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玛北油田油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玛北油田6个油样和5个油砂分析资料,结合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烃源岩热演化史,指出了玛北油田乌尔禾组油藏以及百口泉组油藏形成时油气进入方向,并推了油藏的成藏期。  相似文献   

2.
3.
根据东辛油田中央背斜带油气纵向分布特征,认为油气运移期断层的活动强度、区域盖层及地层流变性三控制了中央背斜带油气沿断裂的纵向运移,而断层两侧的界岩关系、断面正应力、砂岩百分比及排驱压力值等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油气沿断裂的纵向运移过程中,缓慢渗流和快速涌流两种运移方式的反复与交替,共同形成了油气沿断裂的阶梯运移。  相似文献   

4.
方法 应用测进,区域地质和油气藏动态资料,对欢喜岭油田上台阶稠油油藏的形成条件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目的 为该区的滚动勘探提供依据。结果 欢喜岭油田上台阶生储盖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长期广泛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及早期或同期形成的多处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油气在长距离的运移过程中,轻质组分大量散失,重质组分浓缩聚集成稠油油藏,而有利岩相带与构造的有机配合则控制了稠油的分布。结论 通  相似文献   

5.
莫兰(Moran)油田是上阿萨姆(Upper Assam)盆地最老的油田之一,该盆地是阿萨姆-阿拉干(Arakan)地质区的一部分。油田位于印度东北部,从50年代后期就开始生产,产层为渐新统Barail组的碎屑砂岩。储集层以多层叠加河道砂岩沉积于河流-三角洲环境的3200m-3600m深度范围。迄今为止,这些油藏的采收率约占原始原油地质储量(OOIP)的29%,油田目前的产量为350m^3/d,最高稳产量约为2500m^3/d。本文描述了该油田的油藏管理,重点介绍了目前在油田深部发现含油远景构造的成功经验。在老油田中钻的第一口探井发现了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为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重新勘探开辟了前景。为了精确定义砂体的几何形态,加强了对生产中的渐新统储层的现行储层管理。同时,为了勘探更深层的始新统远景构造,于1998年进行了3D地震资料的采集。通过进行了3D地震资料与大量渐新统生产资料的综合研究,改善了砂体的几何形态,并在下始新统地层中识别出了一些相当大的构造。已在深度约4650m的Sylhe组Lakadong段的下始新统深部构造了第一口试验井并发现了油。这一新发现可能带来大量的新增储量。在提高浅层渐新统油藏采收率的同时,正在拟定莫兰油田下始新统远景构造的开发计划。  相似文献   

6.
欢喜岭油田上台阶稠油油藏形成分布特点及勘探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应用测井、区域地质和油气藏动态资料,对欢喜岭油田上台阶稠油油藏的形成条件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目的为该区的滚动勘探提供依据。结果欢喜岭油田上台阶生储盖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长期广泛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水道砂及早期或同期形成的多种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油气在长距离的运移过程中,轻质组分大量散失,重质组分浓缩聚集成稠油油藏;而有利岩相带与构造的有机配合则控制了稠油的分布。结论通过对欢喜岭油田上台阶稠油油藏形成条件和分布特点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进行实施,取得了齐40和齐108块的连片及齐108块扩边的成功,发现了新区欢616块,为下步滚动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塔中4油田CⅢ古油藏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晓东  李国会 《勘探家》2000,5(2):21-24
本文从塔中油田的油藏特征入手,详细地剖析了塔中4油田古油藏的特征,通过对古油藏储量和现今油水界面残余油的计算,明确了古今油藏的储量亏空间油藏在地质历史时期多次调整的综合结果,结合研究区的构造特征演化、油所的运移特征等条件,指出了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根据东辛油田中央背斜带油气纵向分布特征,认为油气运移期断层的活动强度、区域盖层及地层流变性三者控制了中央背斜带油气沿断裂的纵向运移,而断层两侧的界岩关系、断面正应力、砂岩百分比及排驱压力值等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油气沿断裂的纵向运移过程中,缓慢渗流和快速涌流两种运移方式的反复与交替,共同形成了油气沿断裂的阶梯运移.  相似文献   

