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前,华南、西南、江南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齐穗至灌浆乳熟期,华南、江南、长江中游晚稻处于分蘖期,长江下游和江淮单季晚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田间病虫发生发展速度快。其中稻飞虱短翅型成虫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晚稻区增长速度快,局部虫量高,重发威胁大;稻纵卷叶螟在长江中下游晚稻区虫卵量较高,呈加重发生态势;稻瘟病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区扩展速度快,江苏局部较重,后期重发风险高。一、迁飞性害虫稻飞虱在华南、江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累计发生面积1.88亿亩次,与上年同期持平。8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华南、江南早稻处于破口抽穗至灌浆乳熟期,江南中稻、西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单季稻处于分蘖期。据各地监测,6月初以来"两迁"害虫在南方稻区灯下诱虫量和田间虫量同比偏少,长江中游局部偏多;二化螟在江南中稻田虫量较高;穗颈瘟近期在南方早稻区陆续显症,江南稻区局部田块发生重。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1.97亿亩次,同比增加5%。下阶段天气条件总体有利于江南北部和江淮稻区病虫害的发生,各地需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华南、江南、西南、东北稻区中稻进入孕穗抽穗期,华南、江南、江淮晚稻处于返青至分蘖期。田间虫情发生发展较快,稻飞虱在江南、江淮稻区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其他稻区基本与上年持平;稻纵卷叶螟在西南、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华南、江淮稻区轻于上年;稻瘟病在西南、长江中下游、江淮和东北稻区重于上年。根据当前病虫基数、作物生育期和品种抗性及下阶段气候因素等综合预判,预计“两迁”害虫在江南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华南、江南中稻和西南、东北单季稻处于灌浆至乳熟期,华南、江南晚稻处于分蘖至孕穗期,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处于破口抽穗期。水稻病虫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其中二化螟、纹枯病中等发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偏轻至中等发生,稻瘟病偏轻发生。下阶段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降雨偏多,利于"两迁"害虫的回迁降落,以及水稻  相似文献   

5.
目前,华南、江南大部早稻处于抽穗-灌浆期;西南中稻区大部处于分蘖-拔节阶段;长江中下游早稻处于分蘖盛期-拔节期,中稻陆续栽插。当前,“两迁”害虫在华南和西南中南部稻区已偏重以上程度发生,江南稻区虫口密度进入激增期,西南北部和长江中下游灯下田间虫量逐渐增加。稻瘟病在华南和西南中北部扩展较快,华南局部稻区穗颈瘟发生严重;长江中下游灰飞虱经防治后田间虫量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水稻条纹叶枯病陆续显症;螟虫发生仍然较为平稳。截至目前,全国水稻重大病虫累计发生面积2.09亿亩次.累计防治面积2.3亿亩次,分别比上周增加3400万亩次和7000万亩次,增幅分别为19.4%和43.8%。  相似文献   

6.
<正>据植保部门发布的信息,当前华南、江南晚稻正处于分蘖期,江南一季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灌浆乳熟期,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田间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发生程度重于上年。水稻病虫害防控用药将大有商机。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报,近期江南北部和长江中游降雨偏多,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对"两迁"害虫的发生繁殖和稻瘟病、稻纹枯病等病害的流行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7.
《农化新世纪》2007,(10):36-36
水稻"两迁"害虫在全国大部分稻区发生较为严重。其中,稻飞虱在西南、江南、长江中游单季中稻区大发生,长江中下游、江淮单季晚稻和江南、华南双季晚稻区虫  相似文献   

8.
<正>5月以来南方大部出现了明显降水过程,较高的相对湿度和适宜的温度极其利于迁飞性害虫的迁入和发生发展。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6~7月份,稻飞虱在华南、西南、江南南部稻区将达偏重至大发生,江南北部、长江中下游稻区虫口密度会增长较快。另据了解,水稻另一重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在广西等地区发生严重,需要及时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植保系统和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会商结果,预计2014年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4.4亿亩次。其中,虫害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螟虫为主,发生面积10.2亿亩次;病害以纹枯病、稻瘟病、病毒病为主,发生面积4.2亿亩。一、发生趋势(一)虫害。稻飞虱在华南、西南东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等南方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西南西部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亿亩次;稻纵  相似文献   

10.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厅(委、局):据各地监测,9月中旬以来,华南、江南双季晚稻区稻飞虱田间虫量迅速上升。大部已达到或已接近防治指标,局部百丛虫量高达万头以上。长江中下游、江淮等单季晚稻区田间虫量也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1.
正6月中下旬,南方早稻将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是病虫害发生防控的关键时期。当前,稻飞虱发生程度轻于上年,发生区域集中在华南、江南稻区,局部地区灰飞虱虫量偏高;稻纵卷叶螟总体偏轻发生,华南局部发生较重;二化螟经防治后,虫口密度下降。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发生程度接近常年。近期南方稻区出现了明显降雨过程,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各地植保部门需加强监测,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指标,科学指导防治工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油菜生育期偏迟,花期略偏晚,当前田间发病总体较轻。但据各地调查,菌核病主发区菌源量大,田间子囊盘萌发期与花期同步推迟,且受2017年冬季雨雪天气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遭受冻害,抗病抗逆性下降,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为害。随着气温回升,降雨增多,菌核病的发生将加快。预计全国秋播油菜菌核病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4900万亩。其中江汉平原、鄂东、赣北局部大发生,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大部其他地区偏重发生,黄淮和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发病盛期,西南、  相似文献   

