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凡·高此个案出发,研究艺术与时代的关系,从而推论出艺术家与时代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艺术家必须从时代汲取营养,做到与时代融合,但艺术之为艺术,在于她有不朽之魅力,因此艺术又能超越于时代,去追求人类普遍的理性与永恒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白玉力 《饰》2008,(1):19-20
虽然早在19世纪中期现代时尚诞生起,时尚已开始与艺术领域相交织,但是时尚和艺术的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变得越发亲密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段时期.近些年来,两者的交融在时尚产业中已经形成了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本文结合艺术史学家巴特曼舍恩(Batschmann)、艺术哲学家迪凯(Dickie)的艺术理论,以及路易·威登、爱玛仕两个相关案例,从艺术化的展示空间以及与艺术家跨界设计产品两方面分析了这股方兴未艾的时尚和艺术全面交融的潮流中时尚的艺术走向:在此情景中,是否可以说时尚已经成为艺术;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时尚是否会因为纯艺术世界广泛而深入地涉入而最终演变为艺术.  相似文献   

3.
在伦理学名篇《关于道德情感》中,休谟借“忘恩负义”来分析理性与之道德的意义。理性的道德判断中到底如何之形式作用?作用的过程又是如何展开的?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如规则、人道、趣味等等,特别是与理性似乎相对的情感,从这些概念的意义论述中,我们可以获得些什么?……希望在对以上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休谟道德判断中理性的含义也能够渐渐清晰。  相似文献   

4.
运用倒三角的形态比喻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具备的一些重要方面,包括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内心情感的真挚程度(倒三角的底端)、艺术家的"物我两忘"境界及其文化修养和技法之间的关系(倒三角的中间段),以及作为衡量艺术作品高低标准的艺术感染力(倒三角的上端)。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情感的真挚程度,对一件艺术作品的成败具有主导作用,是倒三角的底端,是艺术产生的根源;艺术感染力则是对艺术家的创作劳动成果,即作品的品评标准。  相似文献   

5.
胡宏述 《饰》2002,(1):17-20
艺术教育不像高科技那样受到政府重视,因为它对国防毫无贡献。反过来说艺术只属于太平盛世的点缀,把从事艺术工作者看低的情形不是没有原因的。谈到高科技科学家,他们能发展出威力大的摧毁生命财物的飞弹,我们艺术家也能制作出令人息气心跳的作品。下面我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探讨这两者之间的相同处也许对艺术工作者和科学家或工程师都有助益。我们常听到,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是否适用学习,很值得怀疑,例如我们学数学是为了成为数学家吗?答案是并不一定,学数学,是学习一种推理—思维的逻辑方式,对我们无论在…  相似文献   

6.
风景写生是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的艺术活动,也是艺术家审美情趣、主观思维、情感抒发的最好表现方式。作为美术院校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是教学的目标。在风景写生中,如何选景、如何构图、如何表现光色变化,是风景写生教学的重点、难点。了解和掌握这些风景写生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是大学生风景写生的开始,也是大学生艺术实践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随着商品经济的到来,艺术包装随之盛行,在近10年中国包装设计中,大量艺术家崇拜的无文化美学观的盛行,让艺术更多的服务于商业行为。从而失去了艺术本身的出发点,资本介入艺术的时代,要保持高度的艺术觉悟和修养。任何个别艺术家在市场上的成功,都不意味着中国现代艺术的希望。本文从艺术包装出发解释艺术是否该过度服务于商业及艺术价值该如何实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服装时尚领域涂鸦艺术流行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涂鸦艺术的兴起、流行情况,从涂鸦艺术大师的追求、服装对艺术性的需求、青年亚文化的推动、设计师对情感设计的诉求等4个方面重点探讨了涂鸦艺术在服装时尚领域风靡的原因,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所赋予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易彩 《饰》1992,(1)
错觉和幻觉在艺术创作中是常见的现象,正如美术史家龚布里奇所说:“艺术是幻像,或制作幻像。”这些由错视导致的幻像,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可能存在;而艺术家们用文字、音乐、舞蹈、画面表现了出来。绘画及印刷设计中,由于必须把三维的形态表现于二维的画面之中,所以便有其勉强之感。为超越这一局限,艺术家不得不挖空心思  相似文献   

10.
发展的跨越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就像财富的增长一样迅速扩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地球痛苦的呻吟。人类是否有权力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人类的开发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难道一定是誓不两立的尖锐对立吗?今天,人类终于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在理性地思考人类的发展方式,推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努力构造着生态文明、追求着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状态。人们终于认识到,这世界绝对不仅仅是人类意义上的。生物、动物、植物、人类都是大自然之子,它们的生存权是相互依存的。这是人类的进步,是人类发展观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1.
在艺术创作领域,概念的“再现”是区别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重要标志。因为这种“再现”是具有创造和构想性质的艺术活动,是艺术家将情感和精神物质化,图式化的一个有机的过程。能否以某种或某几种特定的媒介及手段的运用体现出某种特殊溉念和事物的存在意义与审美价值;能否将自己的“所见”向“所感”移动,以全新的面目重新展现给世界,更是衡量一个成熟的,甚至是杰出的艺术家的重要标志。艺术创作不在于你画什么,表现什么,而在于你怎样去发现,如何画。这样也才不会仅仅将自己的感觉与生活一一“对号入座”。艺术家和设计家时时注意…  相似文献   

