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中国陆相盆地地层层序体系域的可四分性及其优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由于受海相地层层序划分的影响,特别是考虑到与海相地层层序分的一致性,导致陆地层层序内体系域的划分方案长期争论不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沉积旋回和陆相盆地层序充填过程的分析,以及对中国多个陆相盆地地层层序实际沉积序及其划分方案的研究,论述了陆相盆地地层层序四分法的合理性,并且认为四分法更具有包容性和完整性。建议采用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水退系域四个体系域对陆相层序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模式   总被引:45,自引:8,他引:37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之间存在地质基础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构造、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油气生成、运移诸方面。在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划分、对比层序以及建立等时格架与模式,需要新的思路和更精细有效的方法。在凝缩体的概念、陆相盆地中湖相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体系域的划分以及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在对各类陆相盆地层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勘探情况和建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可能,根据坡折带的有无,将陆相盆地划分成2个或3个体系域,建立了断陷型盆地、坳陷型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的沉积体分布格架和地层层序模式,为在陆相盆地中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层序是层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划分技术是该理论的核心,沉积层序的内容格架,特别是体系域内高频旋回空间叠置规律的研究是层序地层划分的关键。该理论是一种高精度的地层分析方法,但是在陆相盆地的应用中有其局限性,有待于地质学家的进一步完善。当前在松辽盆地应用理论来提高地震解释分辨率和解释精度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及其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起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已被普遍应用于我国广泛分布着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中,但陆相层序地层学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探索。陆相层序地层学具有迥异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体系。陆相层序地层学应采取宏观控制微观、微观反过来补充或印证宏观的思路,以钻井、测井资料作为点,连井剖面、地震剖面作为线,由多条线纵横交叉,从三维空间控制整个研究区块。通过对陆相层序及其体系域剖析,探讨陆相层序地层几何学特征及动力学机制,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倡导一套适用于大多数陆相盆地的陆相层序地层学术语体系,以丰富和发展层序地层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针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期湖盆类型为陆相断陷盆地这一特点,采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确定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将研究区孔店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通过构造层序地层分析,建立了古近系孔店组的等时构造-层序地层格架,实现了孔南地区的层序地层对比。最后分析了孔南地区孔店组的生储盖组合模式以及油气分布规律,为孔南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一套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国外成因地层学研究中早已提出将陆相盆地中区域性分布的煤层作为一种层序边界识别标志,为了验证该理论在中国陆相盆地地层层序划分中的适应性,特选择吐哈盆地红台地区进行研究。利用录井、测井、岩心、钻井等资料对红台地区地层划分和沉积相进行研究,研究层段主要为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主要发育有湖泊相的滨浅湖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等沉积相类型。研究区内存在2期较为明显的低位煤层,各期煤层的发育均有旋回性特点,并且煤层中硅质碎屑含量也存在旋回性变化,所以煤层能够作为一种层序边界的识别和对比标志。利用煤层作为层序边界将目的层划分为2个半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根据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区目的层位的旋回性特征,将研究层段的层序细分至体系域。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依据起源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对缺乏地形坡折的柴达木盆地第四系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划分为5个沉积层序,并总结了层序边界和最大湖泛面的识别标志。指出没有地形坡折的陆相盆地沉积层序仅由下部的湖侵体系域和上部的湖退体系域组成。湖侵体系域多由几个退积式准层序组构成,向上砂泥比减小;湖退体系域多由几个井积式和加积式准层序组构成,向上砂泥比值加大。湖侵体域常在气候湿润、物源供给较多时形成,易形成广泛分布的烃源岩和三角洲,准坝成因的储集体;湖退体系域常在气候干旱、物源供给较少时形成,易形成广泛分布的泥岩和青盐岩盖层。  相似文献   

8.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模式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对中国东部第三系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研究表明:陆相断陷盆地存在着同生断裂坡折带和弯折带2种基本的构造类型。当水平面下降到坡折带以下时,构成一个完整的水平面升降旋回。可形成包括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湖萎缩体系域的层序(三分体系域);当水平面未下降到坡折带以下时,构成一个不完整的水平面升降旋回,可形成包括湖扩展体系域和湖萎缩体系域的层序(二分体系域)。这两种层序在纵向上呈规律性叠置组合。构成了盆地层序充填序列。在二分体系域层序中,湖萎缩体系域上覆的湖扩展体系域泥岩、油页岩是良好的烃源岩和盖层。湖萎缩体系域下伏的湖扩展体系域泥岩、油页岩也是良好的烃源岩。因此。这类砂体成藏条件优越。往往形成大型油气藏;三分体系域层序的低位域砂体成藏条件优越,地震剖面易于识别,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图6参12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层序划分方案较多。在V 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露头、岩芯、钻井、地震和古生物等资料,通过古水深分析和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划分,认为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更为合理,指出层序4水进体系域(生)+层序5低位体系域(储)+层序5水进体系域(盖)和层序4水进体系域(生)+层序4低位体系域(储)+层序4水进体系域(盖)是相对较佳的2套生储盖组合,并指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最主要的2套生储盖勘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10.
