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属于非均质性极强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经过多轮次的注水替油后,采油效果逐渐变差。根据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注气可行性研究,使用氮气进行注气替油方式挖潜剩余油,在进行试验阶段的过程中,对注气替油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建议,为进一步提高该油藏的采收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水替油生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且储量、产量巨大。塔河油田属于非均质性极强,地质情况复杂,储集空间多样。目前对此类油藏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处于探索阶段,急需进行相应的研究。本文利用了各种测试资料和油藏地质的研究成果,对塔河油田单元地层压力、含水率和产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类系统研究,研究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效果分析,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开发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分析了各因素对注水替油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塔河12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岩溶缝洞型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钻遇定容体所占比例很大,针对这类油井压力递减迅速普遍采取注水替油开发措施。本文对比了几口注水替油井,分析认为:储层物性较好,前期含水率较低的井,适合进行注水替油开发。并且针对各种不同地质情况,提出了提高注水替油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裂缝沿空间发育规律不具有连片分布特征,油藏具有很强的分隔性。对于储集体类型为孤立缝洞定容性的单井,天然能量末期采取注水替油补充能量,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通过对W油藏生产资料,结合三维地震数据、边底水能量等,制定了单井注水替油参数优化细则,现场实践增油效果较好,可为其它同类型油藏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要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溶蚀孔、洞为主,地层流体以"管流"为主,多种流动方式共存,其递减方式与常规油藏递减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油藏各阶段开发特征及递减类型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递减法为主、多种递减类型组合的技术可采标定方法,该方法对缝洞型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塔河缝洞油藏特超稠油占有较大比例,随着油田的开发产量递减较快。为控制产量递减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即注水替油和注氮气开采"阁楼油"。为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油田采收率,近年开展了CO_2室内相关实验和研究,同时结合实验和研究的成果,针对性开展了油田矿场的先导试验,对单一注CO_2和氮气与CO_2复合注入,以及不同复合注气方式优化进行了对比试验。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取得了一致的结果,阶段成果证实CO_2在塔河缝洞特超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深西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藏位于冀中坳陷南部深县凹陷,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应用了蚂蚁追踪技术预测裂缝发育状况,有效地挖潜深西潜山剩余油.蚂蚁追踪预测裂缝与多种研究方法相互印证,预测结果基本一致,与生产动态资料反映的结果比较吻合,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依据预测结果部署了2口调整井均获得高产,初期合计日产油为83t,日产气11600m3,已累计产油2.5×104t,累计产气55×104m3,达到了有效挖潜剩余油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深西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应用蚂蚁追踪技术,探索了裂缝预测新途径,预测了剩余油分布潜力区,对提高类似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开发效果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贝12断块布达特潜山油藏井网及注水方式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德尔特贝12断块布达特潜山油藏,储层层裂缝孔洞发育,具有缝洞型均质油藏和双重孔隙介质类型,根据这些特点,在参考国内外潜山油藏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对贝12断块布达特潜山油藏合理井网及注水方式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潜山油藏注水开发技术,为苏德尔特潜山油藏整体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塔河底水缝洞型油藏投入开发以来,每年因含水上升导致产量递减占65%左右,如何做好控水工作是开发中的重要任务。针对塔河油田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静、动态资料和测试手段,在相关地质研究成果和开发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备类缝洞单元的储集体发育、含水变化规律、天然能量等方面的研究,深化塔河油田缝洞型储集体的认识,结合注水替油井现场生产动态数据及监测资料,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缝洞型储集体水锥风险,及早提出预警方案。生产实践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水锥风险预警方法具有一定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油田开发生产管理可以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为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三叠系是一套致密红色砂泥地层,砂岩基质物性差不具备储集性能,但砂岩裂缝作为储集层,与下第三系生油岩接触的三叠系潜山具备成藏的有利条件。