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了顺序输送混油紊流模型,利用PHOENICS软件对它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算例分析了批次对混油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行油品粘度小所形成的混油段长度比前行油品粘度大时长,截面浓度分布也相对较均匀的结论,与工程现象完全吻合。验证了顺序输送混油紊流模型能真实反映顺序输送管内混油浓度分布情况和该紊流模型的正确性。证明了使用一些较为成熟的流体力学软件进行计算机模拟能够为顺序输送混油机理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准确而便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顺序输送竖直管道混油浓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κ-ε紊流模型和使用壁面函数法处理近壁区问题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顺序输送混油新的模型,并利用PHOENICS软件进行管内顺序输送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清晰地反映出管内两油品交界面处的对流扩散传质现象.重点分析了输送次序对竖直上坡管道与下坡管道混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顺序输送混油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根据k-ε紊流模型,引入一些合理的假设,建立了一个比较有效的顺序输送混油数学模型,并利用PHOENICS软件对它进行了模拟计算,讨论了流速与批次对混油浓度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结果来看,数值模拟能真实反映顺序输送管内混油浓度分布情况,同时也证明了使用一些较为成熟的流体力学软件进行计算机模拟能够为顺序输送混油机理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准确而便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顺序输送混油模型,使用大型计算流体力学软件Phoenics对它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与汽、柴油顺序输送对比,分析了汽油、水顺序输送特殊的混油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大落差管道,流速不大的情况下,密度差对层流边界层影响比较明显.当流速增大时,混油尾有明显的减少趋势.研究结果能为油水混油界面的跟踪与切割提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在概述了塔河原油顺序输送的背景、塔轮线基本概况的基础上,简述了塔河中质原油、重质原油在塔轮线的顺序输送方案,研究、总结了顺序输送过程中的混油机理、混油因素、管线水力特性的基本规律,以便指导塔轮线高质高效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针对原油管道顺序输送过程中的热力问题,建立了二维非稳态传热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开发了计算软件。对新大线管道交替输送不同国家原油的热力状况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可为制定管输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管道原油顺序输送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管道原油混输引起油品性质改变、质量下降是影响下游炼油加工的重要因素。文章认为作为一种运输方式,管道顺序输送应该是行业品质之一,并且分析了在管道输送中影响油品性质的几大因素。文中还从原油性质不同对加工方案的要求不同,我国加工进口原油所遇到的问题等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下游加工对原油输送的要求,以及混输对下游加工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盲支管对顺序输送管道混油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松  赵会军  王树立  张娟 《石油机械》2006,34(11):14-16,29
为分析研究顺序输送管道的混油问题,建立了有盲支管的顺序输送管道的物理-数学模型。利用PHOENICS软件对混油段通过盲支管管段时的体积分数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实际算例给出混油段体积分数变化的图像和曲线。通过对有、无盲支管混油段体积分数的对比分析,得出盲支管对顺序输送管道混油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研究中间泵站、转油(分输)站对顺序输送管道混油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冷热原油顺序输送过程不稳态传热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同一管道输送流变特性差异很大的多种原油问题,建立了冷热原油顺序输送不稳态温度场及土壤温度场模型.在土壤温度场模型中将土壤的半无限大区域转化成有限矩形区域,在边界条件中充分考虑了地面温度的变化以及管径等参数的影响,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离散化求解;在差分网格的划分中使用了混合网格法,土壤内部的大部分区域使用矩形网格划分,管壁附近使用极网格.对于顺序输送模型,利用了预测一校正法的思想,校正其差分方程.在VC环境中编制了相应的软件,利用此软件对新大线输送的高凝点和低凝点原油的实际运行监测数据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0.
成品油输送工艺和混油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美国,前苏联等国外干线成品油管道输送成品油所采用的一些工艺做法,前苏联的泵站工艺设计,要求保证泵机组能串联和并联运行。备用系数要求最小。最理想的运行方式为两台泵机组串联。在顺序输送方面,实践已表明,并非对任何成品油都适用。根据顺序输送机理,提出了成品渍批的计算公式和顺输送的街环周期,以及不同油输送顺序。分别介绍了混油处理使用的隔离技术和混油界面的检测技术,混油段的处理方法和减少混油量的若干措  相似文献   

11.
