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1,(1)
为了进一步推动北京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从北京市出发,以北京企业为主体,基于投资规模、区域分布和产业选择的现状,就北京企业对沿线国家和地区OFDI的情况进行分析,据此,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优化北京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1)
基于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非洲39个国家直接投资对中非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对中非双边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东道国GDP的规模对中非进出口贸易有正向促进作用,国家间的地理距离对双边贸易不形成阻碍,但双边投资协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不一。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为引领和支持中国建材企业加快走进非洲市场,进行装备、产能以及投资方面的合作,由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主办的"投资非洲的机遇与挑战"中非建材产能合作沙龙于7月2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金融平台、税务机构以及联盟的成员企业代表约60人参加沙龙活动,共同探讨了中国建材企业非洲国家产能合作的机遇和挑战。据统计,2016年中国在非洲投资企业超过2500家,投资金额超过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71.4亿元,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6)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随着汽车行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巨大成绩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中国汽车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方式和地区上有了较大的扩展,呈现出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投资地区主要集中在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投资绩效显著增加等特点。同时,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来看,中国汽车业对外直接投资将面临着新的国内外影响因素,从而使中国汽车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规模扩大化、方式多样化、地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5)
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日本政府逐渐认识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推出了相应政策改善营商环境。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的形势下,企业抓住投资机遇,大力开展对日本直接投资。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后中国对日直接投资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对日直接投资的阻碍因素,进而针对中国政府、日本政府、企业三方提出优化措施,以此为中国对日直接投资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9)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受东道国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采用2008—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33个国家直接投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道国市场规模、人均工资水平、自然资源状况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中国对东南亚、南亚、欧洲地区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主要受劳动力成本影响;自然资源状况对中国在中西亚地区沿线国家的投资影响显著。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政府应加强同沿线国家交流磋商,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企业应优化投资布局,提高产业合作层次,实现投资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制造业发展并减少对初级商品的依赖,许多非洲国家正在试图促进经济特区的发展,这些经济特区能够通过集聚企业、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并促进出口进而提高生产率。但经济特区能否成功取决于地方政府是否能构建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传统的政策大多针对基础设施和税收优惠两个方面,然而,有一些更加低成本且易操作的改革政策能够通过营商便利化对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巨大的影响。没有上述政策,经济特区最终将沦为一个昂贵的"负担"。本文旨在说明贸易便利化政策在促进非洲经济特区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
利用HS8位分类贸易数据,实证评估了2003~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对非洲实施的零关税政策对中国从非洲受惠国进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结论显示,中国从受惠国的进口呈显著的增长趋势,这种增长主要是沿着扩展边际发生的。并且,零关税政策对中国从受惠国进口扩展边际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进口集约边际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了深化零关税政策合作机制,中国可以进一步优化对非洲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及减少来自非洲进口商品的非关税壁垒。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0)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新疆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这为新疆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带来机遇,但由此将引发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利用1995—2011年新疆碳排放量与外商直接投资额对新疆碳排放量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这意味着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新疆环境问题将日趋凸显。提出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实施碳标签制度和低碳产品认证制度,调整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来减少FDI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FDI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基于2003~2017年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将相邻效应引入国际直接投资研究,采用两阶段工具变量法考察制度距离、相邻效应及两者的交互对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同时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检验四类制度距离对投资的正负效应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度距离作用各异,文化制度距离、微观经济制度距离阻碍了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投资,法律制度距离、宏观经济制度距离则产生了正效应,但总体上制度差异对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投资产生阻碍作用。考虑相邻效应后,各国投资相邻效应表现为"互利共赢"。其中代表金融、贸易、财政自由化的宏观经济制度明显强化"互利共赢"作用,而文化、微观经济与法律制度距离弱化这种"互利共赢",随着相邻效应的增强,制度距离对投资的阻碍作用在削弱。据此提出在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中国需要充分发挥相邻效应,动态考虑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来平衡中南半岛国家两两邻国之间的投资利益关系,最大化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效应,实现中国与各国经贸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4)
在大规模"走出去"背景下,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就是创新。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而政治关联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环境因素。基于此,以2012—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民营企业为样本,探讨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政治关联对对外直接投资与研发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政治关联减弱对外直接投资对研发投入的积极作用。文章立足中国制度背景,将政治关联这一现实环境因素纳入对外直接投资对研发创新的作用机制,是对以往对外直接投资和研发创新关系研究的拓展。文章的研究对企业创新以及政府改革都具有较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4)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进湖北省纺织业开拓中亚市场,对提高湖北省对外开放水平、打造经济升级版、加速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和中亚国家纺织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湖北省纺织业开拓中亚市场的可行性和障碍性,从政府层面提出在新疆建立生产基地,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大对中亚市场直接投资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2,(1)
本文将低碳经济理念纳入中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框架,利用2000—201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多重中介模型,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碳升级。研究发现:在装备制造业整体层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前向关联效应两条路径促进全球价值链低碳升级,但边际产业转移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在细分行业层面,低碳细分行业的实证结果与装备制造业整体层面一致;而在高碳细分行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球价值链低碳升级存在负直接效应,通过边际产业转移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两条路径可以促进其全球价值链低碳升级。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3)
对外直接投资不管对企业发展还是国家战略都具有重要作用,"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要"走出去"首先是要依据投资目的和投资环境等条件选择去哪开展对外投资,即投资区位分布。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发展状况和投资区位分布现状,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投资区位过度集中,分布极不均衡;投资大多集中于避税地;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偏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1)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各类要素在全球范围优化重组,获得各类外部要素来源的重要性也大大增加,对外直接投资逐渐成为我国利用全球资源的重要载体,在带动相关产品、技术和服务"走出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速有所回落,但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仍占据全球第二的高位。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最后为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6)
目前,俄罗斯正加大对远东地区的开发和引资力度,远东地区"投资热"再次升温,因此对远东地区投资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于引导我国企业的投资方向,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十分必要。通过对俄远东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从政府层面提出加强会务谈判,提供政策解读、风险分析等相关服务,推动中俄间的文化交流,从企业层面提出应深入调研俄罗斯法律法规,拓宽对俄投资视野,借鉴西方投资经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4)
基于我国对182个国家(地区)直接投资的跨境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其所引致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结构分布视角切入,采用两步系统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国内产业结构变迁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均能显著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张。在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结构分布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扩张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而第一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扩张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政策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直接投资的良性互动关系,以更好地实现我国进一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5)
近些年来,非洲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逐渐凸显的经济发展潜力,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新热点。但随着近来非洲局势一系列的变化,使得中方企业遭受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导致中国企业,尤其是缺乏政府实际支持的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的难度加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非投资的前景已变黯淡,相反,在中国面临人口红利减少,迫切需要转换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产业升级的挑战下,投资非洲变得更具有战略意义。而构建实施非洲投资战略的有效途径,必须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2)
文章基于聚类分析和引力模型,将制度距离区分为正式制度距离与非正式制度距离,实证探讨了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距离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而言,中国企业对第三圈层国家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偏向性;不同维度的制度距离作用有所差异,政法距离和知识距离强化了中国企业投资意愿,而经济距离、外交距离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为优化企业投资决策,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绩效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2)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我国开始积极支持对外直接投资,如何采取科学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受到广泛关注.适应我国支持对外投资发展的政策要求,同时构建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对外直接投资财税激励政策体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财务激励政策的作用和政策工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财务激励政策现状及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举措。通过研究和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财务激励政策,有利于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