陆相断陷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现状与思路   总被引:18,自引:13,他引:5  
陆相断陷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常采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和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两种分析方法,这两种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层序识别方法与适用范围、层序结构与对地层分布的认识等方面。由于都是基于可容空间的变化来识别层序,使得两种方法相结合解决断陷盆地层序研究问题有了理论上的依据。分析认为,以经典层序地层学方法和三分体系域的观点为基础,通过不整合面的识别和追踪,可建立宏观或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盆地沉积体系分布演化;以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和二分体系域的观点,建立不整合面控制下的整合地层的高级次层序地层格架,研究沉积相和储层的分布,是陆相断陷盆地高精度的层序地层研究的有效方法。两种层序研究方法的结合点取决于断陷盆地区域性不整合面的分布和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1.
层序地层学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沉积盆地充填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在国际上20世纪60年代己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层序地层计算机模拟是随着层序地层学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盆地模拟技术,属于沉积盆地充填过程模拟的范畴。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正演模拟,反演模拟正处于探索阶段,已出现了反演模拟系统。一维和二维模拟发展的较为成熟,三维模拟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国际上该项技术的发展较快也较成熟,中国的发展主要是应用该项技术对陆相层序地层进行模拟研究。层序地层模拟主要采用的数学模型包括沉积作用模型、构造沉降模型、负载沉降模型、压实作用模型以及侵蚀作用模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层序地层模拟将在模拟方法、模型设计、综合程度、模拟维数和陆相盆地应用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碎屑岩隐蔽油气藏勘探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陆上与海上碎屑岩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历程.总结了伴随碎屑岩隐蔽油气藏勘探过程中新理论新技术的进展情况,理论上包括层序地层理论在中国的不断创新、坡折带理论、复式输导体系、相势控藏及三元控藏理论,这些理论推动了隐蔽油气藏从个别识别到定性和定量预测,促进了盆地不同构造位置、不同层系、不同领域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技术上主要体现在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为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而发展的保幅处理和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验证和预测隐蔽砂体的反演技术、隐蔽砂体快速直观识别的可视化技术、分析隐蔽砂体含油性的AVO技术及分频等地球物理技术.尽管如此,隐蔽油气藏勘探失败案例暴露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于缺乏系统运用隐蔽油气藏理论或者由于隐蔽油气藏成藏理论不完善难以准确快速评价是否成藏,此外,由于地球物理预测具有多解性也会导致错误的认识.因此,今后应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大力推进叠前处理和反演技术,进一步弄清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3.
