资覆盖能力进行重新划分,并将石化企业不同环境风险源的特征、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与应急物资配备等级相结合、利用溢油模型对应急物资配备数量进行定量计算,为指导石化企业溢油应急物资的科学配备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陆上输油管道屡发较大以上溢油事故,对河流、陆地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部分管道溢油事故因为处置不当,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推动我国管道溢油应急走向智能化应急,对管道溢油风险及应急准备评估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管道溢油风险及应急准备评估可以为管道高风险点的监测与防护等预防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并为溢油应急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已有应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建设等应急能力建设工作提供依据。本论文阐述了管道溢油风险评估和应急准备评估的方法及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上石油开发、运输和存储活动日益增多,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与日俱增,海上溢油事故应急的形势愈加严峻。本文介绍了湄洲湾港的现状及对油轮溢油的应急处置经过,分析了该区域对类似事故应急处置的主要经验和不足,提出加强和改进辖区水域油轮溢油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海洋经济大幅发展的现阶段,海上石油工业成为了催动产值、提升效益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但与此同时,在以经济为导向的海洋工业开发进程中,各类海上溢油事故层出不穷,海上溢油应急管理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美国在1974年加州森林大火应急后提出ICS(Incident Command System)理念,并于1985年完成ICS系统开发,后ICS系统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认可及引入,并逐步应用于其他突发事故管理,成为国际应急管理的缩影;本文就ICS系统同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体系进行比对分析,探寻其应用于我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长江口船舶事故溢油的运动规律,在水动力模型基础上,分别采用油粒子模型理论,建立适合内陆狭长型河道溢油事故模拟的三维数值模型。在假定径流条件下,将模型应用于长江南京段。研究风场,流场和复杂岸线地形条件等对河道溢油扩展和漂移运动的影响规律,为河道突发性溢油污染事故预报和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面上溢油事故频发的情况,以及化工厂对浮油回收设备的需求,介绍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油水分离效果好的应急浮油回收装置。并论述了其在水面上应用的技术性能、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给出了应急浮油回收装置的使用与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5):1240-1244
分析了近些年来研发的新型吸附材料,总结了其中在水上溢油应急处理领域中较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吸附材料,并探讨其工业应用形式及可能性,以期促进新型吸附材料在溢油处理领域的应用,推进搭载特异性吸附材料的处置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近些年来研发的新型吸附材料,总结了其中在水上溢油应急处理领域中较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吸附材料,并探讨其工业应用形式及可能性,以期促进新型吸附材料在溢油处理领域的应用,推进搭载特异性吸附材料的处置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11.
目前溢油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溢油污染事件发生后,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泄漏油品采取有效控制、可靠回收,并采用适宜的物理和化学环境修复技术应急处理溢油污染,对于控制污染面积、保证溢油环境污染修复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油粒子模型,以珠江狮子洋为例构建了溢油数值模型,在静风、最不利风向(北风,2.2 m/s)下,模拟了随流输运、风导漂移及随机游走作用下油膜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静风条件下,油膜的飘移主要受潮流场的影响,漂移路径基本上与潮流场主流方向相同;北风条件下,油膜的飘移路径由潮流场、风场共同决定,因风速不大,潮流场仍起主导作用。静风条件下油膜总扫海面积为23.5km~2,污染岸线总长度为18.7 km;北风条件下油膜扫海总面积为54.1 km~2,污染岸线总长度为21.1 km。油膜开始影响水环境敏感区的时间可为相关部门在溢油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溢油应急响应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为此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3年至2022年近30年溢油应急响应领域相关文献,分析文献的文献类型、文献产出量、来源国家、来源机构、来源期刊、涉及研究领域、关键词。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3917篇,该领域的文章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1613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YSTEM(214篇),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MARINEPOLLUTION BULLETIN(309篇),涉及研究领域最多的是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1814篇)。溢油应急响应领域的受研究者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溢油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无锚碇游轮漂移撞击的宁波市外滩大桥进行应急检测、评估其部件的损伤和变异情况,通过MidasCivil软件模拟船撞过程,得出该桥技术状况处于合格状态、承载能力无下降、船撞事件对该桥无明显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邓俊强 《广东化工》2016,(11):110-111
近年来,我国地表水源水现状不容乐观,突发性的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使得居民饮用水受到污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给城市水厂的饮用水供水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文章对国内外常用的氨氮应急处理技术的效果进行归纳总结,为城市供水厂选择合适的氨氮应急处理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功能材料研究团队研制的高性能亲油疏水溢油应急材料已实现产业化。目前已建成国内首条日产2500 m~2连续式亲油疏水材料生产线。(来源:http://www.nimte.cas.cn/news/progress/201605/t20160504_4595407.html)  相似文献   

17.
海底管道长期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服役,面临多种复杂恶劣的风险因素影响,使海底管道结构的安全裕度在其服役过程中逐渐降低,海底管道溢油风险逐渐增加。通过溢油漂移扩散数值模拟预测原油溢出后的漂移时间、扫海面积、触岸位置、剩余油量和污染岸线的长度,能有效的掌握海面油膜的漂移路线,使得在溢油抵岸前做好防护及岸线清理工作的准备及在提高溢油处置效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溢油污染发生后,为避免次生灾害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置,同时修复环境污染,以恢复环境质量与基本功能。环境修复处理包括对泄漏油品的控制、回收及环境恢复过程。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生物通风、泥浆相生物处理等五种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为处理溢油污染,需要联合采用各种修复技术,以期实现对被石油污染环境的最佳修复。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是我国通航密度最高的水域质疑,也是上海市重要水源地---青草沙水库的所在地。长江口发生溢油事故的潜在风险较大,研究区域内船舶溢油对溢油应急处置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该文运用MIKE21SA模型建立长江口杭州湾二维溢油数值模型,针对5&#183;18溢油事故进行后评估,并借助6种不同工况的模型,研究了溢油扩散的影响因子,讨论了长江口区域溢油事故对青草沙水源地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迅猛发展的现代IT技术为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先进的技术途径,各行业多采用建立信息系统的方法加强应急管理,炼化企业是生产安全管控的第一责任人,本着安全第一的理念,搭建系统进行专业管理,致力于安全生产运营,并探索集成业务信息、统建新型系统的模式来完善炼化应急管理体系。新型应急管理系统如何表达功能形式?各家有所不同,我们抓住项目新建的机遇,在总部大力支持下,进行信息集成条件下的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系统实现了可视化沙盘指挥、监控和实时应急值守、快捷信息发布、科学决策支持等事故预警、事故救援功能,为践行一套系统完成多个部门和多种资源的统一调度和指挥的综合化调度中心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