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沙雅隆起存在海相、陆相两大天然气系统。海相天然气系统气源岩主要为海相的寒武-奥陶系,具有3套成气组合,有效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印支-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陆相天然气系统气源岩主要为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浅湖-半深湖相的暗色泥岩及沼泽相的煤系地层,具有2套成气组合,成气高峰期应在喜马拉雅晚期。  相似文献   

2.
沙雅隆起存在海相、陆相两大天然气系统。海相天然气系统气源岩主要为海相的寒武—奥陶系,具有3套成气组合,有效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印支—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陆相天然气系统气源岩主要为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浅湖—半深湖相的暗色泥岩及沼泽相的煤系地层,具有2套成气组合,成气高峰期应在喜马拉雅晚期。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天然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雅隆起存在海相、陆相两大天然气系统。海相天然气系统气源岩主要为海相的寒武-奥陶系,具有3套成气组合,有效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印支-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陆相天然气系统气源岩主要为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浅湖-半深湖相的暗色泥岩及沼泽相的煤系地层,具有2套成气组合,成气高峰期应在喜马拉雅晚期。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以轮台断裂为界,可明显划分为南部海相天然气系统和北部陆相天然气系统。海相天然气系统气源岩主要为海相的寒武—奥陶系,具3套成气组合,有效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印支—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陆相天然气系统气源岩主要为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浅湖—半深湖相的暗色泥岩及沼泽相的煤系地层,具2套成气组合,成气高峰期应在喜马拉雅晚期。  相似文献   

5.
塔西南胜利探区和参1井天然气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和参1井天然气进行轻烃分析,并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得出和参1井天然气为成熟阶段产物。该气体具有海相和陆相煤成气的过渡性特征,将其归之为海相偏腐植型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即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海相泥质碳酸盐岩是本区的一套重要气源岩。研究结果表明,和田南带确实存在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沉积发育特征与含油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经历了发旦纪一早二叠世台地和晚二登世一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两大沉积阶段, 发育了四套海相层、一套海陆交互相层、一套陆相含煤成油层、两套河湖相含音盐岩及第四纪堆积层。该区油气源宕丰富, 储盖层发育, 成油气期时空匹配合理, 形成海相、海法交互相和法相的多时代、多层系、多类型成油气组合, 具有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 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最重要的接替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苏北盆地泰州低凸起早期的古潜山勘探未能获得实质性工业油气突破,中-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前景不明。为此,在总结前人勘探实践和油气地质认识的基础上,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运用晚期(二次)生烃、晚期动态成藏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油气勘探前景,筛选并初步评价了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块,结论认为:①低凸起两侧生油凹陷具有较良好的陆相烃源供给条件;低凸起上残存有多套海相烃源层,具有现实的晚期(二次)生烃能力,可作为重要的油气源,其海相古生界泥页岩烃源岩尚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三垛期末-盐城期是海相烃源和陆相油气源的主要运移、聚集及成藏期;②发育多套储集岩,储层物性参数相对较好,属于中-较好储层,可分出孔隙、裂隙、孔隙-裂隙复合型、溶蚀孔洞型等4种基本的储集类型;③以印支-晚燕山构造不整合面上下层位为储层可以构成3种生储盖组合,中燕山期以来的陆相区域沉积盖层构筑了晚期较良好的整体封闭保存条件,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可形成陆相“新生古储”古潜山油气藏和晚期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造就的“古生古储”、“古生新储”之重建型海相油气藏及页岩气藏,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④勘探思路上应油气并举,立体勘探,以寻找古潜山披覆型油气藏和古生界构造型油气藏为主,兼探页岩气藏;⑤选区评价认为北部古潜山构造带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可作为勘探突破首选目标区带。  相似文献   

