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提高双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的新方法。该方法根据方位电阻率成像 (ARI)测井具有较高的垂直分辨率和较大的探测深度等特点 ,借助于 BP神经网络技术 ,实现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与常规双侧向电阻率测井之间的非线性标定 ,并构成 1条高分辨率的电阻率曲线 ,旨在提高常规双侧向电阻率测井分辨薄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析了双侧向测井的工作原理,影响影响双侧向测井的主要因素,如测井回路、测井SP、深驱动板、带通滤波器以及其他因素,仪器故障、仪器常数K值变化或其他原因都会导致双侧向测井“双轨”现象,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双轨”现象的校正和处理,从而全面保证测井质量。  相似文献   

3.
4.
时间推移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钻井泥浆滤液对储层的动态侵入使得电阻率测井结果偏离地层真电阻率,其偏离程度应与侵入时间有关。本文利用时间推移双侧向测井(TLDL)模型,研究了深,浅侧向测井RLD和SLS的动态响应特征,讨论了TLDL随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与传统的一次测井方法相比,TLDL可以提供更为丰富,准确的数据,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侵入过程的复杂性及其对测井结果的影响,为求准地层真电阻率的含烃饱和度,正确评价储层性质提供了一  相似文献   

5.
常规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在地层界面处常会出现极化角现象,造成视电阻率曲线畸变并产生"伪薄层"现象,对准确划分地层及准确求取地层真电阻率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建立双侧向测井数理模型,研究围岩电阻率、地层厚度、储层各向异性、井径以及井斜角对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极化角形态及幅值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层与围岩电阻率对比度越大,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极化角现象越明显;地层厚度对极化角的影响比较复杂,当地层厚度小于仪器纵向分辨率时,极化角现象消失;储层各向异性会造成极化角幅值发生变化,但对极化角形态的影响较小;随着井径增大,极化角现象趋于消失;井斜角越大,极化角越平缓。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极化角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极化角校正工作时应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7.
基于ARI测井提高双侧向电阻率曲线纵向分辨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提高双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的新方法,该方法根据方位电阻率成像(ARI)测井具有较高的垂直分辨率和较大的探测深度等特点,借助于BP神经网络技术,实现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与常规双侧向电阻率测井之间的非线性标定,并构成1条高分辨率的电阻率曲线,旨在提高常规双侧向电阻测井分辨薄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电极N、B对双侧向测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极N、B在野外测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理论上简要分析了它们对双侧向测井的影响。并用实验方法进行了论证,最后结合实际测井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电极系和双感应测井线圈系结构及其响应特征.利用电阻率测井理论和反演技术,以三参数(地层电阻率、侵入带电阻率和侵入半径)反演为重点,建立了基于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和双感应测井数据的联合反演算法.通过分析计算各种地层模型中2种测井方法的响应特征,将反演模型分类,对不同模型采用不同的初值估计方法及不同反演搜索方法.利用高侵和低侵模型、不同层厚和不同侵入深度模型测试了反演结果的有效性.联合反演可改善解的局部收敛性和多解性,在中等侵入深度时可合理确定地层电阻率、侵入半径和侵入带电阻率.6口井的实际数据处理进一步验证了三参数反演的有效性,并提出应用中应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0.
裂缝性储层双侧向测井响应临界角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杰  刘传奇  万金彬 《测井技术》2012,36(5):456-459
裂缝性储层高角度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通常呈正差异,低角度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呈负差异,这种裂缝响应的正负差异是由临界角决定的,是划分裂缝状态及判断响应差异的重要依据。针对裂缝性储层的特点,利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不同条件下裂缝性储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同一双侧向测井仪器使用不同情况下刻度的电极系系数K值得到的临界角差异较大,不同公司的仪器使用相同条件下刻度的K值其临界角也会存在差异。裂缝孔隙度、基岩电阻率、泥浆电阻率、井径等这些因素对临界角的大小都有影响,尽管临界角变化不大,但在判断裂缝状态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提高根据不同裂缝状态反演计算裂缝性储层参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新型1239 DLL-S双侧向测井仪是1229DLL双侧向测井仪的改进型仪器.新仪器从几何结构到电子线路的设计都有一定的改变,如改善了原双侧向测井仪器存在的一些特性限定,同时引入了一些新的特性.通过对1239DLL-S型双侧向测井仪一定的配置,深、浅电阻率测量各有2种工作模式.为了使用好这种仪器,必须注意工作模式的选择、处理参数的选择、仪器初始化命令等.  相似文献   

