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济南市供热用户作为研究对象,将供热介质流量、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室外温度作为输入参数,利用SPSS MODELER软件建立基于MLP神经网络的室内温度预测模型,对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预测效果后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预测效果验证结果显示,预测室内温度与实测室内温度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 27%,基本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住宅集中供热进行了负荷预测,预测模型采用带有两个外部输入的扩展自回归ARX模型,两个外部输入分别为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负荷预测模型采用洛阳香榭丽小区2018年的热力站和室温数据进行了参数估计与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加入室内温度作为输入样本后,可以提高模型的预测效果.除了用于短期负荷预测外,该模型还可用于热负荷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预测空调负荷,提前改变空调运行状态可以有效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改善室内热环境.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LSTM模型短期空调负荷预测方法,对某建筑空调冷负荷进行预测,结果证明相对于传统预测模型,LSTM模型的误差更低,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上海市办公楼能耗预测模型,探究其在不同室外温度及太阳辐射强度下建筑空调采暖能耗及其峰值的变化趋势,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建立上海市办公楼采暖能耗、空调能耗及二者的峰值能耗的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气候变化对上海市办公楼的采暖空调能耗及峰值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墙体在外界交变温度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研究了建筑墙体的动态响应特性。该模型中考虑太阳辐射和室内通风量的影响。本文以南京市的天气数据为例,给出了建筑墙体的室内温度响应以及墙体材料对动态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室外温度变化,室内温度响应存在时间滞后和振幅衰减。夏季炎热,可采用通风和敷设反光材料的方法降低室内温度。  相似文献   

6.
室内人员开窗行为是对空调系统能耗、室内空气质量和热舒适性有显著影响的人行为。通过对2018年北京地区某妇幼医院过渡季室内外环境参数及病房窗户状态的实时监测,研究了对妇幼医院建筑开窗行为可能产生影响的环境参数。结果表明,室外温度是妇幼医院建筑过渡季开窗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其次是室内相对湿度、室外相对湿度和室内温度,室外PM2.5质量浓度对开窗行为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建立室外地表温度的温差预测模型和计算方法,然后根据实测气候资料和某一居住小区的建筑状况,对建筑阴影移动引起的地表温度变化进行了预测和实测,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实测结果有相当好的一致性;最后从热环境设计角度出发,对室外活动空间选址和地面构造方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某商场建筑中央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TRNSYS建立空调系统仿真平台。利用该仿真平台,研究了该商场建筑中央空调系统在不同提前启/停时间条件下的室内温度达标率,指出了影响商场建筑中央空调系统提前启/停机时间的主要因素,并分别给出了提前启/停机时间随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变化的规律。在保证室温达到规定温度的前提下,对不同提前启/停运行方案的节能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提出了空调系统按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提前开机和提前停机时间的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热力站耗热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历史数据的耗热量预测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对未来第1,3,7天的耗热量进行数据回归预测。结果表明:建筑耗热量具有时间遗传特性,耗热量不仅与室外温度有关,还与前7~10d内的历史耗热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耗热量时间遗传期分为3个阶段,不同热工性能建筑的热力站耗热量的时间遗传特性不同,越是新建建筑,其时间遗传期m值越大。采用预测模型对未来1d的耗热量进行预测,其精度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供/回水均温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依据最小二乘拟合计算得到预测模型中历史供热参数的最佳周期,同时结合室外空气温度和室内温度作为模型输入参数,运用Matlab仿真模拟软件建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Elman递归神经网络(Elman)以及多元线性回归(MLR)预测模型,分别对未来18个时刻的供/回水均温进行仿真验证。分析预测结果发现,MLR预测模型的精度最高,GRNN预测模型精度略低于M LR,而Elman模型预测精度最低。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10)
<正>IN 2项目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是为两位当代艺术、戏剧与数字艺术的爱好者设计的住所。这是一处50年代建成的蒙特利尔小屋,整个设计就像一场创造性的实验,将艺术与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又实现了住者的高度参与。通过运用组合的体块、视觉的突破、色彩的冲突与错觉艺术,建筑师模糊了空间的界限。黑与白的对立,现实与虚幻之间的游离,连接起了二维与三维世界,直至两者界限消散于空间之中。建筑师将艺术的参与感融  相似文献   

