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30Cr1Mo1V转子钢三种不同组织在恒温恒应力条件下蠕变行为的实验研究发现,恒温条件下蠕变速率的对数与应力成线性关系,并且该线性关系的斜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温度应力条件下,珠光体组织的蠕变速率最大,马氏体原始组织次之,而奥氏体组织最小。在研究实验材料的蠕变行为后发现,其蠕变速率可用新的数学模型εc=A0sinh(B0Tnσ)来描述,其中A0、B0、n为材料常数。不同原始组织材料的A0、B0、n值可根据实验数据用拟合方法获得。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本实验所获得的蠕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3.
4.
5.
6.
研究了炼油厂铂重整装置临氢系统Cr5Mo钢管道于510℃服役14年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母材组织比较稳定,片状珠光体未发生完全球化,碳化物没有发生明显的聚集长大;固溶体中仍保持较高的铬和钼的含量,碳化物基本类型未发生改变;室温和高温瞬时拉伸性能以及冲击韧性与新管基本相同,无热脆现象发生;焊接接头热影响区(HAZ)的过热区已由马氏体转变为回火屈氏体,征熔合线焊缝侧的类马氏体也已发生了回火,并在熔合线附近出现了增碳层;焊接接头的室温和高温瞬时强度高于母材,但其塑韧性均较低,因而是裂纹萌生和扩展的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8.
通过热膨胀试验、显微组织观察等研究了DP590钢的静态CCT曲线以及加热温度对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奥氏体转变量呈多速增加的趋势;其静态CCT曲线可分为三个区域,冷速在0.5~15℃·s-1范围内获得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冷速超过15℃·s-1时出现贝氏体组织,冷速较高时(约30℃·s-1)出现马氏体组织;当加热温度降低时,珠光体区右移,贝氏体转变孕育期延长,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降低,马氏体与贝氏体相变区域分离,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随着冷速的增加而升高;随着冷速增加,铁素体、珠光体的析出被抑制,马氏体析出动力得以增加;随着加热温度升高,相同冷却速率下的铁素体含量增多,马氏体板条变细。 相似文献
9.
10.
耐热Cr-Mo在锅炉等服役温度高的条件下大量运用,它们具有高温耐氧化性及耐蚀性,高温强度,高温长时间加热的稳定性,常温及高温的热加工性能优良,良好的焊接性。被广泛应用于各重要领域,因此其焊接质量必须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1.
利用Gleeble-35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测定了700 MPa级低碳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CCT)曲线,分析了冷却速率对该钢连续冷却相变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了该钢的强韧性。结果表明:该钢CCT曲线呈现扁平状,可在较大冷速范围内获得低碳贝氏体组织;冷却速率对试验钢各相的形态、数量、分布和显微硬度均有影响;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显微组织中依次出现多边形铁素体(PF)、针状铁素体(AF)、粒状贝氏体(GB)和板条贝氏体(LB),且各相的显微硬度也依次增加;当冷速在10~30℃·s-1范围时,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组织,M/A组元弥散分布于晶界上,且晶粒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而逐渐细化;利用冷却制度控制中温转变组织类型能优化其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13.
实际生产中发现,同一牌号、不同批次的熔敷金属阶冷后脆化倾向明显不同。对2.25Cr-1Mo-0.25V焊缝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韧脆转变温度以及金相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认为产生回火脆性是由于Si和Mn含量较高、磷元素以及碳化物在晶界上偏聚所致。 相似文献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