12.
线条作为一种艺术语言,以其鲜明的表现特点,为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所重视和偏爱。“如何去描绘构成形状的那些空间特征呢?看起来,最准确的描绘方法就是把造成特征的所有点的空间位置确定下来”①确定这些点的空间位置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线条,线条不受物象表面明暗光线的左右,使我们更直接地抓住物象的内在结构特征。线条所表现的是物象简化了的形体,它概括、简炼,显示了物象不同的特质,传达给观者不同的感受。同时线条又在最大限度内抒发了艺术家的情感,那或长、或短、或浓、或淡的线留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思。在很短的时间内,线条抓住…  相似文献   

13.
提出假设一:对自然界和艺术进行美的认知与敏锐感受,可以导致人们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对道德美的认知,这一假设没有实验研究法来证明,是从理性推理上进行探究的;提出假设二:道德美的认知可以导致道德情感,特别是体验"崇高"的道德情感可以导致道德行动的倾向(忠实于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这一假设被近来出现的一些研究证据给以支持.提议设计一些课程和指导来强调道德美的例证,并且鼓励学生们去体验道德情感,特别是"崇高"的情感.在感知自然界、艺术和人类的美的方面,重点是强调"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原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剪纸艺术是中国艺术家的抒情诗,这种独特艺术式样造就了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是学习和研究现代图形设计,获得艺术新发现、新灵感的重要文化艺术的源点。与中国剪纸艺术所要吟颂和歌唱的富有情感化、人情意识、关爱自然的美好心境一样,现代图形设计艺术家以现代人类所特有的“自我关爱”方式,将理性化、秩序美、多元思维等艺术特征相融会贯通,向世人表述着一种清新的视觉艺术语言。中国剪纸的这种艺术神韵,为现代图形设计艺术诱发了联想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5.
艺术作品的价值问题是艺术家与艺术理论家必然回答的问题,回答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然而,通过把价值原理与艺术原理、创作实践相结合,并从传统的价值论原则出发来评判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仍然是一个较为客观的途径。由此得出如下结论:艺术作品的根本点是技术问题,不能物化为技术的知识只能以一种思想或者形而上学的形态存在;对“观念化”的不断追求而忽视技能技巧,必然导致艺术走向死亡;对艺术作品来说,伦理价值、审美价值在当代、后现代,甚至21世纪仍然不会成为过时的评价指数,因为这是人性使然。  相似文献   

16.
《饰》2009,(3):38-38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饰》,经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同意更名为《艺术设计研究》。主要栏目为:科学、艺术、时尚,理论前沿、服饰研究、艺术家与设计师、设计与文脉、学术立场、教学园地。  相似文献   

17.
伴随艺术力量介入我国乡村建设,内在于"艺术乡建"中的主体性问题显现出来:"艺术乡建"过程中形成了艺术家与村民在审美趣味、审美习性等方面的区隔。为解决主体性问题,"艺术乡建"需要各方力量的融合,从而实现共同体建设。"共同体"是基于艺术家、村民双方共同诉求下的愿景,它一方面来源于过去的记忆,一方面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但它总是处于不在场的状态。依照其格蒙特·鲍曼的看法,"共同体"建设需要基于"关心"(sorge),而"关心"被海德格尔定义为先于存在的一种基本状态。以"关心"作为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以康德思想中情感的可传递性作为条件,并在二者之中融入艺术家的德性,通过仪式活动传达基于"关心"的共同体情感,最终实现在场的情感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8.
艺术创作的条件是多方面的,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尤为强调艺术家的个体条件,而在艺术家个体条件中最重视艺术家的人品、人格,认为学习创作首先要学习做人。提高学识修养,则是艺术创作的又一个条件,因此要通过多读书等途径,使学博识卓。第三,游历最能触发创作激情和灵感,提供创作素材,塑造艺术家的人品,形成独特的风格,也是创作的重要条件。最后,还需要有艺术才华和艺术技艺把思想情感、所见所闻炼铸成感人的艺术形象。中国古代的艺术创作条件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艺术创造过程,是一个生成的过程。由于艺术家的心理条件、思维权制以及对形式语它的把握和选择,是为着自己内心的满足,因而这个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是一个取舍、提炼的过程。艺术家不能凭空想象,臆造出一种艺术样式,地要往地的周围以不同于普通人的眼光,以自己的直觉和悟性来寻找、发现最能表达自己情感和心灵的语言,抒赋予内心的冲动意象为一种观照的艺术形式,使之以合适的样式和架构变成能被心灵觉察和体验的外在形式。这种心灵和情感的物化便使整个艺术创造过程完满了寻求、创造、提纯、选择的积极因素。艺术生成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人人都是艺术家”是德国观念艺术的代表人物波伊斯的艺术主张,他强调消除生活与艺术之间的界限,艺术不是艺术家的专利,人们都应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借鉴西方观念艺术,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活动,并出现了一些类似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放飞“和平鸽”方式的好作品。但是由于一些蹩脚艺术家假借“人人都是艺术家”为幌子,制作出一些鄙俗粗陋的作品,使得大众对观念艺术产生一定的误解。“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话的正面含义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