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移动通信》2007,31(2):58
阿尔卡特近日宣布推出第一套可商用的、完全融合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可实现ETSI TISPAN标准所规定的应用于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及融合网络的功能。IMS目前已成为业界提供IP多媒体会话业务的基准架构,并在融合业务的提供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移动通信》2007,31(2):48
近日,爱立信与塞浦路斯运营商CYTA签订合同,为其提供IP多媒体子系统(IMS)解决方案,以构建全球首批真正的融合IMS网络之一。  相似文献   

3.
《电信网技术》2007,(4):45-49
第三代移动通信将向基于全IP的网络架构演进,3GPP提出了IP多媒体系统(IMS)的网络架构,对多媒体业务的支持提供了解决方案,在安全、QoS、计费等方面提供了保障。IMS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采用了开放接口和标准协议,因此它允许快速部署新业务,并帮助运营商降低未来的增强成本。IMS目前已经开始商用化进程,并在不断得到增强。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的《IMS标准化、热点技术及商用案例》一文,结合爱立信公司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相关经验,介绍了IMS的标准化进程,侧重阐述了目前IMS领域的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爱立信公司解决方案,并例举了多个爱立信IMS的全球部署商用案例。作为设备提供和应用开发的全面供应商的爱立信公司,不仅在IMS标准化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而且积极参与IMS相关产品的开发和试验网的部署实施,有效地推动了IMS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讯世界》2006,(4):94-95
在全球3G浪潮和NGN建设高涨的今天,更丰富的多媒体新业务与网络融合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引入和承载不断涌现的新的多媒体业务,在提供各种新业务的同时又如何保证网络向全IP的演进呢?IMS作为面向未来网络演进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答案。IMS给传统NGN带来创新活力IMS架构虽然起源于3GPP,但是爱立信相信IMS对固定和移动网络运营商同等重要。固定网络运营商既在寻找途径逐步替代现有PSTN网络,也在寻求能够增值的新业务,弥补话音业务下降的损失。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对于许多固网运营商是新亮点,既可以…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通信》2007,9(9):39-39
爱立信宣布与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简称“北京网通”)签署协议,为其在北京部署基于IMS(IP多媒体子系统)的多媒体网络,其中包括提供爱立信的IP—Centrex解决方案。这将是中国第一张IMS商用网络。[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应用是电信运营商和最终用户共同关注的领域,而基于先进电信技术的新一代电信业务网络将成为电信运营商在今后融合的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爱立信致力于推动固定移动融合的下一代多媒体电信的基础结构向前演进.IMS是实现丰富业务的技术基础框架之一.爱立信的IMS网络方案涵盖固定网络、宽带网络、电视网络,是一套最适应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演进的网络基础架构.最后介绍了爱立信在网络融合、业务融合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IP多媒体子系统(IMS)由第3代移动通信合作计划(3GPP)组织在R5版本中提出,是对IP多媒体业务进行控制的网络核心层逻辑功能实体的总称。IMS作为融合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的统一架构,是电信网发展和演进的未来方向,它提供的丰富业务能力将使电信网的发展打开新的篇章。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高度重视IMS标准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IMS,即IP多媒体子系统,为3GPP在R5阶段引入的新的核心网络子系统,它是以IP网络为承载提供多媒体应用的网络架构。IMS采用业务与控制分离的方式,可灵活、快速的提供各种业务应用,并支持多种固定/移动接入方式的融合,支持无缝的移动性和业务连续性。近年来,随着IMS业务发展,运营商对IMS网络的维护管理、故障分析、用户行为分析功能和开发各种基于IMS信令的上层应用的需求逐步增强。运营商在布署IMS网络时,  相似文献   

9.
MMTel将传统电路交换业务升级为基于IP的多媒体电话业务,可以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宽带接入。爱立信中国学院史健、刘璐所撰《MMTel——基于IMS的多媒体电话业务》一文针对电信运营商所面临的挑战,结合终端用户的全新多媒体业务体验,介绍了基于IMS,支持固网移动融合的下一代多媒体电话业务及其网络结构。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东通信技术》2007,27(5):80-80
爱立信近日宣布与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简称“北京网通”)签署协议,为其在北京部署基于IMS(IP多媒体子系统)的多媒体网络,其中包括提供爱立信的IP—Centrex解决方案。这将是中国第一张IMS商用网络。根据协议,爱立信将成为北京网通的IMS系统独家供应商。爱立信还将提供系统集成服务,以确保新的系统与北京网通的现有网络实现完全整合。合同交付已经开始,网络预计于2007年4月正式启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供一种在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中实现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业务的方案。方案采用超文本传输呼叫会话控制功能设备(H—CSCF)提供Mw接口,接入IMS核心网,实现IPTV和IMS业务的融合组网。使得运营商无需对现有大量的IPTV终端进行升级和改造,就能在基于IMS的电信融合网络中提供IPTV业务;同时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服务质量(QoS)保证、并支持与下一代网络其他业务的融合。对于已经布置了基于IMS通信网络的运营商,采用该方案可以简单地提供IPTV业务,也可以支持IPTV与其他通信业务的融合;同样对于已经布置了IPTV系统的运营商,采用该方案可以通过对核心设备的简单升级和改造,实现和IMS核心网的融合,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2.
0 引言 目前,在全业务运营中,IP多媒体子系统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的地位非常重要,在未来极有可能是不可或缺的。IMS架构分为业务、控制和接人3个层面。IMS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可提供实时的、端到端的移动业务,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保证多媒体业务在安全、计费、漫游以及QoS上的需求,使运营商能实现对网络及业务的可管理、可控制。  相似文献   

