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晓红 《丝网印刷》2023,(10):68-70
从色彩对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入手,着重分析了服装色彩偏好对于中小学校服设计的重要意义。根据功能性和防护性校服的设计需求,添加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等元素进行创新,将学生校服的教育功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分析中小学校服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详细阐述当代校服对面料材质的要求,介绍运动校服和制式校服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材质面料的依据。指出当代校服的外形设计要有学校特色,所用面料必须安全环保,而且要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原料,以保证穿着舒适。校服面料所用原料以纯棉纤维为主,此外还有涤毛、涤棉、涤黏混纺纱以及莫代尔、天丝、竹纤维等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弹性氨纶面料也将会大量运用于校服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校服虽不断完善,但整体形象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校服设计要运用系统思维,从理念上重新定位,做到既时尚美观又配饰完整,既便于运动又安全舒适,既有文化内涵又具地域特色,还要走节约型设计之路并建立回收循环利用系统,从设计的源头到消费末端,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依托北京服装学院的设计科研力量,考虑地域历史文化特点进行专属校服设计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做好北京市校服管理工作,研发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充分展现北京地域特点的校服款式,发挥学生统一着装教育、规范、保护功能,展现北京中小学学生的精神风貌,北京市教委决定在北京服装学院设立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2015年12月24日,北京市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省中小学30种校服为样本,通过专家手感评价法和仪器设备对校服面料的透气性、导湿性、起毛起球性、拉伸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柔软性好的面料占50%,透气性好的占31%,抗起毛起球面料占44%,导湿性好的占27%;湖南地区校服面料大部分满足国家标准,但拉伸强度、起毛起球外观指标在不同校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从校服文化的角度,通过调研分析,了解苏州中小学生对现有校服的心理需求和期待,以及家长对校服文化内涵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苏州传统地域文化元素,探究如何将文化传承理念与现代校服设计相融合,使校服在满足学生审美需求的同时兼具深厚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校服的现状,指出了国内“大学生校服”研究设计的必要性。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大学生的着装意愿。提出了满足大学生需求的校服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8.
对小学生校服设计实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小学生校服款式、颜色和面料设计思路;同时分别从休闲式+运动式、休闲式+制服式角度,结合实例给出了两个校服设计方案,旨在对小学生校服改革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校服,就是学生在校期间统一穿着的服装,它能展现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也能表现在校学生的精神风貌。校服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而且舒适美观、大方得体的校服还能对学生的审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中国的校服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样式老旧过时,面料价格低廉,款式毫无美感可言。本文通过对校服三要素的分析及与欧美、日韩校服的对比得出:中国校服应当具备青春美丽智慧三要素,只有尊重学生对这三要素的诠释,才能实现校服的真正转型。  相似文献   

10.
时下一股绿色思潮在世界各国悄然兴起——低碳环保、绿色环保。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绿色"已成为"健康、时尚、漂亮"的代名词。校服也应紧紧遵循"绿色设计"的理念实现校服的款式、色彩、材质设计全方位的"绿色"定位。新时代下的校服设计应该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融入到校服的设计中,把学生的健康、舒适放在首位,以简洁、明快设计手段,贯穿绿色服装的设计理念,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家长收入、学校风貌以及地区特点的校服。  相似文献   

11.
校服,作为学生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也是校园文化组成不可缺的。校服不论是颜色或样式,它们的变化紧扣时代潮流。学生穿校服不仅利于学校的统一化与规范化管理,也提升了学生自我责任感与团结意识,加强了社会对学生群体的监督与保护。如今很多中学,校服款式统一,无法体现男女性别差异;校服款式无美感可言,一年四季除夏季外三季只有一套;校服色彩过于单调,大多是白、蓝、红、绿搭配,无法满足学生对美的追求心理。此外,我国大部分中学冬季校服防寒性较差,多为单衣,学生们通常在冬季校服里塞棉衣,导致校服扣不拢,或鼓鼓囊囊,搭配古怪,美观性极差,学生们肢体活动不自如,"校服"仿佛变成了"笑服"。学生们想把衣服穿规整也穿暖和,难以两全。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冬季校服的款式的设计,对当代中学生冬季校服的款式进行"美观化"的设计研究,使其与新时代的时尚、审美标准与文化内涵接轨。  相似文献   