8.
李爱荣  李净红  张金功 《石油学报》2015,36(10):1199-1209,1298
中扬子西部地区经历了多旋回沉积-构造演化,纵向上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烃源岩为碳质页岩、碳酸盐岩及煤等多种岩性,多数达到了过成熟阶段,深部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均处于过成熟晚期,具有多阶段生烃、晚期原油裂解供气特征。在多旋回构造演化中,中扬子西部海相天然气呈现多源多期或同源多期混合聚集、多期调整及晚期次生变化的复杂成藏过程。基于对中扬子西部地质演化背景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区域有效主力烃源岩,从天然气组分含量、组分参数相关性、烷烃气碳同位素等资料剖析了建南气田各层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油气成藏地质及川东气区资料,厘清了建南气田海相天然气成因及气源。研究认为,建南气田海相天然气均为干气,烷烃气碳同位素呈部分倒转,发生过原油裂解供气;二叠系长兴组及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气藏气源来自二叠系烃源岩,基本没有志留系甚至更深部气源供给,由原油裂解气和多类型干酪根降解气混合聚集而成,原油裂解气占主体;志留系韩家店组气藏和石炭系黄龙组气藏属于同源不同阶段天然气混合成因,原油裂解气占主体,气源母质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碳质页岩,几乎没有受到来自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的天然气充注。因此,中扬子西部地区海相天然气勘探潜力大,尤其以保存条件较好的鄂西渝东区为主,震旦系、寒武系及志留系天然气勘探前景甚好。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天然气类型及形成条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东濮凹陷存在两套气源岩——石炭、二迭煤系和下第三系生油岩。两种气源岩中的有机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热解,形成不同类型的天然气。本文依据各气田天然气的组分特征,将天然气划分为干气、湿气、凝析气和溶解气;依据同位素组成,将天然气归因为煤成气、油成气和二者的混合气。并分析了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气源层精细识别与地化参数分析,确定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中。含藻类或含泥质碳酸盐岩、泥岩可形成有效烃源岩,平均TOC>2.50%,烃源岩累计厚度大于70 m。延安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天然气组分分析表明,甲烷平均含量为91.61%,含少量重烃、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氢气及氦气,干燥系数大于95%,为干气气藏。δ13C1为-35.6‰~-29.4‰,δ13C2为-37.8‰~-29.2‰,δ13C3为-33.3‰~-26.2‰,具有油型气特征,表明气源主要来自海相烃源岩。部分天然气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系列倒转,推断天然气可能为不同层段海相烃源岩生成气或同一层段海相烃源岩在不同成熟阶段生成气的混合。  相似文献   

11.
孔雀河斜坡维马2号气藏形成机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区垂向上有古、中、新生界三套构造层序,平面上形成巴里英-普忠-群克、龙口-维马-开屏三个大的鼻隆,存在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和侏罗系陆相两套有效烃源岩、发育古生界、中生界多套储盖组合,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生(排)烃期时空配置良好,且保存条件有利,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条件。位于孔雀河斜坡维马2号背斜构造上的孔雀1井在志留系中途测试获得天然气流,通过分析天然气的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区天然气的形成具有多源复合、多阶段连续的特点,属腐泥型母质形成的油型气,源岩为下古生界海相沉积岩。  相似文献   

12.
依据天然气化学组分及碳、氢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研究表明,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含量介于92.60%~99.04%,平均为97.59%,干燥系数普遍高于0.990 0,平均为0.992 2,热演化程度较高;与邻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对比,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碳同位素明显具有甲烷碳同位素偏重、乙烷碳同位素偏轻的特征,δ13C1值介于-33.70‰~-28.60‰,平均为-30.88‰,δ13C2值介于-36.40‰~-28.90‰,平均为-33.11‰,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多表现为倒转分布。天然气成因鉴别及气-源对比研究表明,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为Ⅲ型和Ⅱ型干酪根生成的煤型气和油型气的混合热成因气,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及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海相烃源岩,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倒转正是煤型气及油型气混合所致。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高产富集与该区海相、陆相烃源岩双源供烃及深大断裂有效沟通海相、陆相多套优质烃源岩关系密切,沟通海相、陆相烃源岩的通源断裂在该区天然气成藏富集及后期调整改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地区陆相层系天然气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四川盆地通南巴构造陆相层系天然气组成特征比较复杂,气源方面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成藏时间尚不明确。在对川东北地区典型气藏地质特征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剖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通南巴构造陆相层系天然气的气源及成藏期次。结果表明,研究区陆相层系天然气以烃类化合物为主,非烃含量低,甲烷含量在95%以上,为海相、陆相气源的混合气,主要来源于陆相地层须家河组及自流井组烃源岩的贡献。通南巴构造陆相层系不同含气层段总体经历了2期成藏事件:(1)须家河组在中侏罗世早期至晚侏罗世中期、早白垩世中期各经历一次成藏事件;(2)自流井组在中侏罗世早期至晚侏罗世早期、早白垩世各经历一次成藏事件。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区块石油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区块发育寒武系 -奥陶系海相和侏罗系陆相两套有效烃源岩构成的复合含油气系统 ;中生界以断裂背斜构造圈闭为主 ,成排成带展布 ;古生界以大型鼻隆背景之上的断背斜、构造岩性、地层不整合圈闭为主 ;控制油气垂向运移的通源断裂发育 ,圈源时空有效配置 ,燕山晚期 -喜山期构造变形微弱 ,有利于油气藏保存。区块内存在三类不同成藏组合的勘探领域 ,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的成因判识方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气既可来源于干酪根的裂解气,也可来源于原油的裂解气。对于腐泥型有机质,绝大部分天然气是来自源岩生成的原油裂解气,只有部分来自干酪根的裂解气,因此天然气气源研究不仅要指出来自哪套源岩,还需指出它的成因,尤其是高演化地区天然气气源研究。该文以塔里木盆地海相腐泥型天然气为例,根据天然气组成ln(C2/C3)与(δ13C2-δ13C3)以及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判识其成因。塔北地区的干气主要为干酪根晚期裂解气,塔北英买力奥陶系及塔中石炭系的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   相似文献   

