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通过多个城市规划模式的介绍,从低密度的郊区化大城市发展到目前集合式和多核心城市结构的思考,对澳大利亚半个世纪以来大城市规划的理论及实践做出了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福清市地处福建沿海泉州一汕头强震活动带北段,历史上曾受到泉州海外1604年7.5级大震影响,1918年的南澳岛海域7.3级地震影响,其影响烈度均为Ⅵ度,本市及临近市县也多次发生有感地震。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越来越集中,市区高层建筑迅速增加,基础设施规模日益扩大,地震对城市造成的灾害也将会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在5·12汶川大地震3周年暨第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之际,为配合防震减灾宣传及《汶川大地震冲击波》纪实文集的宣传,北京市地震局邀请首都多家媒体,专场举办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集体采访活动,特邀《汶川大地震冲击波》作者代表讲述地震现场历险经历,并向记者和社区志愿者赠书。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汶川的8.0级大地震过去3年了,这场夺走了无数鲜活生命的巨大灾难,让我国人民经受了一次精神砥砺。我国虽不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却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远离震区的大城市的一位老地震工作者深知,唯有从灾难中学习,同地震灾害斗争,努力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才是对汶川大地震罹难者最好的祭奠。  相似文献   

5.
适应国家对区域规划日益重视的趋势,总结我国“十一五”规划区域规划项目——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经验,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认为“协调”是区域规划工作的精髓。阐明了区域规划应在三个阶段,即前期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完成阶段以及规划初稿阶段进行协调;协调的对象包括各专业规划、高层次区域(空间)规划和地方规划等,即上、下、横向三个层次的规划;协调内容包括战略性内容如规划目标、规划内容尤其是探索性内容、具体项目与对策措施等方面,即从宏观战略到具体方案等不同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快速机动化时期,直面小汽车迅猛增长带来的停车问题及引发的城市交通、环境等问题,尤其是大城市车多地少,停车问题更为严峻。长期以来,我国大城市习惯于增加供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然而,发达国家的停车规划实践表明,大城市必须转变停车规划策略,从充分供给转向需求管理才能治愈停车难的顽疾。选取上海3个停车规划策略不同的地点作为案例,研究发现如果合理运用停车总量限制、增加停车后步行距离、增加停车收费的策略,可以在对地区活力影响很小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停车需求。停车规划策略应该基于地区详细的停车调查,每个地点适用的停车规划策略不同。  相似文献   

7.
日本第五次首都圈基本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都圈基本规划 日本首都圈基本规划,是指针对首都圈建设制定的基本的综合性规划,约每10~15年修编一次,第四次基本规划于1986年审议通过.1999年3月,日本国土审议会首都圈整备特别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新一轮的首都规划编制,称为<第五次首都圈基本规划>.确立了针对以东京中心为核心的″一极依存型″城市空间布局而引发的大城市中人口与经济活动过于密集的问题,规划设想了新的空间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8.
大城市空间发展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经卫 《规划师》2005,21(8):5-9
当前,我国大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着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土地资源紧缺、城市机动化水平低、城市开发强度高等困境。应确定合理的大城市主导交通方式,从“区域”入手整合城市群发展与交通体化的关系,从“结构”入手形成城市空间与交通发展的互动,从“控制”入手实行用地分区与交通需求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大都市的迅速发展,城市老城区中小学现状布局的种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文章以广州市老城区——越秀区为例,研究了我国大城市老城区城市中小学布局的现状问题及规划调整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其人口空间分布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的特点。大都市区郊区的持续扩展,促使了其集聚网络——大城市连绵区的出现和增长,并成为美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本文介绍了美国当前关于大城市连绵区的研究进展,包括概念界定、空间特点、演化机制等,并以空间蔓延与区域管治为例讨论了美国大城市连绵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的策略,为引导我国大城市连绵区空间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燃气管网的地震破坏机理和形式以及影响燃气管网地震破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燃气管网的震害风险评价,提出了燃气管网的抗震措施及减灾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县—瑞昌市间发生5.7级地震,波及南昌、宜春等县市地区,湖北、安徽、江苏、湖南等地区有震感。此次地震共造成13人死亡,8000多人受伤,60多万人需要转移安置,280万人一度紧急避险;倒塌房屋约1.8万间,损坏1.5万多间。据称,地震前,九江市是“全国50个重点地震设防城市”之一。由于多年未发生中级以上地震,人们几乎都没有防震观念。从地方官员到普通百姓,对这次突如其来的地震都没有心理准备。很多灾民在地震面前失去了理智和判断能力,最典型的一例,是瑞昌市一位母亲在地震发生后抱着幼子从楼内逃出,结果被三楼倒塌的墙…  相似文献   

