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2018年4月20日福清5号机组两根各重280吨的低压转子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简称东方汽轮机)19日完工启运,标志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核电项目"华龙一号"首台常规岛汽轮机主机设备研制全部完成。"华龙一号"是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其全球首堆示范项目——福建福清核电5、6号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华龙一号首堆项目——广西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为防城港3-4号机组项目两台百万千瓦级的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全部核岛提供直流和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即:防城港核电3、4号机组LOT68A核岛直流和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采购项目,该项目中标总价为2,999.11万元。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2016年12月23日,中国广核集团防城港核电4号机组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标志着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又一示范机组正式开工建设。防城港核电4号机组的开工,也成为"十三五"期间首个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广西防城港核电站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1、2号机组为CPR1000机组,一期工程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4月19日,"华龙一号"——福清5号机组两根分别重达280吨的低压转子在四川德阳完工启运,标志着"华龙一号"首台常规岛汽轮主机设备研制全部完成。"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全球首堆示范项目——福建福清核电5、6号机组的建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全球首堆示范工程,是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5.
《电站辅机》2012,(3):42
海南核电站1、2号机组工程已全面进入安装阶段,机组安装质量、进度和投资处于受控状态,2011年底,实现了1号机组穹顶吊装,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81.09亿元。海南昌江核电工程采用"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以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的机型建设为参考电站。昌江核电工程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共同出资建造,项目厂址位于昌江黎族  相似文献   

6.
行业     
正国务院核准水电核电机组促能源结构改善2015年12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一批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重大项目,以绿色发展促结构调整。国务院核准开工的水电项目是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计划2020年8月首批机组发电,2021年12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核电项目是广西防城港红沙核电二期工程"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和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扩建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7.
正6月16日,华龙一号示范项目防城港3、4号机组20台核级泵鉴定技术要求顺利"固化",其涉及的4份鉴定大纲、24份鉴定试验程序文件已通过审批。这标志着华龙一号首批核级泵样机研发即将进入试验阶段,该试验将为同类三代核级泵实现量产提供可复制的技术模板。作为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充分利用国内设备供应产业链,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3月2日9时12分,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热态性能试验基本完成,为后续机组装料、并网发电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我国核电"三步走"战略,三代核电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核电建设的主流。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政策研究组组长黄峰表示,今后新建的机组将全部采用第三代技术,核电技术实现由二代向三代的跨越。而当前中国在建在用的三代核电项目中"华龙一号"是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月,东方电气为中核、中广核分别承制的"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各有一台完工,用一流的制造技术、严谨的组织管理、使命必达的态度兑现对用户的庄严承诺。1月15日,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重机")承制的中核"华龙一号"项目——福清核电站6号机组第2台蒸汽发生器从公司专用码头顺利发运。福清核电项目6号机组蒸汽发生器属于核岛三代("华龙一号")的产品,此前东方重机已先后向福清核电项目提供了1号至4号机组二代加以及5、6号机组"华龙一号"的核电蒸汽发生器,共计16台。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电站辅机》2015,(2):4+18+34+43+46+56
<正>"华龙一号"让中国核电走向世界"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即将开工,这是我国核电建设项目重启以来,第一个正式落地的国产三代核电技术机组。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打品牌,"华龙一号"是以我国20多年核电建设及运营的成熟经验为基础,汲取了世界先进设计理念的三代核电技术的建设项目。"华龙一号"建成后,中国将成为核电强国。  相似文献   

11.
正马红星,现任中核集团首席技师,国家级的马红星技能工作室主任。作为华龙一号技术专家,马红星敢于创新挑战,突破技术封锁,连续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及自主创新瓶颈,为"华龙一号"这一国家名片核心技术实现中国制造立下了汗马功劳。革新攻关,助推"华龙一号"国家名片诞生2020年11月27日0时41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2.
《电力勘测设计》2014,(4):22-22
正8月21日~22日,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在京组织召开"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审查会。"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汲取日本福岛核事故经验教训,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的自主三代核电机型。由43位院士、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经认真审查,一致认为,"华龙一号"成熟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正>要实现"造船"出海,需进一步发展核电自主技术,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核电强国地位和影响力。核电是"一带一路"战略中,重点推介出口的优势行业。目前,由中广核牵头的中方联合体已实质进入英国核电新建市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将落地英国,届时将首次实现我国自主先进核电技术在海外市场落地,具有标志性意义。"华龙一号"的成功出口被业界认为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重头戏",开启了核电出海"新时代"。为此,本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日前,由上上电缆研制的中广核华龙一号项目用1E级K1类电缆,在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和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相关专家的见证下,完成了LOCA试验后的相关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全部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至此,华龙一号1E级K1类电缆的全部鉴定试验项目均已完成。该试验的完成,也标志着华龙一号1E级K1类电缆正式研发成功。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打品牌,华龙一号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俞培根表示,"华龙一号"成功落地,标志着中国步入了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国家的第一阵营。本刊讯2015年6月16日,中核集团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面向全球组织召开"华龙一号"技术推介会,推介中国先进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技术,以及中国装备制造能力和融资优势,并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把装备工业作为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与《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加快实施,我国装备产品出口增速有望加快回升,出口交货值将实现同比增长,预计2017年全年累计增幅在2%左右。我国自主研制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台机组——福清核电5号机组经过两年的建设,于5月25日进行穹顶的吊装,26日吊装完成。这是全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与资料     
《电世界》2015,(10)
<正>西部首座核电站今年下半年发电从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获悉,作为我国西部的首座核电站——广西防城港核电站1号机组预计2015年下半年开始发电,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据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宫广臣介绍,2014年是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的设备"调试高峰年",截至2014年底,已实现500 k V主电源可用,1号机组核岛主回路冷试完成、核岛主回路热态  相似文献   

18.
《电世界》2017,(7)
<正>近日,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核安全局在京发布《"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宣告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正式启动。《方案》要求,用四年左右时间,依托"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进一步完善优化现有压水堆核电标准体系,健全一套自主、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19.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安全、可靠、经济的先进三代核电技术.福清核电5、6号机组为2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是"华龙一号"的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的最终安全分析报告(FSAR)审评中要求:分析厂外电源及厂内中压配电系统发生单相断线故障时对下游应急母线及安全级电动机的影响.国家核安全局要求:围绕电力系统断相工况对核电厂安全的影响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3月2日,福建福清核电现场传来喜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热态性能试验基本完成,为后续机组装料、并网发电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热态试验期间,常规岛汽轮机进行了首次非核蒸汽冲转并一次性取得成功,过程中机组运行平稳,标志着东方电气自主研发制造的百万千瓦等级核电汽轮发电机组如期完成了设计验证、制造验证、安装验证和初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