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纳米TiO_2溶胶整理对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介绍了4种浓度纳米TiO_2溶胶的制备过程;测试分析了不同纳米TiO_2溶胶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TiO_2溶胶浓度为7mmol/L,焙烘温度为130℃,焙烘时间为1min时,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和机械性能最佳,并且经过20次洗涤后仍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认为:纳米TiO_2溶胶整理可以显著提高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2.
氧化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性能且在水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可用于织物防紫外线功能整理。文中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用于纯棉织物防紫外线功能整理,探讨了不同整理方法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研究了浸渍工艺中氧化石墨烯用量、浸渍温度、浸渍时间、水洗次数对整理后纯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用于纯棉织物防紫外线整理,可实现纯棉织物优异的防紫外线性能,且浸渍工艺整理的织物防紫外线性能、均匀性、手感等各方面均较优异;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氧化石墨烯用量2.0 g/L,浸渍温度为100℃,浸渍时间为30 min,水洗10次。  相似文献   

3.
王宏  许瑞超 《印染》2012,38(18):30-32
采用缓释驱蚊微胶囊整理剂PCM-SF对棉织物进行驱蚊整理,分析了驱蚊整理剂和黏合剂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整理织物驱蚊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耐洗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棉织物用缓释型微胶囊整理剂进行驱蚊整理的最适宜条件为:驱蚊整理剂PCM-SF 30~50 g/L,低温黏合剂30~ 40 g/L,焙烘温度100 ~110℃,焙烘时间3~5 min.整理织物经过30次洗涤后仍具有较好的驱蚊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线吸收剂Rayosan C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测试并分析了浸渍整理工艺条件对其吸尽率的影响。采用天然染料黄连素对防紫外线整理后的织物进行染色,测试并分析了Rayosan C用量、染色温度、染色时间、p H值等对染色性能及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并对染色后织物进行色牢度测试。结果表明,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整理最佳工艺为:Rayosan C用量为4%,元明粉用量为100 g/L,纯碱用量为1 g/L,浸渍温度30~40℃,加碱后处理40~60 min;防紫外线整理后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为:温度50℃以上,时间30 min以上,p H值为7;染色织物具有优异的紫外线防护功能;染色织物的色牢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探讨环保聚脲微胶囊相变材料用于棉织物整理的工艺及调温效果。采用浸轧法将自制的微胶囊相变材料整理到棉织物上,研究了浸轧方式、微胶囊用量、黏合剂用量和焙烘温度对处理织物增重率、储热性能及耐洗性能的影响,并对整理后织物的表面形貌和调温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温棉织物较优工艺为采用二浸二轧整理方式,微胶囊用量150g/L,黏合剂用量40g/L,焙烘温度130℃。认为:所制得的调温棉织物对外界温度变化起到了明显的缓冲作用,具有良好的调温功能。  相似文献   

6.
吴秋兰 《中国纤检》2012,(3):132-134
采用不同质量比的纳米二氧化钛和氧化铁为整理剂,用分散剂、低温交联剂和整理技术制备了防紫外线棉织物。研究了纳米粉末在水溶液中的分散以及防紫外整理后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力学性能、耐洗涤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粉末在分散剂的作用下在溶液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能,棉织物经防紫外线整理后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但洗涤后该性能有一定程度下降,且防紫外线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力有一定程度上升。  相似文献   

7.
吴秋兰 《中国纤检》2012,(Z1):132-134
采用不同质量比的纳米二氧化钛和氧化铁为整理剂,用分散剂、低温交联剂和整理技术制备了防紫外线棉织物。研究了纳米粉末在水溶液中的分散以及防紫外整理后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力学性能、耐洗涤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粉末在分散剂的作用下在溶液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能,棉织物经防紫外线整理后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但洗涤后该性能有一定程度下降,且防紫外线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力有一定程度上升。  相似文献   

8.
张维  黄鹏  邢帅 《针织工业》2018,(5):41-44
采用轧焙烘工艺将纳米TiO_2水分散液整理到棉针织物上,运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整理液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织物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防紫外线、抗静电、自清洁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_2水分散液整理织物最佳工艺条件为:整理液用量60 m L,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90 s,整理后织物紫外线防护系数(UPF)达到了100.00~+,UVA透过率为4.06%;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及自清洁性,织物电荷面密度为2.50μC/m~2,辣椒油和咖啡等污渍在自然光照射21 h后基本完全分解。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整理剂SC-66的防紫外线机理,并用于纯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整理。在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整理剂SC-66用量为20 g/L、洗涤10次的条件下,分别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纯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棉织物防紫外线整理的最优工艺为:浸渍时间40 min,浸渍温度为60℃,烘干温度为95℃,烘干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纯棉织物UPF值为25.5,洗涤10次后UPF值为20.5,织物白度为81。  相似文献   

