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高混纺比罗布麻织物的抑菌性及抗静电性能,将60%罗布麻纤维+20%水溶性维纶纤维+20%长绒棉进行混纺,并上机编织成织物后,经煮练、漂白、去除维纶纤维获得较高比例的罗布麻面料。对面料进行抗菌性检测,得出罗布麻面料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92.07%,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为92.00%;同时对面料的静电压半衰期进行检测,得出静电压半衰期为0.2 s。结果表明:高比例的罗布麻织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性及优异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罗布麻混纺织物的保暖性能,将罗布麻纤维与棉、德绒细特腈纶纤维混纺,根据罗布麻纤维性能,纺制罗布麻/棉/德绒细特腈纶混纺比为25/40/35、30/40/30、35/40/25的27.2 tex针织纱,试织了3种不同混纺比织物,并测试分析其服用性能。结果表明:德绒细特腈纶纤维线密度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均比棉高;当罗布麻纤维含量达到30%及以上时,织物的综合性能优于纯棉织物,罗布麻纤维含量为35%的混纺织物保暖率比纯棉织物提高9.1%,且织物具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到94.6%和90.8%,可用做抑菌保暖面料。  相似文献   

3.
罗布麻保健毛巾纱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罗布麻纤维的特点,探讨了棉与罗布麻纤维混纺保健毛巾纱的开发生产实践与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4.
丝罗布麻保健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泰月  傅虹霞 《丝绸》2001,1(1):32-33
将天然蛋白质蚕丝纤维与具有良好药理作用的罗布麻纤维,在绢纺设备上混纺,成功地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丝罗布麻保健纱。文中简要介绍了不同棉级精梳棉和罗布麻纤维的物理性能及该保健纱在设计与生产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桑皮纤维与负离子涤纶、薄荷纤维、罗布麻纤维等多组分纤维混纺的转杯纱进行小提花织物的设计与开发。分别从原料选配、纺纱工艺设计、织物图案设计、色彩、织物织造工艺流程等方面对桑皮纤维混纺转杯纱多功能小提花面料进行了设计。该设计采用桑皮纤维混纺转杯纱为纬纱,通过经起花以实现花型效果,旨在充分利用桑皮纤维的优良性能,设计出具有多种功能的纺织品,为桑皮纤维相关纺织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蚕蛹蛋白纤维纱线性能特点,开发了几款蚕蛹蛋白纤维家纺面料。以50%蚕蛹和50%天丝混纺而成的单纱为纬纱,以精梳棉纱为经纱,通过不同组织设计获得了不同外观风格的蚕蛹蛋白纤维面料,同时对织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开发的面料抗皱性、透气性、透湿性、悬垂性很好。  相似文献   

7.
PTT纤维在针织产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PTT纤维的结构和特性,阐述了利用PTT短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生产针织服用面料的工艺,以及利用PTT长丝生产经编和家纺面料的工艺。  相似文献   

8.
探讨棉与罗布麻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要点。介绍了棉罗布麻混纺纱线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分析了原料选择、工艺优化、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各环节,总结了提升棉罗布麻混纺纱线质量的关键因素。认为:棉罗布麻混纺纱产品的开发需结合产品定位,针对罗布麻纤维的性能特点,重点从罗布麻纤维纺前预处理、混和方法优选、混纺比例控制、生产工艺优化以及温湿度管理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为企业有效控制生产及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精棉/罗布麻/远红外粘胶三合一混纺纱的主要技术关键.该产品采用功能纤维罗布麻、远红外粘胶与精棉混纺,纤维的特性得到复合、优化、互补,形成了独特的产品风格.开发过程中,利用已有设备,加大了对重点工艺的技术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专利荟萃     
《毛纺科技》2009,37(2)
纯天然色彩绒纱线制成品的生产方法;罗布麻丝光防缩羊毛混纺针织面料;纱线六倍捻加捻装置;一种提高羊绒纤维及其制品染色牢度的染色技术;用于空气净化的羊毛纤维及其制品和洗毛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总结一款棉亚麻混纺立体花纹家纺面料的生产技术。以JC/亚麻80/20 14.5 tex混纺纱为经、纬纱,开发一款幅宽315 cm的家纺面料。介绍了经、纬纱质量指标;分析了该产品的生产难点;总结了整经、浆纱、织造工序采取的工艺及技术措施,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实测坯布下机经密673.5根/10 cm,纬密276.5×2根/10 cm,幅宽314.5 cm。认为:开发的织物可用于家纺被罩面料,也可用于家纺装饰面料,例如窗帘、沙发罩等。  相似文献   

