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高位层间隔震加固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间隔震技术对某建筑进行加层与加固的减震设计,并对高位层间隔震结构和加层后无隔震传统结构进了对比分析,包括反应谱和局部非线性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位层间隔震结构能明显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减少底部原有结构构件的加固数量,并且能使结构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最后还提出采用高位层间隔震技术时电梯井的处理方法,可供相关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隔震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永平  杨林  苏幼坡 《山西建筑》2007,33(14):50-51
利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整体地震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结构由传统抗震设计的“大震不倒”提高到了“大震不坏”,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和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三维多层框架隔震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多层框架隔震结构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分析了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多层框架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低于相应抗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在隔震结构设计中采用有限元法能更全面地,准确地反映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4.
对学校工程实例建立隔震结构模型,对结构地震地震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隔震结构模型的层间位移、位移角、楼层剪力等地震反应特征参数;对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对比分析,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层剪力等抗震性能明显优于非抗震结构;对ETABS和PKPM两种有限元软件进行隔震结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PKPM隔震模拟计算结果和ETABS计算结果差异较小,PKPM对隔震结构的数值模拟结果准确,精度高,满足对工程隔震结构的设计要求,为研究隔震结构数值分析技术及隔震结构设计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位于9度高烈度区采取隔震技术的某复杂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设计,确定结构选用普通橡胶隔震支座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并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用的隔震支座布置是合理的,并且采用隔震技术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和扭转变形;结合抗震规范,上部结构可按降低1.5度设计,经过隔震设计后的隔震结构抗震性能高于传统设计结构。  相似文献   

6.
李圃 《福建建筑》2010,(9):24-26
隔震结构体系是区别于传统抗震结构体系的一种被动控制体系,通过设置隔震层来吸收并消耗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确保结构的安全。本文通过采用橡胶支座隔震技术的四川某灾后重建工程实例,运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本文同时介绍了橡胶隔震支座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希望对今后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础隔震钢结构跃层加层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钢结构跃层加层技术的应用,其抗震和隔震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根据现行的抗震规范,通过建立空间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采用隔震技术的跃层加层框架的动力特性,并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及其相应的非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比较了两种结构的抗震性能,计算结果可为该类结构的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某商住楼位于地震高烈度区江苏省濉宁县,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设计。分析表明,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工作状态稳定,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有了明显的降低,结构由传统抗震设计的"大震不倒"提高到了"大震不坏",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达到建筑使用品质及抗震性能的协调统一,在高烈度地区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结构采用层间隔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某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比选分析,最终采用层间隔震技术方案,并对其地震反应及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层间隔震技术整体减震效果良好,可以大幅减小地震反应,是提高结构抗震安全性的有效手段;综合考虑项目结构特点、经济性及建筑品质的提升,在高烈度区大底盘多塔结构中采用层间隔震技术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最后针对大底盘层间隔震技术的组合隔震方案、隔震支座附加弯矩、支座抗拉装置等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可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0.3g)区采用隔震技术的某医院门诊楼结构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确定结构选用隔震支座的类型,采用SAP2000软件运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滑板隔震支座和橡胶隔震支座布置位置是合理的,并且采用隔震技术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采用隔震技术后,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和构造措施可按降一度执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烈度区低层砌体结构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加固设计进行了研究.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L中的计算方法对砌体结构进行了基础隔震加固分析,对该结构行了叠层橡胶支座的布置与选型,研究了其隔震效果.结果表明,砌体结构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后能有效地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大大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多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水平向减震系...  相似文献   

12.
结合某工程实例,全面阐述了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采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和ETABS对主体结构进行了空间模型的时程分析,隔震房屋和非隔震房屋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其水平变形基本处于弹性状态,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通过对隔震及非隔震结构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验证了计算分析的正确性和隔震结构的安全性,为隔震技术在类似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实例。  相似文献   

13.
变电站基础隔震在远断层地震动下是有益的,但是在近断层区域它的隔震效果还有待研究。本文选取台湾集集地震四条常用近震记录及一条远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对110kV变电站隔震和抗震结构及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比较分析结构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变电站隔震结构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产生的地震反应大于远断层地震动作用下产生的地震反应,采用隔震技术能有效降低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变电站结构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4.
国家开发银行数据中心机房结构地上3层,通过结构方案比选,最终选用框架结构加隔震的方案,并采用ETABS软件对结构进行隔震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结构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后,上部结构地震反应有较大幅度减小,结构抗震性能有较大的提高,采用隔震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谌异潮  唐天国 《四川建筑》2016,(4):138-140,143
文章基于STP(Scrap Tire Pads废旧轮胎隔震垫)隔震技术,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某村镇三层框架结构的抗震结构和隔震结构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了两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结果表明:采用STP隔震垫的农村框架房屋模型地震反应显著小于非隔震框架房屋模型,STP隔震技术能够有效减少上部楼层层间剪力,能有效控制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提高结构抗震能力,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16.
某教学楼经抗震鉴定为A类砌体结构建筑,其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因此需要对原结构进行整体加固。本工程采取隔震技术后,只需对墙体采用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即可。采用ETABS软件对结构在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下的结构反应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减震效果良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陈元豹 《福建建筑》2011,(11):43-46
层间隔震是隔震技术的新发展,它将隔震层设置在建筑物某层柱子和楼板之间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控制。本文以位于地震高烈度区的某高层办公楼建筑为例,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而对其采用了层间隔震技术。设计结果表明,隔震层上部结构层间剪力相对于非隔震结构降低了45%以上,且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弹塑性位移角约为1/300,抗震设计水准提高到...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隔震设计,对结构中抗震设计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讨论,对不同工况下地震反应引起隔震结构以及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与分析,通过分析表明:进行了基础隔震设计的主体结构抗震性能更好,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对隔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法,对某8层框架结构进行隔震性能分析。通过采用铅芯橡胶基础隔震技术,分析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特点及其减震效果。对比分析隔震前和隔震后的抗震性能,可以看出结构采用铅芯隔震支座后隔震效果明显,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最大加速度都远远小于非隔震结构。  相似文献   

20.
建筑中为了满足不同结构体系间的转换往往会采用厚板转换形式,以一高烈度区某厚板转换层作为隔震层的工程实例,设计并分析隔震建筑结构各部分的抗震性能要求,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建筑结构进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隔震建筑延长了结构周期,减少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从而优化了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