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丙烯酸单体和氧化还原体系接枝改性荨麻纤维。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荨麻纤维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等进行表征,研究了丙烯酸浓度、氧化还原体系浓度、时间、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SEM图显示,改性后荨麻纤维的表面变得粗糙,FT-IR谱图在1 718 cm~(-1)处增加了-C=O特征吸收峰,表明纤维接枝共聚物接枝成功。在硫代硫酸钠质量/L,温度50℃,接枝改性5 h时,接枝率较佳,约为3.6%。  相似文献   

2.
羊绒纤维通过交联剂(戊二醛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的架桥作用实现胶原蛋白在其表面的接枝改性。考察接枝过程中反应的时间、温度以及交联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接枝增重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羊绒表面化学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改性前后羊绒纤维的强力、上染百分率、白度、伤口愈合性及抗菌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交联剂与羊绒本体及胶原蛋白发生了开环反应,改性后羊毛强度和上染百分率均得到提高,其白度值基本不受影响。伤口愈合性和抗菌结果证明羊绒表面接枝胶原蛋白后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选用3种阳离子染料(阳离子红X-GRL、阳离子金黄X-GL、甲苯胺蓝)对氧气等离子体辐射羊绒进行染色,结合纤维强力变化,确定等离子体预处理最优工艺。通过2种低温交联剂(氮丙啶交联剂、聚碳化二亚胺)分别将丝胶蛋白接枝在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羊绒上,并对等离子体接枝羊绒纤维接枝效果与保健功能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发现,氧气低温等离子体最佳处理工艺为:功率200 W,放电时间240 s,进气量300 mL/min;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后羊绒纤维大分子引入了羧基,接枝中低温交联剂与羊绒大分子及丝胶蛋白发生了架桥反应,丝胶蛋白在羊绒纤维表面成功固定。氮丙啶交联剂的架桥效果要优于聚碳化二亚胺,二者的最大接枝率分别为6.30%与5.89%。同时,丝胶蛋白-氮丙啶交联剂-等离子体改性羊绒能够赋予纤维抗氧化功能(抗氧化率50.18%)和抗菌功能(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为80.42%、77.54%)。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锰酸钾-草酸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腈在羊毛纤维上进行接枝共聚。考察了氢氧化钠前处理、单体用量、接枝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及纤维强度的影响。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形貌观察表明高锰酸钾-草酸氧化还原体系可以有效引发丙烯腈在羊毛纤维上的接枝共聚,接枝后聚丙烯腈均匀覆盖在毛纤维表面。接枝率随氢氧化钠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羊毛纤维单纤强度减小;接枝率随丙烯腈单体用量增加而增加,但接枝效率却减小;接枝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直至达到平衡;升高反应温度会导致接枝率降低。接枝共聚后接枝羊毛的断裂强度和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白云  麻文效  蒲翠 《针织工业》2021,(10):44-47
羊绒纤维利用氨气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后,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戊二醛(GA)、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交联剂的架桥作用下分别进行丝胶蛋白在其表面的接枝改性。通过探讨羊绒的染色效果与纤维强度,优化了氨气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对比常温浸渍反应与浸轧烘两种方式对接枝的影响,优化交联剂的用量。结果表明:浸轧烘的方式要优于常温接枝,丝胶经不同交联剂在羊绒的接枝率顺序为GA﹥EGDE﹥HDI,但GA交联后纤维白度下降严重,EGDE及HDI交联绒的染色能力不受影响;抗菌和抗氧化剂测试发现,丝胶改性羊绒具备了良好的生物活性;另外,改性绒具备了较持久的耐洗牢度。  相似文献   