12.
工程名称: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远程教育教室设计:左琰 尤逸南照明顾问:沈迎九空调顾问:王永堂座落地点:上海市同济大学建筑面积:120m2设计时间:2000-07竣工时间:2000-10教室是每个莘莘学子求学生涯中一段抹不去的记忆。多年来它总给人一种固定的刻板印象笨重的桌椅、生硬的讲台、冷峻的灯光和无法再简的装修,谈不上任何可亲性。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仅停留在较浮浅的层面上,环境丝毫没有作为媒介引发师生心灵上的默契。本案的目标便是要打破教室的乏味形象,软化空间,柔和视听,变教与学的过程为一种愉悦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我国建筑技术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君伟 《建筑技术》2001,32(11):728-731
近20年来 ,我国建筑技术取得了显著成绩和突破性进展 :例如地基处理、深基坑挡土支护、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模板脚手架以钢代木、结构工程中的粗钢筋连接、高强和高性能混凝土、高效钢筋和现代预应力结构等 ;钢结构和大型结构整体安装技术也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上海鹊尔斯酒窖是一所专业的葡萄酒酒窖餐厅及会所,经营、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葡萄酒,同时还拥有五星级的厨艺团队,尽心为食客们促成美酒与美食的邂逅.五星级的美食美酒自然需要五星级的灯光照明,特别是高品质的葡萄酒需要高品质的灯光才能显现其优雅气质、醉人色泽、芬芳韵味.由莹辉照明应用中心(BLC)提供专业的LED照明完美契合酒窖餐厅气质,营造出妙不可言的光影与美食之旅.  相似文献   

15.
建在浙江台州市郊的荣庄,集餐饮空间和私人会所于一体,为每一位到来宾客营造出不同的空间体验。它依山傍水,方圆百里林木丰茂。荣庄前大片的草坪更让人有回归自然的舒畅,几栋红砖黛瓦的房舍,造型质朴仿若农舍,气质清新,就像是从这片绿地里生长出来的一般,与周边的风景完美契合,展现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冯健  周一星 《城市规划》2003,27(5):55-63
运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通过与 1 980年代情况的对比 ,剖析了 1 990年代以来北京市总人口、常住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在市域、各圈层地域、各区县等不同地域层次上的分布及最新变化趋势 ,以求对新时期北京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有所裨益。文章最后还综合了对北京、上海和杭州的最新研究成果 ,讨论了 1 990年代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岩石应力-水力-化学耦合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首先介绍国际合作DECOVALEX计划的概况和研究进展,阐述中国参加该合作计划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国内外在岩石应力-水力-化学耦合过程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简略概述,并重点总结了DECOVALEX计划Task_B及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研究课题组所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1)开展了岩石应力-化学耦合条件下的单轴、三轴压缩试验、细观力学试验和CT扫描试验的系统研究和分析;(2)建立了岩石破裂过程的弹塑性和应力-渗流耦合细胞自动机模型,并用于对岩石声发射活动的Kaiser效应、Ⅱ类曲线的形成机制以及孔隙水压力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和细观机制进行了模拟分析等。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岩石应力水力-化学耦合过程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森写过一首诗.叫做“瓶子的轶事”——这首诗闻名遐迩,可那只未露面的瓶子到底是什么样的7本没多少人在意.一位较真的建筑师偏偏上网把它找出来:据他说,这神秘的瓶子原来出身并不高贵.是一种加拿大出产的”一统牌”果汁的“特种宽口罐”(图1).就像可以回收的汽水瓶子那般俯拾可得。诗人把这只瓶子置于田纳西的山巅.因此,它使凌乱的荒野/围着山峰排列/于是荒野向坛子涌起/匍匐在四周.再不荒莽……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科技精英们无限的想象力在精密仪器和合成材料的辅助下几乎达到无所不能的地步,地球卜的人们在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同时,也更着眼于开发外部空间。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当人们欢呼高科技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时;各种灾难及潜在威胁对我们这个地球不断发出警告,大其是全球环境污染对人类所造成的生存威胁大为引人注目。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而某些国家和地区早己付诸行动,这其中,芬兰各界对木制品的设计倡导运动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 芬兰人天生与森林为伍,至今仍自称是“刚从森林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20.
<正>房子是家的容器,但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多、孩子的成长,原先的房子显得越发拥挤。位于比利时梅赫伦的某个家庭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为成长中的小儿女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同时亦能强化他们"同一屋檐下"的观念,成为家长关注的重点。比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