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电平双向变换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与传统的两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相比,该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输入输出共地,易于控制;开关管电压应力仅为高电压端输入电压的一半;电感大大减小,从而提高变换器的动态响应等优点,因此非常适合于燃料电池、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分布式供电系统。该文分析了三电平双向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详细给出了交错控制互补驱动、能量双向流动控制和飞跨电容电压控制的实现方法。该文最后通过一个1kW的原理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将三电平概念引入到Sepic直流变换器中,提出一种新的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拓扑——Sepic三电平变换器。该变换器中,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降低了一半,同时滤波电感的值也大大减小。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讨论了滤波器的设计,对实际存在的开关管电压应力不均衡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薛雅丽  李斌  阮新波 《电源学报》2002,1(3):197-203
本文提出一种Buck三电平变换器,该变换器中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为输入电压的一半,采用交错控制方式,可以大大减小输出滤波器的大小。本文详细分析Buck三电平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该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特性,讨论主要参数的设计,提出一种使输入分压电容电压均衡的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Buck三电平变换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提出一种Buck三电平变换器 ,该变换器中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为输入电压的一半 ,采用交错控制方式 ,可以大大减小输出滤波器的大小 ,详细分析Buck三电平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分析该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讨论主要参数的设计 ,提出一种使输入分压电容电压均衡的方法 ,并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Buck-Boost式三电平单级AC/AC变换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Buck-Boost式三电平单级AC/AC变换器电路拓扑,该变换器适用于高压场合,具有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低、单级功率变换、变换效率高、三电平波形、实现升降压输出、输出电压THD较小、负载能力强等优点。该变换器的开关管电压应力是两电平的1/2,大大降低了在高压场合对开关管的电压应力要求。同时,研究了适用于该变换器的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策略,该策略能够快速响应输入及输出电压的变化;并根据输出电压、电流的极性,分析了该变换器负载时的四种工作模式;以及该三电平变换器在CCM和DCM模式下的输入输出特性和外特性。实验结果充分证实了该变换器的正确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三电平双向直流变换器以其传输效率高和输出波形畸变率小等优点在储能系统等低压大电流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其输出电平数量的增多,调制复杂度增加,可能在应用中出现中点不平衡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模型预测电压控制MPC(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方法,实施直流母线电压和输出侧分压电容均压的多目标优...  相似文献   

7.
滑模控制Buck三电平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模控制具有鲁棒性强、动态品质好等优点,本文尝试将滑模控制引入三电平变换器。以Buck三电平变换器为例,给出了滑模控制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包括滑模面的选取、等效控制、稳定性和存在性证明,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将滑模控制Buck三电平变换器与传统PWM控制Buck三电平变换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PWM控制的Buck三电平变换器,滑模控制Buck三电平变换器的鲁棒性和动态品质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相差控制的Boost三电平变换器工作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种利用Boost三电平(three—level,TL)变换器平衡输出侧中点电位的方法,对变换器的工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该方法在不改变变换器电压输入一输出关系的前提下,通过调节两开关信号问的相差控制输出侧两电容的充放电时间,从而平衡中点电位。通过对工作模式的分析,推导出新的变换器不同工作模式间临界升压电感计算公式。公式表明,临界升压电感不仅与开关信号占空比有关,且与两信号间的相差有关。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并利用基于DSP(TMS320F2812)的硬件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电平双有源桥(TL DAB)变换器在电压不匹配及轻载条件下电流应力大、失去软开关特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四电平调制的新型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包含两个控制自由度,分别为三电平桥内移相角和桥间移相角,引入桥内移相角后,三电平桥输出具有一定占空比的四电平电压.通过优化两个控制自由度,使TLDAB变换器在宽电压及全功率范围内具有更小的电流应力和更优的软开关特性,从而提升变换器在电压不匹配及轻载条件下的传输效率.最后,在小功率样机上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孟武胜  王波  何博 《微特电机》2011,39(11):48-50,74