6.
《毛纺科技》2021,49(3)
为了使羊绒纤维具有抗菌等保健功能,对羊绒纤维进行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及动物源蛋白功能整理,2种动物源蛋白分子(丝胶蛋白和胶原蛋白),通过氮丙啶交联剂季戊四醇—三(3—氮丙啶基)丙酸酯(PTAP)架桥获得了改性羊绒。等离子体处理分别采用氮气(N_2)和氨气(NH_3)气氛来诱导在纤维表面产生氨基,处理后纤维经酸性染料染色与元素分析获得评价,综合表明氨气等离子体处理羊绒的效果要优于氮气。蛋白功能剂整理羊绒纤维中,发现偏高的温度有利于氮丙啶基交联,交联剂6 g/L时接枝效果最佳,但丝胶蛋白的接枝率低于胶原蛋白接枝率。羊绒整理后的亲水性、染色性与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变化不大,卷曲性发生下降,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表面鳞片缝隙及刻蚀沟痕被蛋白功能剂掩盖。另外,用丝胶蛋白处理的羊绒抗菌能力强于用胶原蛋白处理羊绒,胶原蛋白处理的羊绒抗氧化能力大于丝胶蛋白处理的羊绒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羊绒织物易毡缩、易起毛起球的服用特点,以甲基丙烯酰胺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对羊绒纤维进行了表面接枝修饰,分析了纤维接枝率的影响因素,测试了接枝羊绒纤维的形态结构和主要性能,结果表明:得到不同增重率的接枝羊绒可采用浴比1:20、引发剂KPS用量1%,单体浓度为40%、反应温度为80℃、反应ph值为2的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实现;接枝增重率为10%的羊绒纤维,在保持着完整的鳞片结构的基础上,纤维表面得到了一定的修饰,其力学性能略有提升,摩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缩绒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8.
以竹笋加工业副产品笋壳为原料,经过碱预处理后,通过化学氧化法接枝丙烯酰胺单体制备笋壳接枝丙烯酰胺(BS-AM)吸附剂,对接枝反应条件如催化剂用量、接枝温度、单体浓度和浴比等进行优化,并通过红外、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笋壳接枝丙烯酰胺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汞离子的吸附考查改性笋壳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丙烯酰胺被成功接枝到笋壳表面,在最优接枝条件下接枝率达到120%左右;能谱分析显示表面N含量高达11.9%;对汞离子的吸附容量达到420.8mg/g;在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领域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紫外光接枝技术将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接枝到涤棉织物表面,以制备改性涤棉织物,并对改性织物的性能进行分析。通过SEM、FTIR对紫外光接枝改性前后涤棉混纺织物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考察紫外光照射能量、光敏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MAPMA成功接枝到织物表面,当UV照射能量为15 J/cm~2、光敏引发剂用量为25%、单体浓度为40%时,织物的接枝率达到最高值18.10%。并且随着接枝率的增加,织物的染色深度与上染率呈线性增加。另外,与改性前织物相比,紫外光接枝改性后织物的水接触角由88.47°降低到0,亲水性显著提升,拉伸性能提高,硬挺度增大,透气性略有下降,为后续开发不同产业用途的纺织品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酰胺为接枝单体,采用紫外光(UV)接枝法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表面进行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单体浓度、光引发剂用量、UV能量、UV波长、红外(IR)预处理等对上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单体接枝到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上,发生了接枝反应;上染率随单体浓度增加而升高,超过30%后有下降趋势;在光引发剂的用量3%和UV能量0.26 J/cm2时,上染率最高;UV波长对上染率的影响与光引发剂的紫外光吸收性有关;IR预处理对上染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棉纤维骨架上通过丙烯酸接枝聚六亚甲基胍(PHMG),研究其对活性染料的上染率(E%)、总的利用率(T%).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证明物质化学接枝的成功;测试了改性对纤维机械性能和染色性能的影响并对活性染料的吸附过程进行的拟合计算.结果显示纤维成功接枝阳离子,且拥有较好的染色效果.虽然改性后纤维强度有所...  相似文献   

