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圆柱蜗杆传动参数化虚拟造型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圆柱蜗杆传动中蜗杆与蜗轮的啮合关系和齿廓形成的基础上,结合三维CAD系统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方法,讨论了圆柱蜗杆传动参数化虚拟造型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完成了蜗轮的三维实体造型,为进行蜗杆传动的加工仿真、有限元分析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蜗杆磨削工艺广泛应用于齿轮制造过程以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在多轴数控机床上进行蜗杆磨面齿轮时,通常需采用增加刀具路径数目的方法来提高加工精度,也相应地延长了加工时间.本文提出了一种仅用一条路径的蜗杆齿面展成高效修整方法,并采用闭环加工方法来保证加工精度.首先,对磨削直齿面齿轮的蜗杆齿面进行深度几何分析,发现该蜗...  相似文献   

3.
基于加工方法和啮合理论的螺旋锥齿轮精确实体造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加工方法和啮合理论的螺旋锥齿轮精确齿面的实体造型方法。通过分析锥齿轮的加工方法和齿轮啮合理论,建立了螺旋锥齿轮齿面数学模型。根据齿面均匀离散点的输出数据,对齿面进行重构,实现了螺旋锥齿轮的精确实体造型,采用了齿面偏差法对生成实体模型精度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对于螺旋锥齿轮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面包络蜗杆与二次包络蜗轮的模型精度与装配偏差对蜗轮副的传动性能有直接影响,针对复杂蜗杆与蜗轮齿廓提出数字化建模方法与模型求解算法。构建锥母面砂轮、蜗杆与蜗轮的坐标标架及数字建模系统,采用矢量法、微分几何和运动学等方法推导了蜗杆齿廓的啮合方程,运用空间变换矩和啮合理论建立了蜗杆齿廓的数字表征模型。以蜗杆齿廓为新母面,建立了二次包络蜗轮齿廓的啮合方程与数字模型。联立包络条件和齿廓边界给出了蜗轮副齿顶和齿底环面母线方程,并建立了蜗轮副数字表征模型的约束条件。针对蜗杆与蜗轮成型特征,设计了其复杂齿面数字表征模型求解算法,运用Matlab计算了蜗杆与蜗轮齿廓的啮合点云。在造型系统中,对啮合点云包络拟合获取了蜗杆与蜗轮三维数字化模型。将蜗杆与蜗轮进行虚拟装配验证了建模效果。建模实例和装配结果验证了蜗轮副数字模型与求解算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可转位铣刀结构的特点,在可转位面铣刀参数化设计和数控加工过程中采用了特征造型方法,利用尺寸驱动图形,满足了模拟数控加工中所需二次造型和产品系列化的需要,实现CAD/CAM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零件设计模型向毛坯模型转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基于特征识别的零件毛坯建模技术,并从面加工特征和体加工特征两方面进行了形状特征的识别,然后根据特征造型过程中存在的布尔操作进行相反的布尔加或布尔减操作,再根据精度特征、材料特征、加工特征等进行相应加工余量的补偿,得到了毛坯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硬齿面齿轮加工工艺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硬质合金刮削滚刀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介绍了两种新型叠片式蜗杆型硬质合金滚刮刀。采用蜗杆型研齿蜗杆型珩轮珩齿可作为淬硬齿轮的补充加工手段,其特点为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8.