提出在无刷直流电动机的驱动三相逆变桥的输入端加前级降压-升压(Buck-Boost)变换器,采用转速和直流母线电流的多环反馈控制方法实现电机的控制。该方法减少了开关损耗,逆变器尺寸和成本。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软开关同步升降压变换器。该升降压变换器的滤波电感设计得比较小,使得电感上电流可以反向,分别通过正向电流和反向电流对两个同步整流管的结电容进行充放电,为软开关创造条件。此方法适用于较低压输出、较高功率密度的场合。根据两个开关管实现软开关的务件不同,提出了强管和弱管的概念,给出了满足软开关条件的设计方法。并以一个输入28V、输出20V/3A、开关频率为200kHz的软开关同步升降压变换器的样机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其满载效率达到了94.2%。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四管同步升降压变换器汽车适配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四管同步Buck-Boost升降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这种变换器有同步降压Buck、降升压Buck-Boost、同步升压Boost三种工作模式.详细分析了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时,四管同步降压及升压Buck-Boost模式的工作原理.降压Buck-Boost模式中电感先深去磁,再短时间的深激磁,然后长时间的浅激磁;升压Buck-Boost模式中电感先深激磁,再短时间的深去磁,然后长时间的浅去磁,从而维持低纹波的输出电压调节.还介绍了具有12V/24V通用电池电压输入范围的汽车电池适配器的设计过程,讨论了电感的计算和选取方法,以及PCB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基于Buck-Boost的AC/AC变换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Buck-Boost电路输出电压理论上可以在零到无穷大之间变化的特点,将Buck- Boost斩波电路应用于交流电压变换,提出了一种变比可以连续变化的固态变压器.与传统的自耦调压器相比,基于Buck-Boost变换器的固态变压器具有输出电压范围宽、体积小的特点,并且由于采用了电压反馈控制,使得其输出电压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外特性较硬.针对四象限开关存在的换流问题,提出了该变换器的换流策略,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一台AC/AC调压器,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变换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三电平逆变器的SVPWM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的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制原理与实现方法。提出了确定参考矢量的3个规则,并推导出工作矢量作用时间、输出顺序,描述了中点电位的控制规则。通过采用Matlab仿真,证明三电平逆变器的SVPWM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零纹波输入电流Buck-Boost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Buck-Boost输入输出电流断续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独立电感零纹波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连续的Buck-Boost变换器,详细分析了变换器的稳态工作原理.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变换器动态小信号模型,给出了小信号特征Matlab仿真波形.并对其进行交错并联优化,最后Saber电路仿真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孙强  廖荣辉  吴江波 《电气应用》2006,25(1):94-97,63
提出一种倍流整流方式零电压开关PWM全桥三电平直流变换器(CDRZVSPWMTL变换器),它利用输出滤波电感的能量可以在很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开关管的ZVS,并且输出整流管能够自然换流,从而避免了反向恢复造成的电压振荡和电压尖峰。文中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讨论了超前管和滞后管各自实现ZVS的特点,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变换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Four-Switch Buck-Boost Converter, FSBB)电路工作在Buck和Boost两种工作模式时可以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但是在两种模式之间相互切换时,就会出现影响变换器性能的盲区。通过分析四开关变换器输入输出电压的转换比和开关管占空比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盲区产生的原因,并对传统的两模式控制策略加以改进,提出了一种电压控制带补偿的四模式控制策略,使开关管在全部工作电压范围内均可工作于有效占空比区间,从而消除盲区的影响。通过环路补偿网络设计,提高变换器的性能,减小了输入电压、负载等扰动的影响,实现了整个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仿真及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8.
Buck-Boost变换器中存在着电磁干扰过大,以及电感电流与输出电压的波纹过大的问题,通过引入随机扩频技术减小这些问题的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引入该方法后仍存在复杂的分岔与混沌现象。在对随机扩频技术进行分析后与建立了基于随机扩频技术的Buck-Boost变换器的精确离散迭代映射模型;研究了采用随机扩频技术后的Buck-Boost变换器中的非线性现象,通过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绘制了电感电流随电路参数变化的分岔图,证实了其中存在复杂的非线性行为,研究了随机扩频技术中各电路参数对Buck-Boost变换器中非线性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运用参数微扰法可以抑制其中的分岔与混沌现象。为Buck-Boost变换器电路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屈鲁 《电源学报》2013,11(2):105-109
为解决无源性控制时Buck-Boost变换器电压与电流过冲的问题,在无源性控制的基础上加入滑模控制。通过建立Buck-Boost变换器的欧拉-拉格朗日(E-L)模型,可以得到Buck-Boost变换器的无源性控制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滑模控制原理,设计Buck-Boost变换器的无源滑模控制器。在Matlab环境下,进行Buck-Boost变换器无源滑模控制的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Buck-Boost变换器的无源滑模控制对电源扰动、负载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且动态响应速度快,能够解决无源性控制电压与电流过冲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