根据该认识在文明寨地区部署的卫77—3等十几口井获得高产油流,实现了东濮三叠系潜山勘探的重大突破。其油藏特点是三叠系砂岩缝洞含油,基质不含油,为构造层状砂岩纯裂缝油气藏。砂岩裂缝型油气藏的发现丰富了渤海湾盆地油气藏类型,扩大了新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块状油藏,高角度裂缝发育,生产开发过程中一直保持高速开发,老井自然产量稳产难度大,控制老井自然递减成为实现油田稳定的主要工作,自然递减率是采油厂油田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完成全年产量任务的关键,通过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自然递减原因进行分因素分析,提出了对复杂碳酸盐岩油藏自然递减的控制办法,对碳酸盐岩油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开发塔河油田缝洞型底水油藏,本文针对塔河油田缝洞型底水油藏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提出了缝洞型底水油藏见水时间预测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将储层抽象成为渗透率突变地质模型,定义渗透率突变系数和区域半径比,并假定①稳定流动;②忽略毛管力,油、水间有明显的界面;③油、水的密度和粘度为常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塔河油田缝洞型底水油藏见水时间的预测公式,并分析了渗透率突变系数和区域半径比在油井钻遇不同部位情况下对该类型油藏油井见水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以天然能量开发为主,受能量下降和油井含水快速上升的影响,导致采收率不高,近年来注水开发在塔河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注水开发已经成为提高缝洞型油藏采收率的一项主导技术。结合当前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系统总结和论述了单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模式和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模式,这对具体认识缝洞型油藏的注水开发模式以及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轮西油藏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其储层特点、渗流模式与常规油藏不同,用常规注水方式来稳定地层压力和水驱油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难以奏效。为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在分析轮西油藏缝洞单元内的油水关系及油井含水变化规律基础上提出单井注水替油工艺,给出了优选注水替油井、确定最佳注水时机及注水量的决策方法,并提出几点建议,为高效开发轮西油藏提供一种新方法。该工艺在LX10-H1井的实践结果表明:与未实施该工艺前相比较,油井关井时间由150天左右有效缩短至50~60天,而日产油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内蒙拐子湖砂砾岩油藏储层水力压裂改造难点,开展了集中射孔、缝高控制及暂堵降滤、压裂材料优选等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致密砂砾岩油藏储层水力压裂改造技术。该技术现场应用于GC1井,压后最高日产原油20t,压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效果评价是技术应用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解决塔河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效果评价存在指标体系不完善、评价标准不统一、经济因素未考虑等问题,引入数学统计相关理论,结合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开发特点,以完成周期评价的单井注氮气井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综合效果评价方法研究。该研究首次构建起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与经济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各指标的评价界限,创新形成了基于模糊评判的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效果评价标准,为塔河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效果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开采难度加大。结合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氮气驱油机理,创新提出了井组气驱提高采收率的观点,通过优选9个井组进行试验,效果显著,累计增油3.27万吨。结合井组气驱现场应用和缝洞型油藏地质模型,分析得出了井组气驱的机理认识,并进行了模型刻画。  相似文献   

18.
缝洞型油藏储层具有非均质性严重、流体分布复杂、缝洞本身的多尺度性和连通多样性的特点,随着现场开发的不断深入,只采用注水措施难以保证需求,还需从机理入手提高原油采收率和改善开发效果.因此,结合单井物模注气替油实验,研究了底水和注气方式以及含油体积对注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水充足时可借助底水能量驱油,在注气轮次相同时底水充足油藏注气采收率高于无底水;针对底水油藏采用单纯注气、水气交替及水气混注3种方式,在底水充足的情况下,纯注气吞吐方式效果明显好于气水混合注入方式和气水段塞注入方式;在相同的注气吞吐条件下,含油体积大的油藏注气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庆油田区块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地质实际特点分析,对该类油藏的特殊性进行总结,进而研究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开发原则。  相似文献   

20.
BN油田B3块开采时间长,油藏水淹状况复杂,开发形势不稳定,挖潜难度大,2011年细分层系一体化注采调整效果好但递减快。为改善单元开发形势、提高采收率,近年来通过深入剩余油研究挖潜工作的分析研究,摸索剩余油分布特征,充分利用油藏地质各项资料,从层间、平面等多维度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与挖潜,深化油水井动态分析,通攻欠增注等水井措施提升地层能量、改善水驱效果、均衡水驱方向,使油藏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夯实提液增油基础,结合流线调整等挖潜工作,提高B3块效益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