12.
《丝绸》2016,(5)
在国内服装时尚理念与国际前沿日益融合的今天,国内校服设计的理念及实践的滞后备受关注。文章从概念内涵分析入手,提出了校服的"三要素"是青春、美丽、智慧。在此基础上,运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校服百年历程中的思维模式。研究发现,中国校服设计思维模式表现为对校服三要素的偶然符合和必然偏离,这是由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心理模式所决定的。通过国内外校服的对比,提出国内校服设计思维变革的途径,即从深化问题到厘清概念,再到优良设计,最终实现服装文化心理模式更新,从而为校服设计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设计角度分析了中国校服的发展困境所在,提出中国校服之所以形成整体形象差、设计停滞不前的现状,是由于校服的设计者、生产者、使用者和管理者对校服概念的集体曲解。对校服概念的曲解,导致校服设计长期受到运动式校服和制式校服两个服装类型的束缚,落后与整体服装行业的发展。笔者以北京市中小学为例,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日活动情况做了调研,认为运动式校服、制式校服或者两者并行都不符合中国中小学生学习日的活动特点。基于以上的分析调研,本文将校服概念重新定义为学生常服,并指出学生常服设计的五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梁燕  沈吕婷  杨思思 《丝绸》2022,(7):105-115
大学校服在表达大学价值观、展现校园文化形象、体现学科和专业特色上承担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焦点小组”“深度访谈”获取大学在校生对校服穿着的态度,论证大学校服在特定场合下穿着的必要性,即可通过穿着校服获得集体归属感、参与感、仪式感;通过问卷调研及“因子分析”“优序图法”分析,获取大学校服设计的具体维度和设计要素权重排序;最后结合“符号学”理论,以澳门城市大学为例设计日常校服和校庆校服共10款方案,通过“均值排序”对设计方案的满意度进行验证。文章通过研究以期为大学校服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可借鉴方案。  相似文献   

15.
将彝族刺绣元素应用到彝族聚居地区的中小学校服设计中,使校服贴近当地人民的生活,体现彝族文化特征,有利于民族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以及彝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校服作为学生日常穿戴的校园服饰,既要有实现统一学生服饰、展示身份的功能,又要能体现学生的人文气质和学校的文化内涵。现针对当前国内校服市场存在的问题,基于市场调研,从校服中融入文化元素和实现安全防护功能这两个方面的设计路径,进行了创新设计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服装被称为人的"第二皮肤",人们对于服装的爱好能准确反映出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对于设计师来说,任何类别的服装设计必须是对着装者心理需求的一种满足与诠释。所以,在中学生校服设计中,要遵循满足中学生着装心理需求的原则来进行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校服对学生的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9月13日,备受瞩目的大唐杯江苏省服装院校校服设计大赛结果终于揭晓。来自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的顾映霞获得了金奖,江苏省车辐中等专业学校的刘阿雪、南通大学的詹颖获得银奖;金陵科技学院的何心晴、邵译瑶,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陈高尚、陈晓骋,南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吉晓颖获得了铜奖。金陵科技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本届大赛以Young·年华为主题,旨在全面展现新时代学生健康向上、活力朝气的青春风采,让学生们的校园服装更加美观、  相似文献   

19.
校服咏叹调     
校服包裹着飞扬的青春,承载着代代少年儿童甜蜜而忧伤的往事,成为校园中永远靓丽的风景线。但是由于中国的国情,校服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带有了遗传上的缺陷。[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结合GB/T 23328—2009《机织学生服》、GB/T 22854《针织学生服》两个标准对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将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汇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