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道培 《中国纤检》2011,(15):74-75
韩国晓星公司(Hyosung Corp)是韩国的一家纺织巨头,他们历经三年的研究,开发出世界上少有的碳纤维材料,称之为"梦幻材料"。在他们之前,只有日本东丽(Toray)公司和美国赫氏(Hexcel)公司才能生产高品质的碳纤维材料。  相似文献   

2.
碳纤维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家不同企业生产的同规格6K碳纤维复丝分别进行200、500和800℃的高温处理,对处理前后碳纤维单丝、复丝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复丝表面浆料降解,复丝呈松散状态,甚至出现800℃时复丝纤维断裂现象;对碳纤维单丝来说,在200℃时美国碳纤维的强度损失最大,在500℃时东邦碳纤维的强度损失最大,在800℃时东丽碳纤维的强度损失最大,而单丝的断裂伸长率均是先降低后增加,说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规格碳纤维,由于原料、工艺、技术水平等的差异对碳纤维的耐高温性有显著影响;对碳纤维复丝来说,在200和500℃时,东丽碳纤维复丝的强度损失最大,而800℃时三种碳纤维复丝均出现断裂,未测试复丝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正>东丽如何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传统纤维制造商,一步一步做到世界碳纤维第一?日本东丽官网最新消息称,决定提升旗下子公司卓尔泰克的大丝束碳纤维产能。根据计划,卓尔泰克墨西哥工厂将在2016年4月实现产能倍增,扩大至每年5000吨。日本东丽这一举措被认为是碳纤维市场前景逐渐明朗的标志性事件。日本东丽这一碳纤维龙头影响着全球碳纤维产业走势。日本东丽公司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碳纤维生产商,不仅产量和销量居  相似文献   

4.
《印染》2008,34(6):55
东丽工业公司2008年2月19日宣布,东丽爱媛工厂(Ehime Plant)将扩大丙烯腈系碳纤维“TORAYCA”的产能,投资总额为160亿日元(1.5亿美元)。这包括丙烯腈系碳纤维原丝生产设备和碳纤维烧成生产线,以生产工业用特殊的细丝碳纤维。新投入的设备产能将达到1000吨/年,计划于2009年7月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5.
对碳纤维领域的国外在华专利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风险预警尤为重要碳纤维是一种以聚丙烯腈(PAN)、沥青、粘胶纤维等为原料,经预氧化、碳化、石墨化工艺而制得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具有低密度、膨胀系数小、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减震及耐腐蚀等特性。目前,全球碳纤维工业化产品以PAN基碳纤维为代表,其力学性能最高,应用领域最广泛。数据显示,在全球使用的高强型和超高强型碳纤维中,约75%为PAN基碳纤维,技术主要集中在日本的东丽株式会社、帝人株式会社、三菱丽阳株式会社,美国的卓尔泰克公司、氰特工业公司和赫氏公司等手中,其中日本3家公司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  相似文献   

6.
《生活用纸》2016,(9):85-85
随着韩国东丽在中国建立4条生产线,在印度尼西亚建立2条生产线,这家韩国公司正在朝着亚洲最大的非织造布制造商的行列迈进。韩国东丽公司曾是东丽工业公司与东丽世韩的合资企业,在韩国投资进程减慢的时候,该公司自2006年起分别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增加了生产线,使其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纺粘非织造布生产商。  相似文献   

7.
本届展览会于 2 0 0 3年 11月 13~ 14日在上海万豪虹桥大酒店 3楼展厅举行 ,共分 4个展区。情报区域介绍 :东丽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合作的“时装设计大赛” ,环保材料———聚乳酸纤维等 ;信息区域 :以TOREX(东丽特丝 )统一品牌介绍高级人造皮EC SAINE、防水透湿材料ENTRANT、吸汗速干材料FIELDSEN SOR ;面料展区有中、泰、马来西亚 5家公司开发的面料 2 5 0个品种 ,成衣 5 0件 ,包括时装面料、运动服面料和里料 ,以及东丽集团生产的面料TSD、TAK、LTX、TTTM、PAB ;商谈区有 40 0件衣架样品和成衣。…  相似文献   