13.
融合网络的QoS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信网络的融合需要更完善的服务质量(QoS)体系。引入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框架的QoS资源控制架构是解决融合网络QoS问题的方法。基于IMS框架的QoS控制架构将业务、QoS保证、资源控制和计费结合起来,是融合网络,特别是当前固网运营商急需的体系架构,能解决固网运营商当前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使其可以开展更多有QoS保证的多媒体业务,如3D游戏等,有助于运营商从通信带宽提供服务商向通信业务运营商转型。  相似文献   

14.
毕然 《电信网技术》2007,(11):40-43
1引言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是对IP多媒体业务进行控制的网络核心层逻辑功能实体的总称,为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提供IP多媒体业务。IMS作为NGN网络业务控制层面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未来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了一个通用的业务平台,用于提供包括PSTN/ISDN仿真业务、PSTN/ISDN模拟业务、IP多媒体业务(如Presence,Messaging,Conferencing,PoC等)、固定移动融合业务等在内的NGN业务。  相似文献   

15.
IMS(IP多媒体子系统)提供了统一的业务平台和网络融合的基础,基于IMS的固定移动网络融合已经成为网络演进的方向。本文对网络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架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文 《通信世界》2005,(13):45-45
如何为用户提供简捷便利的沟通方式,使他们能够自由决定联系的时间和地点?如何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通信业务,使他们能够在任何终端上无缝地享受语音、文字、游戏、视频、图像等的自由组合?向全IP业务演进是运营商满足用户上述需求的必由之路,而IMS(IP多媒体子系统)则是演进过程中的助推器。IMS为提供IP话音和多媒体业务确定了通用的体系结构,是多媒体通信的惟一标准架构,它还是一个国际标准,最初由3GPP/3GPP2制定,现在已有ETSI/TISPAN等多家标准实体参与进来,支持GSM、WCDMA、CDMA2000、固定宽带接入和WLAN等多种接入方式。爱立信的IMS解决方案是一个完全集成的端到端IP环境,支持基于IP的无缝通信,并有助于实现灵活的应用开发和部署。有了爱立信IMS,通信变得简单实用,用户不仅可以知道对方处在何种状态并选择具体的通信媒介,还可以实时改变通信媒介,而业务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对于运营商而言,爱立信IMS为其提供了一个以服务为本的低风险途径,IMS可支持现有网络元素的重复使用,简化了培训内容,并  相似文献   

17.
《电信网技术》2006,(9):47-47
近日,朗讯科技公司宣布与欧洲电信运营商KPN签署了一份网络集成和项目管理合同。朗讯将在IP多媒体子系统(IMS)业务架构的基础上,全面管理KPN的全IP下一代网络(NGN)的部署和集成。作为协议的一部分,朗讯将负责把KPN现有的业务和客户转移到其新建的全IP网络中,以满足KPN的市场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了IP多媒体子系统及业务交付平台的分层架构,指出IMS与SDP的组合有助于运营商增加多种系列业务,然后描述了中国电信ISAG与ISMP的架构及主要功能,重点分析了引入IMS对当前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网络架构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一种基于IMS的固定—移动融合架构。  相似文献   

19.
汪军  郑均  符涛 《中兴通讯技术》2007,13(1):14-16,26
固定移动融合(FMC)是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热点,业界在不断加强相关的研究。但在大规模实施之前,还有若干关键问题需要探讨。采用IP多媒体子系统(IMS)架构提供替代传统应用的实时业务,需解决IP域的服务质量(QoS)问题,统一传统电路域固定、移动用户接入IMS的方式,完成电路域业务流程到IMS的映射;保障IMS承载网络的安全性;转变传统运营模式,建立适应融合需求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陈静 《通信世界》2007,(6B):13-13
IMS(IP多媒体子系统)最初是3GPP组织制定的3G网络核心技术标准,目前已被ITU-T和ETSI认可,纳入NGN的核心标准框架,并被认为是实现未来FMC(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重要技术基础。IMS是一个全IP的网络架构,采用SIP协议进行控制,实现移动性管理、多媒体会话信令和载体业务传输,实现端到端的IP业务。此外,IMS还具有普通业务采用归属服务控制,接入独立,业务、控制、承载层完全分离等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