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硅粉用于橡胶补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硅粉在橡胶中的补强作用及其对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粉与白炭黑并用,二者性能可互补,效果较好;硅粉用量为60份时,硫化胶的综合性能较好:用硅粉替代陶土和碳酸钙可获得较好的补强效果;用硅粉替代部分炭黑,可以减少炭黑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徐子芳  张明旭  李金华 《硅酸盐通报》2012,31(2):401-405,415
为了提高低标号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基于纳米粉体的特殊性能与效应,采用超细硅灰对水泥基材料进行改性。除进行宏观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测试之外,运用XRD、TGA-DTA、SEM等方法,研究了超细硅灰改性水泥基材料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水泥基复合材料最佳配比为水泥:粉煤灰:超细硅灰:早强减水剂为1:1:0.025:0.015,此时超细硅灰能够很好地促进水泥水化,使水化产物增多,水泥石基体相的显微结构致密,C-S-H凝胶交织成致密的网状结构,结构缺陷显著降低,导致强度明显增大、耐久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3种硅粉、偶联剂KH-550用量以及改性硅粉C/炭黑N550配比对NR橡胶综合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硅粉A的硫化胶体积电阻率最小,3种硅粉的补强性均不如炭黑N550,硅粉C的补强性较好且与普通碳酸钙的补强性相差不大;偶联剂KH-550用量为硅粉C用量的4%时,改性效果较好;随着硅粉C用量的增大和炭黑N55...  相似文献   

4.
童则明  李伟  李彦明 《硅酸盐通报》2020,39(7):2297-2301
金属Al结合镁铝碳质滑板抗侵蚀性优良,适用于浇铸钙处理钢.研究了加入硅粉对镁铝碳材料常规物理性能、抗氧化性、抗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硅粉后,材料800℃ 和1000℃ 的烧后抗折强度(MOR)和高温抗折强度(HMOR)提高,但是加入过多硅粉会使材料1000~1600℃ 的烧后显气孔率升高,强度降低.加入适量的硅粉可以改善材料抗氧化性和抗侵蚀性.  相似文献   

5.
用金属硅粉制备硅溶胶的新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永伦  王力 《天津化工》2004,18(3):26-27
本文根据硅粉和水在碱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反应生成硅溶胶的原理,采用水玻璃和氨水做催化剂,对工艺中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硅粉和用量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得出了制备硅溶胶较好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研究硅强粉对炭黑填充天然橡胶胶料生热与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每2份硅强粉替代1份炭黑N234,胶料的t10和t90稍有延长,硫化胶的硬度基本保持不变,其他物理性能变化较小,显示硅强粉具有一定的补强作用;硅强粉用量在20份以内,硫化胶可以保持良好的物理性能;随着硅强粉用量的增大,硫化胶的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减小,导热性能提高,压缩生热降低。  相似文献   

7.
晶须硅在PA6改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塑料工业》2005,33(5):16-17
利用晶须硅纤维状的特性,对其填充于尼龙玻纤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晶须硅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布氏硬度、耐热温度均得到提高;晶须硅可取代短玻纤使用,提高热变形温度、消除玻纤外露,降低收缩率及生产成本等。  相似文献   

8.
田华  陈连喜  刘全文 《辽宁化工》2007,36(8):509-510,514
采用单质硅溶解法,以氢氧化钠作为催化剂,由硅粉和水反应了制备硅溶胶。研究了实验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硅粉和氢氧化钠用量对硅溶胶制备的影响,并对制备的硅溶胶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硅溶胶制备的较佳工艺条件是:在200 mL去离子水中加入25 g硅粉和0.16 g氢氧化钠,并在温度为900℃下反应8 h。  相似文献   

9.
李标  马芹永  张发 《硅酸盐通报》2022,41(12):4342-4352
为提高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率,研制出一种绿色环保高性能的注浆材料。选用超细矿渣粉(UFS)和硅灰(SF)替代一定量的水泥,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系统地研究了在不同水灰比下掺入不同含量的超细矿渣粉、硅灰以及聚羧酸减水剂(PCE)对注浆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优化后的浆液和纯水泥浆液进行了性能对比及微观试验。结果表明:当超细矿渣粉质量分数从18%增大到20%时,可以增强浆液流动性能,硅灰可以提高结石体抗压强度并减小浆液泌水率,聚羧酸减水剂对降低浆液黏度具有显著效果;以28 d抗压强度和黏度为主要指标,得到浆液的较优配比为水灰比0.70、超细矿渣粉掺量20%(质量分数)、硅灰掺量12%(质量分数)、聚羧酸减水剂掺量0.16%(质量分数)。优化后的浆液泌水率、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均优于纯水泥浆液。掺入超细矿渣粉和硅灰后,浆液内部生成了钙矾石(AFt)和水化硅酸钙(C-S-H)等凝胶,填充了颗粒间的孔隙,使优化后的浆液结石体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硅粉直接氮化反应合成氮化硅粉末的工艺因素(包括硅粉粒度、氮化温度、成型压力、稀释剂含量等),借助XRD、SEM等测试手段测定和观察了氮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断口形貌。研究结果表明:硅粉在流动氮气氛下,高于1200℃氮化产物中氮含量明显增加;在氮化反应同时还伴随着硅粉的熔结过程,它阻碍硅粉的进一步氮化,其影响程度与氮化温度、氮化速度,素坯成型压力及硅粉粒度等工艺因素有关。在硅粉素坯中引入氮化,其影响程度与氮化温度、氮化速度,素坯成型压力及硅粉粒度等工艺因素有关。在硅粉素坯中引入氮化硅作为稀释剂,提高了硅粉的氮化率,使产物中残留硅量降低;同样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适当热处理制度(如分段保温、慢速升温),达到硅粉的完全氮化。在生产中批量合成了含氮量为32.5%,残留硅量为0.05%,主要为α相,含少量β相的针状、柱状的氮化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