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伏立 《电力建设》1992,13(5):16-18
220kV高型配电装置使用较广,经多年运行后反映不一。本文对该型装置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为电气主结线和配电装置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风电与太阳能发电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储能的应用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基于储能设施共享的云储能可能成为未来电力系统新的形态特征之一。云储能是一种基于电网的储能服务,它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按需使用电网级的共享储能资源池中的资源,可以显著地降低提供储能服务的成本。文中解释了云储能的概念,并对云储能商业模式的各个要素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云储能的投资与规划、运行以及服务定价等关键问题,总结了当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了未来为了促进云储能的发展与实施还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对云储能未来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浅谈变电站中储能装置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斌  汪毅  棠昭昭 《电源技术》2012,36(9):1414-1417
变电站中的储能装置是其重要环节,随着变电站迈向智能化,站用储能装置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首先回顾了变电站储能装置的发展历程,综述了近年来新型的储能装置的特性和应用场合,然后通过对比分析目前常见以及新型的储能装置,指出了变电站储能装置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介绍了新型储能装置在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220 kV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储能,通俗的讲就是把电能储存起来,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电的共产主义。严格意义上的储能是通过弥补电力系统中缺失的储放功能,以达到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电能质量、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及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国际能源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可再生能源异军突起,高效、清洁、低碳已经成为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主流方向。但风能、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和不可控是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约因素,2014年我国风电仍有15%~20%的弃风率。在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难的问题中,储能产业在市场中获得了发展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6.
吴斌  李睿  李季  朱学成  凌晨 《发电设备》2023,(5):283-286
介绍了压缩空气储能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结合国内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定位,并且对不同储气形式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经济性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造价为6 000~11 000元/kW,需要结合运营模式实现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储能接入电网,可以有效改善新能源发电并网时对电力系统的冲击。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分布式储能技术也将不断进步。本文首先介绍了储能的几种类型及其发展趋势,然后总结了其在电网及用户侧的应用,最后从分布式储能的容量配置和协调控制方面提出了未来储能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储能电站行业市场竞争逐渐升温。技术创新将继续促进储能系统性能、成熟度、规模的提高,进一步降低储能成本。一、抽水储能电站装机规模抽水储能电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储能电站,也是技术最为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2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为31.2GW,同比增长8%。(一)行业发展日益成熟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是  相似文献   

9.
正经过国内两轮电价下降,分布式储能已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纵观国内外,占据着半壁江山的分布式储能到底是如何发展,如何获得收益?未来又该何去何从?本文将梳理与分析国内外分布式储能的市场主体和盈利模式,并针对未来分布式储能的发展趋势与方向进行展望,以期给国内分布式储能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电源世界》2014,(10):11-11
尽管在储能的三大应用领域中,电池厂商都在“攻城略地”,但成本问题却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业内人士认为,一旦成本下降,储能市场立刻会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许程 《电器工业》2023,(2):17-19+23
储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性技术。构建“新能源+储能”的应用模式,已经成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运行中,新能源配套储能的传统储能模式储能利用小时数低,缺乏成熟稳定的盈利模式,极大提高了新能源场站投资成本。共享储能为储能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本文阐述了共享储能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现阶段共享储能的应用情况,并对共享储能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岳芬 《电气时代》2024,(1):36-37
<正>国内储能市场发展现状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搭建了10余年的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截至2023年9月底,国内已经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含抽蓄、新型储能及熔融盐储热)累计装机规模达到75.2 GW,同比增长50%;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25.3GW/53.4 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0%和267%。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占比较2022年同期增长20多个百分点。细分技术路线上,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锂电成本大幅下降,锂电装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占比已经超过95%,比2022年同期增长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中国储能创新与技术峰会在深圳盛大召开。本届峰会以"聚焦储能产业发展抢占商业化制高点"为主题,峰会由知名国际会议策划机构Ace Events主办,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澳大利亚储能联盟、亚洲电池协会协办,是储能行业下半年最受关注的年度盛会,会议汇聚了近800位海内外储能项目方、电力电网公  相似文献   

14.
正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业部、国家能源局5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日前正式发布。计划在未来10年内分两个阶段推进储能产业发展,第一阶段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据了解,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  相似文献   

15.
超导磁储能(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SMES)技术具有响应时间快、功率密度高、生命周期长等特点,在电网电压质量调节、频率控制、脉冲负载供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被列为《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之先进储能技术的主要突破方向。介绍了SMES的系统组成原理和系统先进性,概述了SMES在电力系统、舰船供电等场景的应用,综述了SMES近期有代表性的大型项目和研究状态,并从特性互补、提高性能的角度讨论了2种与氢电池和电化学电池组合使用的SMES混合系统。最后,指出了SMES发展和大规模应用所面临的几点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思雅 《电工技术》2023,(14):70-74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储能的大力支撑.如何发展储能,以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我国储能的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同时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情况对 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储能产业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 建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储能系统在智能电网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迅速,建立了许多示范工程,涉及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电力输配、辅助服务、电动汽车充换电等领域。在各种储能技术中,电池储能系统应用较广。在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应用中,选择何种技术路线,除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以外,整体成本和技术的成熟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针对目前电池储能系统应用在装备层面的主要限制问题,研究了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长寿命低成本电池技术、高性能的电池管理技术、电池组合应用技术、电池储能系统的多种拓扑结构。其中,针对电池储能系统的不同拓扑结构,分析了研究现状、应用情况以及优劣势,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新能源推广和能源革命的基础,是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储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对钠离子电池的优势进行了分析,进而介绍了钠硫电池、水系钠离子电池、有机钠离子电池、固态钠离子电池等常见钠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鲍文杰 《电池工业》2022,26(1):36-40
随着国家对储能越来越重视、市场对储能的需求越来越大,液流储能电池也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液流储能电池种类繁多、应用场景多变、技术影响因素较多等原因,始终没有一个合理、规范的液流电池评价标准体系来明确其发展方向.首先对储能电池的评价标准现状进行了阐述,从安全环保性、经济性成本和技术性能三个方面对液流储能电池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是中国储能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在《关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随着《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配套文件的出台和落实,我国储能市场实现了又一轮高速增长。进入2019年,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促动下,储能产业开启了向规模化发展的新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