8.
东丽工业公司多年来在开发高性能碳纤维方面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目前,该公司又成功地开发了一种世界上最高强度的纱线“东丽碳”T1000,与迄今所使用的这类纤维相比,其强度要大得多。“东丽碳”T1000的张力强度为720千克·英尺/毫米~2,这种700千克·英尺/毫米~2的高强度相当于码-磅制中的1百万磅/英寸~2,所以,东丽公司又称它为“百万纤维”。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日本东丽株式会社宣布,将向美国南卡州投资10亿美元,开发新型碳纤维材料.截至今日,成百亿上千亿的资金引发了美国纺织投资热.美国纺织权威比尔&#183;史密斯先生深感诧异.他说,美国固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贸易市场,又何以引发大量亚洲公司蜂拥而入?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东丽旗下从事碳纤维加工业务的子公司2014年12月表示,其位于日本本土的工厂扩建完成,并已于10月起开始运转,这使其在日本本土的碳纤维产品产能提升了一倍。东丽目前已在全球4个国家设有碳纤维工厂,全球碳纤维总产能约8.4万吨,东丽占其中的近四成。据悉,东丽本次在日本本土的扩建项目总投资约20亿日元。东丽株式会社社长日  相似文献   

11.
行业动态     
《非织造布》2011,(3):39-48
国际市场亚洲碳纤维生产动态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最近表示,陶氏欧洲子公司与土耳其Aksa(Akrilik Kimya Sanayii)公司已经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组建一家合资企业生产和销售碳纤维及其相关产品。陶氏化学表示,当前应用于风能、运输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轻型碳纤维基材料的需求非常强劲。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最近与意大利纤维  相似文献   

12.
《国际纺织导报》2011,(8):18-18
日本化纤协会《行业新闻》报道,韩国晓星公司2011年宣布,在韩国首先成功开发了碳纤维。计划2013年前,投资2500亿韩元,在全罗北道·全州市的主环境复合产业团地建设2kt/a的碳纤维工厂,计戈02020年生产能力达17kt/a,且力争在2020年成为世界水平的碳纤维生产厂家。  相似文献   

13.
正东丽(TorayIndus.,Inc.)将于2019年1月推出"Ultrasuede BX",一种具有麂皮绒质地的无纺面料,其中含有约30%的植物基原料。该材料由世界上最高比例的植物基原材料-聚酯和聚氨酯制成。"Ultrasuede BX"也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植物基聚氨酯制成的无纺麂皮绒面料。东丽打算将"Ultrasuede BX"作为环保材料销售,在汽车内饰、时尚和室内装潢等广泛应用领域提供高灵敏度和  相似文献   

14.
据法文版《皮革工业技术杂志》1982年9月刊报道:在第40届巴黎国际皮革周博览会上共有来自世界各国约16家化学工业公司展出了他们近年将生产的皮革专用化工材料。这16家公司大多数都是享有世界声誉,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化工生产的专业公司,拥  相似文献   

15.
日本女子大学与东丽集团、高得运(GOLD-WIN)公司近日宣布,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关计划委托开发的宇航服面料技术将被应用于社会福利设施等领域的制服及运动服面料的开发。为此,3家单位联合设立的"J-SPACE研究所"将于4  相似文献   

16.
在前期风电碳梁拉挤成型工艺研究的基础上,对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海光威")、吉林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精功")生产的两种国产碳纤维进行了纤维性能检测、碳梁生产试验和碳梁产品性能检测,并与台塑公司(以下简称"台塑")生产的碳纤维进行对比。试验证明,威海光威与吉林精功碳纤维均可以满足碳梁拉挤生产的材料要求,由其制造的碳梁的性能与台塑碳纤维所制造的碳梁的性能基本相当,且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满足风电叶片生产的要求。国产碳纤维应进一步改进其工艺性,并进行48K/50K碳纤维的研究,以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正> 东丽公司将在法国SOFICAR(Sociétéde Fibers Carbone S. A.)增加一条碳纤维生产线。东丽在法国的分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这条生产线大约需投资2.7亿法郎,生产能力为360吨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纺织品生产商东丽集团(Toray Industries, Inc.)宣布研发出全球第一种具有纳米级连续孔结构的多孔碳纤维。使用这种纤维作为支撑层,可以减轻先进膜的重量,使其结构更紧凑,从而提高性能(注:先进膜可用于分离温室气体以及制氢)。东丽将继续推动这种新材料的研发工作,以促进碳循环,并将和其他公司合作研发可以持续开发氢能源的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9.
<正> 东丽工业公司高强碳纤维的开发及推广使用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已有多年。现在又成功地开发了托雷卡T1000,它是技术开发的新成果,是世界上强度最高的丝,其强度远远超过迄今为止所使用的各种纤维。  相似文献   

20.
《非织造布》2013,(4):65
国际碳纤维会议近日在美国纽约州举办,会议由哈勃公司(Haper International)主办,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协办。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170多位企业代表与学者参会。会议提出采用可再生原料生产低成本、高产量碳纤维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来自世界各国院校的教授介绍了碳纤维的新用途、新工艺、新发现,以及对未来碳纤维市场的展望。碳纤维发展的未来目标是低成本生产以便更多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