按蜗杆加工方法对蜗杆进行分类,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建立了圆柱蜗杆和环面蜗杆加工的空间坐标系,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推导,各种具体的蜗杆仅需按刀具母线安装位置或刀具母面建立子类,通过继承即可建立具体蜗杆的齿面方程从而进行啮合分析及评价各类蜗杆传动的啮合性能,为蜗杆传动的、选型和工艺设计提供依据和设计原则,为蜗杆传动的CAD模型、图形处理、并行设计和专家系统的知识库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锥面包络圆柱蜗杆状珩磨轮(ZK型)珩齿加工中,通常采用直廓金刚石滚轮修整得到的蜗杆状珩磨轮代替渐开线蜗杆状珩磨轮进行珩齿加工,在原理上引入了误差.为研究原理误差大小及影响因素,运用空间啮合原理,对近似模型的珩齿加工过程进行建模,得出加工齿轮齿面模型法向误差.以具体参数蜗杆与齿轮为例,绘制加工齿轮齿面模型上不同位置处的法向误差分布图.分析了蜗杆状珩磨轮螺旋角(蜗杆直径、头数)与压力角对加工齿轮齿面模型法向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蜗杆状珩磨轮螺旋角越大,加工齿轮齿面模型法向误差越小;待加工压力角较小的齿轮,更适合用文中近似模型进行珩齿加工.研究结果验证了运用锥面包络圆柱蜗杆珩齿加工的可行性,对珩齿加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用杯形砂轮加工凹凸齿圆柱蜗杆时,砂轮与蜗杆不发生干涉的条件。根据齿轮啮合原理给出了不发生干涉时,确定最小砂轮半径的公式和方法,并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简易方法的近似公式,为实际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也适用于凹面齿圆柱蜗杆的加工。  相似文献   

11.
变位蜗杆传动中,如变位系数选取过大,可能导致蜗轮齿顶变尖,造成蜗轮强度下降,甚至磨倒掉屑,造成严重磨损,使传动过早失效.指出沿蜗轮齿宽最小齿顶厚出现的位置,推导了计算该最小齿顶厚的方法,并给出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2.
Method of accurate grinding for single enveloping TI wor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Introduction TI worm drive is a novel worm gearing, which consists of involute helical gear and its enveloping hourglass worm. The prime advantage of TI worm drive is that the worm wheel, which actually is an involute helical gear, can be machined by traditional gear-hob instead of special-purpose worm gear hob. Primary analysis indicates[1,2] that such drive is provided with favorabl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such as the angle close to 90 degrees between instantaneous contact lines and th…  相似文献   

13.
箱体零件信息建模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件信息是CAPP与CAM各个环节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前提条件,建立一个适于各环节的零件信息模型,是正确产生机制工艺,实现CIMS集成的关键。本文论述了运用WIN-DOWS软件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和特征造型技术,建立信息特征模型,是解决CAPP以及CIMS集成技术问题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基于WINDOWS软件研制开发的HZCAPP系统箱体零件信息建立的特征模型,以及基于此模型建立的信息层次输入法  相似文献   

14.