依据地层发育特征,对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四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首先,根据现代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厘清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部位,依据钻井和测井资料,确定须四段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然后,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识别出具有层序地层意义的 2 种河道类型,即低可容纳空间侧向叠置河道和高可容纳空间垂向叠置河道,进而判断基准面旋回转换位置,明确须四段可划分出 2 个四级旋回及 3 个亚段:上砂段、腰带段及下砂段;最后,井-震结合进行须四段层序地层综合解释,建立区域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进一步分析等时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展布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时频分析精细划分欢喜岭地区地层层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洁  陈世悦  袁波 《断块油气田》2010,17(2):146-149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关键是各级层序界面的识别与确定。时频分析技术与传统的层序划分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该技术可以将微小沉积旋回体的时频差异显示出来,减小人为因素的影响。为高精度层序地层的定量划分提供依据。文中以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鸳鸯沟地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为例,综合运用研究区地震和测井资料,借助测井连续小渡变换和地震时频分析技术来确定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测井连续小渡变换和地震时频分析技术进行层序旋回划分是较为可靠和实用的,辽河凹陷欢喜岭-鸳鸯沟地区沙河街组共发育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可以将其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15.
卫城油田沙四下段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解决开发上的地层划分与对比问题在近几年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运用等时对比的观点,打破传统的旋回法地层划分对比方法,而冲积-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划分一直是层序地层研究中的难点,这主要是因为基准面旋回的识别比较困难。通过岩心分析得出卫城油田沙四下段基准面旋回的识别特征,结合沉积相,推广应用到多井剖面,形成基准面旋回等时对比格架剖面,结果把沙四下段地层划分出2个中期旋回10个短期旋回。  相似文献   

16.
层序生物地层学在柴达木盆地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应用层序生物地层学原理,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咸东1井和咸8井为例,在新近系上油砂山组划分了一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作为与下油砂山组分界的标志。以红柳泉-跃进地区为例,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划分了两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连井等时对比发现,下干柴沟组下段标志性的“红层”顶界由西向东时代变新,反映了在基准面旋回的波动过程中湖泊范围随时间由西向东的扩大。在乌南地区,进一步将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与地震地层相结合,在标准化石的约束下建立了该区层序生物地层格架,为柴西南地层划分对比建立了标准。研究认为,古生物、地震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结合是层序生物地层学研究并建立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陆相断陷盆地古地貌控砂研究较为成熟,但由同沉积构造的活动及其配置所产生的古地貌动态变化对沉积物砂分散体系控制的研究较少。通过对辽西低凸起中南段东营组构造-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开展整体和系统性研究,依据体系域界面和各体系域内三角洲地震反射构型的变化,有效地识别了东二层序的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建立起研究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单元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对层序格架内古地貌和沉积体系发育和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等沉积体系;辽西低凸起边界断层从北向南依次发育3个调节带,调节带的平面和空间差异活动控制了三角洲朵体的迁移。根据对各体系域砂体特征的描述,在东二层序识别了断层-岩性、上倾尖灭、岩性和地层超覆等4种地层-岩性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18.
吐哈盆地西南部侏罗系时代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采自吐哈盆地西南部早,中侏罗世的植物化石,在鉴定其种属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方法,描述了早、中侏罗世的植物组合特征,对其地层时代进行了新的厘定,提出了新的地层划分方案,新的划分方案不同于前人的划分结果,新方法一方面依据了新采集的植物化石资料,同时考虑到了野外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此外,还提出了根据煤层发育程度,生物化石群,不整合面和岩性等特征,识别标志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层序地层格架和成藏动力系统都以地层沉积的多期旋回性作为层序或子系统划分的依据。文章讨论了层序地层格架与成藏动力系统在划分上的耦合,指出最大洪泛面既是层序地层格架中的重要界面又是成藏动力系统子系统划分的界面;探讨了层序地层中的体系域与成藏动力子系统在成藏条件包括烃源灶、侧向疏导体系、封盖层、隐蔽圈闭等方面的关系,指出了生、运、聚等成藏作用研究在应用层序地层学寻找隐蔽油气藏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遵循"油气从源岩到圈闭"的思路是应用层序地层学技术寻找隐蔽油气藏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