12.
双侧向测井物理模拟实验仪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柯式镇  冯启宁 《测井技术》1996,20(4):282-286
介绍了根据电磁场相似理论建立的一套室内双侧则井缩比物理模型。该模型包括模型井和模拟实验仪器两大部分,其中模拟实验仪器由地面电路,步进电机度系统和微机三部分组成,地面电路包括主电流道、反馈环路、电流测量道、两道电矸测量道以及校验验道。整套仪器的工作均在微机的控制之下进行,通过测量主电流和两监督电极中点的电位而获得被测地层的电阻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线性反演算法在反演过程中易出现局部收敛等问题,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双侧向和双感应测井资料进行原状地层电阻率、冲洗带电阻率和冲洗带半径等参数反演。利用多层层状高侵、低侵模型对算法进行验证,在无噪声和5%随机噪声下反演结果比较接近真实值,表明差分进化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噪性。实例资料应用表明,与原始含油饱和度相比,根据反演得到原状地层电阻率计算的含油饱和度更加接近于试油结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LOGIQ双侧向测井仪维修时无法单独对仪器进行检测,不能精确测量深、浅侧向电压、电流值,以及刻度过程受接触电阻影响大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功能齐全、使用便捷的LOGIQ双侧向测井仪检测系统。该系统重新设计了前置放大电路,采用波段开关重新搭建了地层模拟电阻网络,通过以ARM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进行调度处理,实现仪器的状态转换。该系统解决了单支仪器检修的问题,刻度过程不受接触电阻影响,能够精确测量深、浅侧向电压、电流,使仪器维修由定性变成定量。  相似文献   

15.
双侧向测井仪电子线路中的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偏移直接影响地层电阻率测量值准确性,文章从理论上导出了带通滤波器的三个特性参数:中心频率、中心频率处增益、品质因素的通用表达式。计算了三个特性参数的理论数值并分析研究了带通滤波器频率偏移对测井曲线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随钻电极电流型电阻率测井仪即双侧向电阻率随钻测井仪DLR已进入现场试验阶段.该仪器提供深、浅2种探测深度电阻率曲线,可用于判断随钻过程中的地层侵入情况和钻后地层评价.介绍了该仪器的电极系排列和测量原理,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该仪器的仪器常数及测井响应的井眼影响、分层能力、探测深度及侵入影响等探测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同类仪器相比较,该仪器具有更好的分层能力、更大的探测深度和较小的井眼影响.  相似文献   

17.
EILog高分辨率双侧向井眼影响及校正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HRDL)是EILog测井系统中重要的常规测井仪器之一.该仪器在保持常规双侧向测井探测深度的基础上,具有电极系短、纵向分辨率高(0.4 m)、易于现场组合测井等优点.但是,高分辨率双侧向过聚焦工作原理使得井眼影响复杂,在低电阻率地区井眼影响非常严重,深、浅侧向测量值往往高于常规双侧向测井测量值,必须进行有效的井眼校正.电极系特性不同,高分辨率双侧向经过井眼校正后的曲线与常规双侧向接近,局部会有差异.除视电阻率外,井径和泥浆电阻率是井眼校正中的2个关键参数.通过对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井眼校正图版分析,说明低电阻率区块进行井眼校正的必要性,给出仪器理论地层模型低电阻率测井响应对比.利用最优化方法分段拟合的井眼校正算法已集成到地面采集软件中,并且可以进行全井段实时校正.在大部分低电阻率地区,深、浅侧向测量曲线经过有效的井眼校正,可以明显改善测量曲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0.2m高分辨率数字聚焦双侧向测井仪器的理论条件和工程需要,设计了发射电路,包括信号源与功率控制、基于电流源输出的模式1(35 Hz)和模式3(140 Hz)信号发射、基于电压源输出的模式2(280 Hz)信号发射、辅助监督等单元电路,确保三种模式同时工作、互不干扰以及辅助聚焦,三个模式的信号发射功率能够自动控制。室内测试与现场应用均表明,所设计的发射电路适用于0.2 m高分辨率数字聚焦双侧向测井仪器,测量值准确可靠,能够为油田薄层识别、饱和度求取以及水淹层判别提供准确可靠的高分辨率电阻率测井资料。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裂缝性砂岩油层电导率各向异性和双侧向测井响应的变化规律 ,并利用双侧向测井响应对大港油田马东东构造与辽河油田双南地区深层发现的裂缝性砂岩油层进行识别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