13.
所谓智能材料,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感觉”出周围环境的变化,并且能针对这一变化采取相应对策的材料。当它接受到外界的震动、压力、声音、温度、电磁波等物理量的变化时,其性状亦随之变化。智能材料是指那些能对环境产生反应的液体、合金、合成物、水泥、玻璃、陶瓷和塑料等材料,应用领域十分广阔。 将智能材料应用于建筑桥梁中,不但可以检测出建筑物在长期使用或在遭受地震、狂风、载重车辆通过时  相似文献   

14.
位于地震区的城市,必须充分考虑防震减灾的对策,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拟就防震减灾方面所涉及的某些理论、概念、措施进行讨论,并明确指出:现行抗震规范关于地震作用及设防三水准要求的阐述应当修正;主张"优化设防烈度"的观点没有意义;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是反映结构安全度的不同要求,与地震概率无关;建筑使用年限的长短,并不能代表使用功能的重要性;避免人员伤亡和减轻经济损失是抗震设防的目标;震害预测是为抗震设防服务的,只有预测设防烈度作用下的震害情况才有意义;震害预评估并非评估城市抗震能力的依据;震前防震减灾对策及震后启动救灾的应急手段是编制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城市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社区防震减灾应急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3年4月份的SARS灾难和今年7月份强对流天气给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造成大面积交通瘫痪,以及近年频频发生在云南丽江的强烈地震所造成的严重灾害,人们一定记忆犹新.在短期内发生多起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小灾难事件,暴露出现阶段我国的防灾、救灾体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现代城市灾害防救形势严峻,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22条规定:“根据震情和震害预测结果,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依法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震后思震防震减灾重建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12"汶川地震给震区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让全国和全世界为之震惊.目前,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工作正在顺利进行.此刻我们震后思震,辩析事实,厘清思路,对今后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多震的国度,遭受地震灾害在所难免,要认真总结我国(包括外国)在防震减灾和震后重建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加深对我国地震发生及危害的规律性认识,以提高应对地震灾害.尽量减少震灾损失的能力与水平,并在震后能及时评估、科学规划、尽快恢复重建,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应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UNCRD)的邀请,中国首都防震减灾法律考察团一行8人,于2001年4月8日~18日对日本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访问.考察团对日本防灾体系、防灾法律和防灾技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受益匪浅.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日本的防震减灾情况,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特邀北京市地震局此次赴日考察团成员撰写了有关文章,从本期起陆续刊载,以餮读者.日本和中国都是地震活动较频繁的国家.同时,日本也是目前世界上地震立法较为系统和健全的国家.日本的第一个防震减灾法律即<灾害救助法>可追溯到1947年,截止到目前,日本的国家级防震减灾法律已达近20部.特别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在防震减灾体系和法律制度方面的发展更为迅速.此次赴日考察,虽只有短短的10天时间,但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较完备的防震减灾体系与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区的概念。加强城市管理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工作,也是城市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城市管理的改革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求。建设和完善城市社区,就是城市管理在深化改革中提出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分析了防震减灾思路的扩展,意在通过对建筑造型、结构体系的选择和整体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来应对地震,鼓励采用隔震、减震等抵御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