13.
1晚稻前期发生概况 受气候、田间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晚稻前期主要病虫总体发生程度同比略轻,发生面积约1050万亩。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总体发生偏轻;稻飞虱、纹枯病发生接近上年同期;局部稻区的二化螟、台湾稻螟、粘虫、眉纹夜蛾、稻瘿蚊、稻象甲、稻叶水蝇、细菌性褐条病、赤枯病、水稻普通矮缩病等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据报道,当前二化螟在江南南部陆续进入卵孵盛期,江南北部陆续羽化。根据各地调查的二化螟冬后基数、灯下诱蛾量、抗药性监测结果及未来天气趋势等综合预判,一代二化螟在江南稻区呈大发生态势。各地需高度重视,加强监测,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及早落实防控措施,严防一代二化螟暴发成灾。一、田间基数高据各地调查,江南稻区二化螟冬后田间基数明显偏高。其中,江西每亩虫量平均为12056头,是去年同期的2.65倍,万安县、永修县、九江县、南昌县、  相似文献   

15.
《农药》2016,(7)
正今年一代黏虫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麦区发生面积小,经有效防治或兼治后各地残虫量普遍较低。近期,黄淮、华北、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陆续出现一代成虫,局部始见卵,大部分地区累计诱蛾量和卵量明显低于近年同期。结合天气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预计今年二代黏虫总体为中等发生,在内蒙古、辽宁、河北、山东等局部降水丰沛、管理粗放地方会出现高密度田块。预计全国发生面积约为3000万亩,幼虫发生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西南麦区小麦处于扬花期至灌浆期,江淮麦区处于拔节孕穗期,黄淮海麦区处于返青拔节期,西北大部和华北麦区处于返青期。小麦病虫发生总体轻于上年同期,条锈病在西南、西北和湖北江汉平原扩散较快,纹枯病、麦蜘蛛和蚜虫在局部麦区发生较重。随着气温回升和小麦快速生长,小麦病虫害陆续进入发生高峰期。截至3月28日,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累计发生1.48亿亩,同比减少23.5%,比2周前增加71.4%;累计防治8176万亩次,同比减少34.4%。一、发生动态1.小麦条锈病在西南、西北及江汉平原和河  相似文献   

17.
《山东农药信息》2007,(9):36-36
8月上中旬以来,受帕布、蝴蝶、圣帕等台风及其外围环流天气的影响,各地出现多次较大范围的降雨,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飞性害虫出现了较明显的迁入峰,呈迁入早、迁入量大的特点。目前,晚稻处于分蘖期,田间“两迁”害虫发生中等、局部偏重。  相似文献   

18.
据《人民日报》(2006—09-24)报道,2006年9月,随着三次水稻成熟、台风过境,我国长江下游、江南和江淮东部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后期集中迁入。江苏、浙江单灯累计虫量普遍超过5000头,一般2—3万头,最高江苏张家港市超过80万头;上海单灯平均累计虫量近10万头,为有记录以来最高值。目前田间以褐飞虱长翅型成虫为主,浙江一般百丛在900头以上,江苏苏南在1000头以上,江淮大部百丛400—800头,上海平均750头,大部较8月底增加了3—4倍。9月以来,田间虫卵量急剧增长,江苏、浙江百丛卵量一般5000—8000粒,上海高达1万粒,均较8月底增长了6-10倍。二是长江中游、江南和江淮中西部稻区田间虫量仍然居高不下。由于7、8月份迁入和发生量大,虽经大力防治,目前大部迟熟单季稻田间虫量仍在防治指标以上。安徽平均百丛虫量1046头,卵量6546粒,江淮等重发区百丛虫量达2000—4500头;湖北江汉平原及鄂东平均百丛虫量3000头,短翅成虫220头;湖南中北部2620头,部分高达7000—8000头;江西中北部一般3000—4000头,局部田块达几万头;河南中南部平均百丛1500头;福建中北部一般百丛2000—3000头。双季晚稻安徽平均百丛虫量767头,卵量8430粒,已有50%的田块达防治指标,沿江部分高达2000-3000头;江西和湖南中北部、湖北大部已达防治指标,虫量是2005年同期的1—2倍。三是江南南部、华南双季晚稻区虫量高于2005年同期。9月初调查,福建大部虫量是2005年同期的2—3倍,约有20%的面积已达防治指标,北部百丛虫量1000-2000头,9月上旬灯下又普遍出现了万头以上的成虫峰;中南部百丛500—600头。广东平均百丛虫量280头,较去年同期增加12%。广西平均百丛虫量470头,比去年同期增加60%,桂西北和贵东北部分田块已达防治指标,8月下旬以来灯下以褐飞虱为主,虫量明显多于去年。  相似文献   

19.
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油菜种植面积大、生育期偏早,菌核病主发区菌源充足,田间子囊盘数量多、萌发早,且大部地区花期气温偏高、部分地区雨量偏多。综合以上因素分析,预计今年全国油菜主产区病情重于上年,发生面积约5200万亩,其中,鄂东和江汉平原大发生,长江中下游其他地区、贵州和重庆东部偏重发生,西南其他地区、河南南部、陕西南部中等发生,云南及华南地区偏轻发生。发病盛期,西南地区和江西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和陕西南部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江苏、浙江、上海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近期各地田间虫情调查,结合晚稻生育期、未来气候形势,以及历年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的发生规律,预计六代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仍将达到大发生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