12.
《丝绸》2017,(12)
罗布麻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其功能保健性混纺产品的开发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欢迎。文章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对罗布麻/腈纶/莫代尔混纺针织物与亚麻/棉混纺针织物的综合性能进行研究,优选出罗布麻/腈纶/莫代尔混纺针织物性能良好。采用线性加权和法建立一种多目标化函数的优化模型,求解出用于不同生产用途的织物的最佳混纺比。结果表明:罗布麻/腈纶/莫代尔织物的综合性能优于亚麻/棉混纺织物与纯棉织物;当罗布麻纤维理论含量为20%、29%及50%时分别可以达到织物加工性能优良、外观效应佳、保健性好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探讨罗布麻莫代尔腈纶混纺纱的生产工艺及其性能。针对罗布麻纤维的特点合理设置纺纱工艺参数,采用称重混和及并条混和相结合的方式,生产不同混纺比的纱线,测试分析了4种不同罗布麻含量、两种细度的8种混纺纱的断裂强力、条干CV、毛羽指标。指出:随着罗布麻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线断裂强度下降,条干变差,毛羽增多。认为:优选罗布麻混纺比,优化工艺参数有助于罗布麻系列混纺纱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根据牛奶蛋白纤维的性能和特点,将其与棉、天丝、莫代尔、竹浆纤维混纺.并开发研制了4种针织面料,介绍了纺纱和编织技术难点及染整工艺。通过与其他纤维针织面料服用性能的对比.证明牛奶蛋白纤维混纺针织面料表面光滑,悬垂性佳,具有较好的透气性、透湿性和芯吸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宋艳辉 《江苏丝绸》2010,39(1):14-16,45
分析了绿色环保纤维产生的原因,构成环保纤维的一些基本要素,详细介绍了竹纤维、天丝纤维等新型纤维的结构特征、服用性能及混纺效果,为开发一些高档的服饰面料及家纺产品提供了优质的纺织材料,满足了人们对服装舒适化、保健化、高档化、时尚化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咖啡炭改性涤纶纤维及吸湿发热纤维的结构、性能特点,采用两种纤维与羊毛混纺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的关键技术难点以及面料的吸湿发热、蓄热性、除异味性能。所开发的10%吸湿发热纤维/40%咖啡炭涤纶/50%羊毛混纺精纺面料产品内在质量达到FZ/T24002-2006《精梳毛织品》优等品标准,且该面料具有发热、消除臭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设计开发出质量优异的罗布麻混纺针织用纱,首先针对罗布麻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然后根据罗布麻纤维的特性将罗布麻纤维与腈纶、莫代尔纤维按混纺比30/50/20纺制成线密度为18.5 tex的纱线。同时,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细纱工序中的后区牵伸倍数、隔距块及钢丝圈型号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从而优选出最佳工艺。并对最优工艺下所纺的纱线进行哈氏切片试验,利用Photoshop软件对纱线截面图像进行处理,通过汉密尔顿纤维转移指数方法来分析混纺纱中的纤维转移及径向分布。结果认为:罗布麻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较差,但吸湿透气性、抗菌性较优;罗布麻、腈纶以及莫代尔纤维均具有向纱线外层转移的趋势,但是莫代尔纤维转移的趋势不如罗布麻及腈纶。  相似文献   

18.
玉米纤维织物的开发与染整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纺织染一条龙开发玉米/丽赛混纺面料的工艺和技术,根据玉米纤维的性能优选了与之混纺的纤维、纺纱织造和染整工艺,解决了玉米纤维不耐强碱和高温的技术问题,使面料保留了玉米纤维织物的风格和良好的服用性能,为新型环保纤维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丝绸》2017,(2)
罗布麻纤维属于天然纤维,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抑菌保健功能,相应的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正愈发受到重视。文章对罗布麻纤维的成分、表面形貌特征、纤维长度、吸湿性能、力学性能、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将罗布麻纤维的这些特性与纱线的可纺性、抑菌性结合起来研究,为其纺纱加工、产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罗布麻纤维通常与其他纤维进行混纺,其纤维纵向沟槽及中腔使得厌氧菌无法生存,适合加工成具有抑菌性的袜子、内衣等功能性纺织品。  相似文献   

20.
正凉感面料是一种新型降温散热面料,面料散热性能是通过对合成纤维进行改性或织物结构设计、后整理加工等方式产生的,使汗水迅速迁移至织物表面并发散,从而达到吸湿、散热、保持人体皮肤干爽的目的。魏桥纺织近日开发云母凉感混纺面料及成品,结合市场定位,利用原料的不同载体与各种功能纤维搭配,突出凉感性能,开发出"生态、科技、简约、时尚"的家纺系列产品面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