变齿厚内齿轮平面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鼓形蜗杆传动装置设计为机器人减速器并应用于机器人的转动关节,有利于机器人减速器的国产化。以变齿厚内齿轮齿面为工具齿面,通过分析鼓形蜗杆副的内啮合运动规律,建立6个标架。通过内齿轮上的辅助标架和工作标架,确定蜗轮转动角度、蜗杆转动角度及工作角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啮合原理,建立鼓型蜗杆副的啮合方程、二类界限曲线方程及一类界限曲线方程,再通过MATLAB R2013b绘制图像。依据U10PLUS KV170型电机参数,确定鼓型蜗杆传动装置的设计参数,通过MATLAB绘制蜗杆齿面螺旋线并输出ibl文件,再通过Creo2.0绘制鼓形蜗杆传动装置的3维模型。研究发现:1) 变齿厚内齿轮具有对称的楔形轮齿,在安装过程中可调节内齿轮的相对轴向位置,实现内齿轮与蜗杆在Creo虚拟环境下无干涉装配。2) 鼓形蜗杆副中心距为100 mm,与中心距为220 mm的相同设计参数的环面蜗杆副相比,鼓形蜗杆副的中心距减小,结构更加紧凑。3) 内齿轮设计宽度为110 mm,依据鼓型蜗杆副的接触线在蜗轮甲、乙两齿面的分布范围,确定内齿轮的工作宽度为75 mm。4) 分析一类界限曲线及蜗杆齿根线的空间位置关系,一界曲线分布在蜗杆齿根内部,确定无根切发生。5) 结合传统设计方法,设计具有驱动、传动及支撑一体化结构的变齿厚内齿轮平面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装置。在驱动方面,电机安装在蜗杆内部,实现蜗杆与电机一体化;在传动方面,通过调整内齿轮的相对轴向位置,实现蜗杆副的侧隙调整和磨损补偿;在支撑方面,采用支撑轴进行定位安装,无需安装箱体,实现装置结构的简化。结果表明:内齿轮轮齿的对称楔形结构有利于蜗杆副的安装与调整,可实现蜗杆副的侧隙调整和磨损补偿,提高蜗杆传动副利用率;依据工作宽度设计内齿轮,有利于降低内齿轮制造成本;通过对蜗杆副的接触线、二类界限曲线、一类界限曲线及蜗杆齿根线的空间位置的分析,验证啮合传动的合理性;提出应用于机器人转动关节的驱动、传动及支撑一体化结构设计方案,实现变齿厚内齿轮平面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常规数控加工方法加工精密小模数蜗轮模具型腔,加工精确度低,齿形变形大,传动准确度低的问题,探讨了用Mastercam、UG软件进行蜗轮三维造型、四轴数控编程、数控线切割加工蜗轮模具型腔的工艺方法,给出了解决精密小模数齿轮模具加工新工艺,在工程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中 ,不同程序之间常常要求进行数据交换 ,尤其是在实时监控或统计系统中 ,这种数据交换尤为重要 .在Unix系统中使用消息队列 ,就可以很好实现这些功能 .消息队列可认为是一个消息链表 ,有写权限的线程可以在队列中放置消息 ,有读权限的线程可以从队列在取出消息 .这样当有数据发生时 ,应用程序可以将必要的数据传送给服务程序程序 ,服务程序可以将这些数据显示出来 ,也可以对它们进行相应处理 ,达到监控或统计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绘、分析与综合了传动齿轮在轴上位置的固定方式,发现人宇齿轮组因不可避免的啮合间隙引起人宇具轮组正反转时必然产生轴向位移的特点,以及滚齿机应用这一原理在双蜗杆与分离蜗轮啮合过程促使蜗轮两侧受力平衡,从而提高了滚齿机的工作质量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圆柱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不同啮合方式对蜗杆传动性能的影响,基于微分几何与空间啮合原理建立圆柱滚子包络蜗杆传动的啮合方程;通过选取蜗轮旋转角得到普通环面、端面、内啮合3种典型蜗杆传动,利用诱导法曲率方程和润滑角方程对蜗杆传动进行啮合与润滑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啮合方式的蜗杆润滑性能由高到低依次为圆柱滚子包络内啮合蜗杆、圆柱滚子包络端面蜗杆、圆柱滚子包络环面蜗杆;3种结构在啮合性能上无明显差距。该研究对滚子包络蜗杆传动的不同啮合段和参数的选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整体旋压式无心轴托辊的制造过程中,托辊套筒的旋压制造是一个关键工序,它是将薄壁空心套筒装在旋压机上,用旋轮强力旋压使工件产生局部变形而达到成型的目的.对旋轮进行合理的选材和制定合理的制造工艺不仅可以满足托辊套筒的旋压成型要求,而且可以延长旋轮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托辊的制造成本.分析了目前胶带输送机使用的有心轴托辊的缺陷以及旋压式无心轴托辊的结构特点和制造过程,对旋轮的选材和制造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托辊套筒旋压成型中旋轮的选材及制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体旋压式无心轴托辊的制造过程中,托辊套筒的旋压制造是一个关键工序,它是将薄壁空心套筒装在旋压机上,用旋轮强力旋压使工件产生局部变形而达到成型的目的对旋轮进行合理的选材和制定合理的制造工艺不仅可以满足托辊套筒的旋压成型要求,而且可以延长旋轮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托辊的制造成本.分析了目前胶带输送机使用的有心轴托辊的缺陷以及旋压式无心轴托辊的结构特点和制造过程,对旋轮的选材和制造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