冷热油交替输送管道安全停输时间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输送单一油品的管道来说,安全停输时间是管道停输后终点处油温不低于油品凝固点的保证。以庆铁老线林源站-垂杨站段顺序输送大庆油与俄油为例,分别模拟计算大庆油推俄油等四种工艺情况下的管道安全停输时间。计算结果表明,安全停输时间与冷热油输送次序和停输时冷热油交界面所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PHOENICS的顺序输送大落差管道混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顺序输送高差混油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PHOENICS对它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竖直管道顺序输送油品时,密度和粘度对混油的影响,并给出了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密度对大落差管道顺序输送过程中层流底层的影响比较明显,不可忽略。研究结果对于研究我国西部地形复杂地区的顺序输送管道混油问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浅谈原油顺序输送过程中混油量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原油顺序输送工艺的特点,分析了原油顺序输送产生混油量的原因,给出了混油量计算公式。指出混油的形成与输送距离、油品种类、输量、停输时间、地形等有关。举例对东黄复线顺序输送所产生的混油量进行分析计算,给出了顺序输送过程中减少混油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两油品间的混油过程是二维对流占优的扩散过程,常用的数值方法存在较大的数值扩散或较大的非物理性振荡现象。将特征线方法和有限差分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求解对流占优扩散方程新的数值解法——双时间分裂法。双时间分裂法具有计算速度快、存储量小且无条件稳定等优点。把算法运用到成品油顺序输送中的混油,对对流占优扩散方程进行了求解,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际操作经验相符,很好地解释了混油的形成与发展,证明了双时间分裂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顺序输送管道不同工况下混油量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顺序输送管道中, 经常周期性地更换油品, 两种油品交替时, 在接触面将产生一段混油, 造成一定的混油损失。针对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各种不同工况, 给出了管道终点处任意浓度范围内、变径管输送、层流流动油品交替时产生的混油量的计算方法并总结生产实践得出混油量的计算方法, 另外考虑管道实际运行过程中流速的变化规律又推导出变流速下混油量的计算方法, 从而对混油切割及处理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顺序输送串联管路混油长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等管径条件下的油品顺序输送混油长度计算公式,依据混油等容积原理,推导出顺序输送串联管路(即不同管径)逐次符合上一段管径条件下的管路当量长度,进而得到整个管路的混油长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冷热油顺序输送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情况,提出了稳定的热油温度场对后续冷油温度的影响这一问题,通过分析顺序输送管道的几何特征,建立了有限区域内管道的数学模型,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PHOENICS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冷油在被热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又逐渐降温,当温度降到一定值时,为了防止凝管等事故,就要转为输送热油,为今后研究冷热油顺序输送的循环周期等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绪文 《石化技术》2020,(4):108-109
不同标号的成品油在通过外输管道交替输送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混油。混油的出现将会降低油品品质,还会增加油品处理成本,及时准确掌握混油界面情况,对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一种近年来在油品分析领域成功应用的一种新型技术--信息融合技术,阐述其基本原理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求解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混油浓度的问题,对传统的混油浓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龙贝格积分公式计算混油浓度的方法,用VisualC++编制了混油浓度模拟计算软件,利用此软件可以计算出不同油品顺序输送的混油浓度,此方法计算准确、累积误差小,为顺序输送管道混油特性的分析预测及混油浓度的计算提供了一个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氮气泡沫、水交替驱采油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M井区油藏的地质特征、流体特征、氮气泡沫驱油试验数据和注水开发生产历史 ,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 ,在完成地层原油相态拟合、驱油试验数值模拟拟合、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油田开发生产历史拟合之后 ,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动态预测方案中 ,模拟计算了 3种氮气泡沫、水交替驱采油方案 ,共计 1 9套采油方案。在分析对比了各个采油方案的主要开采动态指标之后 ,该井区通过氮气泡沫、水交替驱采油与注水采油相比 ,9a后增产原油(1 .6~ 4.2 )× 1 0 4 m3,而万方氮气换油率为 3 3 7~ 42 6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