9.
酒西坳陷油藏类型丰富.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地层油藏、构造-水动力复合油藏是主要的5种油藏类型,油气的富集与成藏受构造演化及构造类型、断裂发育及分布、烃源岩成熟度、储集层岩性、油气运移途径、水动力条件等多种因素的控制。研究表明,构造控制油气富集、岩相控制油气分布、裂缝控制渗油能力是窟窿山油藏形成的基本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南堡凹陷柳赞油田稠油油藏在馆陶组、沙河街组均有分布,属复杂小断块型普通稠油油藏。通过研究原油分析化验资料发现,柳赞油田稠油油藏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成层性。在详细分析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揭示了区内浅层稠油油藏的形成主要受生物降解与水洗氧化作用影响,深层稠油油藏的形成主要与断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他拉哈-常家围子地区分布的储层主要为低-特低渗储层,并在一定面积内获得了工业油流.搞清他拉哈-常家围子地区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对进一步寻找高丰度的储量区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流体包裹体等微观技术结合储层粒度和沉积相的宏观研究,认为他拉哈-常家围子地区葡萄花油层为典型的低-特低渗透储层,其形成的主控因素主要与复杂的成岩作用、沉积物粒度、沉积相带有关.虽然研究区的储层曾经被溶蚀作用改造过,次生孔隙较发育,但是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第二期流体活动中后期储层物性进一步变差,最终形成了低-特低渗透储层.  相似文献   

12.
大庆油田成藏过程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成藏过程涉及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全过程,在确定油气成藏过程研究单元时,必须包含可能供给油气藏的所有油气。依据油气势能理论,提出以流体势能的高值面为边界的聚油系统为成藏过程研究单元,综合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油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技术,结合成藏年代学研究的传统方法,阐明了大庆油田油藏的成藏过程。大庆油田成藏动力学系统内主要烃源岩在77.4Ma进入生油门限,73~65Ma为生油高峰期。大庆油田北部的背斜构造油藏成藏年代在65~40Ma,南部岩性与构造联合控制的油藏成藏年代为77.4~73Ma。  相似文献   

13.
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及型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濮城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简称沙二下)油藏经历了近20年开发,目前含水高达92.%.因此,须探讨高含水情况下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以调整开发方案.濮城油田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构造、沉积相及井网密度的影响,可分为种分布型式 :(1)连片分布差油层型.该类型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各小层的河道间相(Q)和远砂坝砂坪相 (Y),须进行油层改造后,方可动用.(2)注采不完善型.此类型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沙二下 6~8砂层,在现有工艺条件下,暂不宜开发.(3)断层遮挡型.这种类型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濮46,49,25,14等大断层的上升盘,可通过布定向井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升平地区缓坡带坡中隆葡萄花油层油的分布规律,在研究其油藏类型及油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坡中隆富油程度与供给条件之间关系分析,利用断裂密集带划分、运移路径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控制升平缓坡带坡中隆葡萄花油层油富集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升平缓坡带坡中隆葡萄花油层油富集有3个主控因素:坡中隆与油源区距离控制油富集程度,距离油源区越近油越富集,越远则油不富集;EW向断裂密集带阻挡作用控制油富集程度,阻挡作用越弱油越富集,越强则油不富集;侧向运移路径分布密度控制油富集程度,油侧向运移路径密度越大油越密集,越小油不富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榆树林油田开发试验区的地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比现已掌握的石油地质、钻井、试油等资料,进一步揭示了地表地球化学特征与地下油、气分布关系从而有利于提高探井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数学地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选,确定了影响充满度的主控因素。根据济阳坳陷137个砂体充满度的统计数据,计算了特征值,作出了因子载荷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的第一控制因素是运聚条件,第二控制因素为岩性油气藏的储集(接受)条件,而油源条件对充满度影响不大。不同凹陷和不同类型岩性油气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凹陷的岩性油气藏的充满度主控因素基本相同,而不同类型的岩性油气藏,其充满度的主控因素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非烃中的含氮化合物作为石油运移示踪剂,探讨了东营凹陷大芦湖油田的油气运移方向。对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丰度、异构体参数的绝对大小与相对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原油间运移分馏效应明显,推测原油的主运移方向是由北向南。  相似文献   

18.
大庆长垣南部葡萄花及敖包塔地区构造上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大庆长垣背斜二级构造单元南部,主要目的层为姚一段的葡萄花油层。在分析各区带的油气成藏过程、油气藏形成机制和分布特点基础上,研究了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构造主体及边部主要发育构造、构造—岩性以及岩性油藏3种油藏类型,其中构造主体大部分区块已探明开发,待评价区均处于构造两翼及斜坡区的构造—岩性及岩性油藏带内。进一步分析研究分段生长断层传递带控砂、异常高压成藏条件,提出了油藏评价工作的3个转变,为研究区评价部署指明了方向。同时,对研究区内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油气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19.
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属于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孔喉结构复杂,导致储层物性差、孔隙和喉道小、分布不均匀,为低阻油层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详细分析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低阻形成的微观原因,得出高束缚水饱和度、黏土矿物含量及分布形式是造成该区油层低阻的微观主控因素。同时通过低阻成因分析,提取了该区低阻油层的特征参数,建立了低阻油层特征参数识别图版,为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低阻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三维地震在榆树林地区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