12.
探讨半胱氨酸偶联蛋白改性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和性能。对改性前后莱赛尔纤维的微观形貌、元素含量、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及接枝率进行测试及分析。蛋白接技后的莱赛尔纤维在微观形貌上变化明显,平均直径相比洗涤除杂后的莱赛尔纤维增加了8.07%,表面形成了明显的蛋白质膜;元素含量和红外光谱变化表明该制备方法可使蛋白质成功接枝于莱赛尔纤维表面;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改性前后分子内部结构和序态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改性后的莱赛尔纤维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9.21%与4.4%。认为:半胱氨酸偶联蛋白改性方法保证了较高的接枝率,改善了莱赛尔纤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纳米微晶纤维素(NCC)为骨架,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为单体,通过乳液接枝聚合合成新型表面施胶剂,并进行表面施胶的应用研究。考察乳化剂用量和含氟单体与NCC质量比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在较优条件下改性NCC接枝率、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分别为125.2%、27.7%、90.1%。通过红外光谱进行接枝前后NCC的官能团变化分析。通过纳米粒度仪分析了未改性/改性NCC的Zeta电位及粒径变化;结果表明,所得改性NCC在乳液体系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将其用于表面施胶,施胶处理后的纸张接触角能够达到120°,抗张指数较使用未改性NCC的纸张可提高26.4%,达到22.0 N·m/g。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采用紫外光(UV)接枝的方法对亚麻织物表面进行接枝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接枝聚合物进行表征,研究了单体质量分数、光引发剂用量、UV能量、UV波长、丙烯酸钠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探讨了接枝机制。FT-IR谱图在1 715 cm-1处增加了-C=O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光接枝丙烯酸反应的发生。SEM照片显示出光接枝亚麻织物表面出现覆盖物和纤维间的黏连。接枝率随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达到60%时,接枝率增幅不大。当光引发剂的用量为2%,UV能量为0.76 J/cm2时,接枝率较高。UV波长对接枝率的影响与光引发剂的UV吸收性有关。丙烯酸单体中存在丙烯酸钠会提高接枝率。  相似文献   

15.
降解淀粉/AA-AN接枝共聚物复鞣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氧化降解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酸 (AA)和丙烯腈 (AN) ,在Fe2 + -(NH4) 2 S2 O8氧化还原引发剂作用下 ,进行了接枝共聚合反应 ,制得改性淀粉复鞣剂。研究了单体浓度及配比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合反应的接枝率、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等的影响 ,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 ,同时进行了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接枝金属锆离子来提高羽绒的保暖性,采用红外分析、ICP测定、蓬松度、保暖率分析以及电镜观察对其接枝效果、保暖性能及其表面形貌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经过单宁酸改性的羽绒纤维能明显增加对锆离子的吸附量,经过接枝金属锆离子,羽绒纤维的保暖率提高了5%左右,蓬松度也有所提升。另外,通过对改性前后扫描电镜图片的比较发现:改性前后羽绒纤维的表面形态并未有明显变化,色泽上有略微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用辉光放电空气低温等离子体法处理涤纶长丝,液相接枝甲基丙烯酸(MAA),对纤维进行了改性.探讨了空气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及接枝工艺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最佳工艺条件为气压20 Pa、功率60 W、时间20 s;接枝最佳工艺条件:ψ(甲基丙烯酸)为15%(对溶液体积)、80℃反应1.5 h,接枝率可达2%左右.通过红外图谱和扫描电镜表征纤维表面接枝了甲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过氧化氢—抗坏血酸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在羊毛纤维上进行接枝共聚,考察了各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对接枝改性羊毛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考察。结果显示,两种单体均成功被接枝到羊毛纤维上。反应在pH5,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0.42%,单体用量15%,温度50℃时反应2 h,接枝率可达70%。季铵盐的引入可以提高羊毛纤维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19.
TDI优化改性苎麻纤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超声条件下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与苎麻原麻、精干麻和麻纱接枝改性的优化工艺条件,并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和扫描电镜(SEM)对改性后的纤维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以15%质量分数NaOH处理纤维20h,超声条件下浓硫酸为催化剂,浴比1∶30,苎麻原麻与TDI接枝反应最优化的实验条件是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8h,TDI(mL)与麻纤维(g)的用量比为0.5∶1,接枝率达23.4%.精干麻与TDI接枝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0h,TDI(mL)与原麻(g)的用量比为2∶1,接枝率达44.7%.苎麻纱线与TDI接枝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0h,TDI(mL)与麻纤维(g)的用量比为1∶1,接枝率可达39.6%.  相似文献   

20.
用甲酸对超细纤维合成革进行预处理,以双环噁唑烷5-羟甲基-1-杂氮-3,7二噁唑(3,3,0)辛烷为交联剂,胶原蛋白为改性剂,对超细纤维合成革进行改性以提高其透水汽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的改性条件:胶原蛋白用量为基布干重的14%,噁唑烷用量为7%,反应时间4.5h,反应温度43℃。改性后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透水汽性提高了76.45%,抗张强度增强了42.9%,撕裂强度增强了62.36%。通过FT-IR和UV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检测,结果表明:胶原蛋白通过噁唑烷成功接枝到基布表面;SEM图显示改性后的基布内部纤维更加疏松;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改性前后的基布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改性后的基布表面更加光滑平整;接触角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基布的接触角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