10.
研究FR-C阻燃剂对棉织物阻燃整理的理想整理工艺及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使用FR-C阻燃剂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分析了影响阻燃效果的各因素,并与普通阻燃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FR-C阻燃剂的最佳阻燃整理工艺为:阻燃剂用量120g/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3min;经过FR-C阻燃剂整理的棉织物阻燃性能和耐水洗性较普通阻燃整理的棉织物好,且织物透湿量和抗皱性有所提高,对织物强力损伤较小。认为:FR-C阻燃剂整理的棉织物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纯棉织物CP阻燃整理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游离甲醛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交联剂对纯棉织物进行CP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优阻燃整理工艺为CP阻燃剂用量350g/L,交联剂用量70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2min经优化工艺阻燃整理后的纯棉织物经50次洗涤后,损毁长度为7.5cm,续燃时间为1.5s,阴燃时间为0S,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2.
于丹凤  裴广玲 《纺织学报》2012,33(10):98-102
 摘 要:为了延长橄榄油在纺织品及服饰上的作用时间,本文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璧材,将其制备成橄榄油微胶囊。并采用自制的橄榄油微胶囊,对棉织物进行整理。考察了预烘温度、焙烘温度及时间、整理剂固含量、整理剂与粘合剂体积比等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对织物整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并测试整理后棉织物含油率、透气透湿等性能,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如下:预烘温度70℃、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1min、整理剂固含量为5%、整理剂与黏合剂的体积比为1:1。整理后的棉织物含油率在2%~5%,透气透湿性较好,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和一定的耐洗性,能够满足一般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利用茶多酚对棉织物进行功能整理,探讨其最佳工艺参数及功能整理棉织物性能,得到最佳工艺参数:茶多酚用量为6%(o.w.f.)、整理液温度为50℃、整理时间为60 min、整理液pH值为6~7;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功能整理棉织物的耐日晒色牢度、耐水洗色牢度与耐摩擦色牢度均达4级以上,且其抗菌及防紫外线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香茅精油为芯材,阿拉伯胶、明胶为壁材,Span-80和Tween-20复配作为乳化剂,通过复凝聚法制备香茅精油微胶囊,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驱蚊整理中。通过探讨乳化温度及时间、复合乳化剂HLB值及用量、复凝时间、碱化处理时间及固化工艺等因素,确定了香茅精油微胶囊的制备优化工艺。采用香茅精油微胶囊浸轧棉织物最佳整理工艺为:微胶囊质量浓度40 g/L、黏合剂质量浓度100 g/L、焙烘温度110℃、焙烘时间4 min、轧余率80%。整理后棉织物的增重率可达2.48%,其强力和耐日晒色牢度可达到一般织物的服用要求,且具有较强的防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纳米氧化锌和壳聚糖对棉织物的复合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棉织物抗紫外线及抗皱性较差的缺点,用纳米氧化锌和壳聚糖、有机硅对棉织物进行后整理,以提高其抗紫外线和抗皱性能,改进棉织物的服用性能。通过改变氧化锌纳米整理剂的用量、浴比、浸渍时间、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棉织物进行二浸二轧整理,再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和氨基硅酮溶液对其进行二浸二轧整理。对整理后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断裂强力、吸湿性、白度、折皱回复角、刚柔性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织物的抗皱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戊二醛与水解淀粉对棉织物抗皱整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戊二醛与水解淀粉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通过正交试验,讨论戊二醛和催化剂用量、淀粉水解时间、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因素对整理后棉织物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保持率、白度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方案:淀粉水解时间为90min,戊二醛的浓度为70g/L,催化剂浓度为25g/L,焙烘温度为140℃,焙烘时间为3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整理后棉织物缓弹折皱回复角为280°,断裂强力保持率为61.3%,白度为71.2.  相似文献   

17.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F-6和二羟甲基丙酸为主要原料,制成水性聚氨酯作为整理剂,用于棉织物的整理。讨论整理剂用量、焙烘时间、焙烘温度对整理后棉织物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织物整理工艺条件为:水性聚氨酯质量浓度60 g/L,在160℃焙烘3 min。整理后棉织物的弹性回复角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印染》2016,(12)
采用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UV-SUN CEL LIQ对改性棉织物进行无盐抗紫外线整理,探讨了碳酸钠、氯化钠和紫外线吸收剂用量,整理温度和时间对改性棉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耐洗性。改性棉织物LIQ整理的优化工艺为:紫外线吸收剂LIQ 4%(omf),碳酸钠2 g/L,无需添加氯化钠,整理温度60℃,保温40 min。整理后棉织物的UPF指数超过40,且具有较好的耐洗性,经40次标准洗涤后,整理织物的UPF指数仍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赋予棉织物多种特殊功能,以柠檬酸(CA)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为催化剂,采用轧-烘-焙工艺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整理到棉织物上.研究了HP-β-CD用量、CA用量、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接枝整理工艺:HP-β-CD用量为70 g/L,CA用量为60 g/L,次亚磷酸钠用量为15 g/L,焙烘温度175℃,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了86°,对香精和甲苯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HP-β-CD的整理效果比β-CD好.  相似文献   

20.
王兆杰  赵涛  王革辉 《印染》2013,39(24):6-9
以亚硫酸氢钠封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单体,得到水溶性封端IPDI抗皱整理剂,并将其用于棉织物抗皱整理,研究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和聚乙二醇1000用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整理剂110g/L,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8min,聚乙二醇1000 20g/L;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可达18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