16.
新构造运动对天然气晚期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9  
天然气藏的形成是一个散失与聚集的动态平衡过程 ,因此晚期成藏更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对我国中部、西部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表明 ,新构造运动对天然气的晚期成藏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 ,主要表现在 4方面 :1晚期成盆有利于气源岩晚期供气 ,晚期快速沉降作用有利于气源岩的晚期快速熟化 ;2新构造运动为天然气晚期成藏提供了新的动力 ;3晚期圈闭的形成控制着天然气的晚期成藏 ;4晚期断裂的形成为浅层气晚期成藏提供了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17.
����ľ�����Ҫ��Ȼ���ص���Դ��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塔里木盆地内的天然气按其地化特征的差异,可分为有机气和无机气两大类;有机气又可分为海相气和陆相气。为解决不同类型天然气与地层中烃源岩的配套关系,通过应用先进的实验手段和分析技术,探讨了不同类型天然气的来源问题,得到以下认识:海相气主要分布于克拉通盆地中的塔北、塔中及巴楚地区的中生界及古生界储集层中,气源主要来自寒武—奥陶系;陆相气主要分布于前陆盆地的库车、轮台断隆以及柯克亚等地区的上、下第三系及白垩系等储集层中,气源主要来自三叠—侏罗系腐殖—偏腐殖型烃源岩。腐泥型海相气主要分布在轮南—吉拉克、英买力—东河塘、塔中主垒带及巴楚的鸟山、古董山等,气源主要来自寒武系—下奥陶统;偏腐殖型海相气主要分布在塔中北斜坡、巴楚及塔北隆起的部分区域中,气源主要来自中上奥陶统。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气源岩成烃史、古构造演化特征及天然气成藏组合、成藏期次及气藏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因气源岩有机质埋藏热演化程度与盆地中南部存在差异,并且受多期构造抬升影响,天然气运聚成藏经历了早、晚两期。其中早期成藏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具有高温高压下的近源成藏的特点;晚期随着构造活动的加剧及区域封盖层异常压力的散失,天然气向上运聚,形成穿越式成藏组合。因此,根据气藏温压特征及形成过程,将该区天然气成藏模式概括为高温高压、高温低压及温压调整定型3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为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柴西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及目标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新近系油气资源丰富,但天然气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为了推进研究区天然气勘探新局面,以源-盖控烃、构造-储层-圈闭控藏的选区评价思路为指导,综合运用实验分析、盆地模拟及地质评价技术,研究气源岩、储集层、圈闭、盖层及保存条件等特征,并提出有利勘探目标。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地区气源岩(Ro≥0.8%)有5套,主力气源岩为E32和N1,具有明显晚期生烃特征,主要分布在柴西北及靠近茫崖凹陷的柴西南局部地区,面积约为4 743.40 km2,生烃总量约为1.17×1012m3;柴西地区储层分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岩性致密,物性变化较大;柴西地区存在2套区域性盖层,深层盖层保存条件好,浅层盖层保存条件差;有效气源岩区深层主要以E31、E32晚期(断)背斜及断鼻等构造圈闭为主,与生气期、成藏期及保存期时空匹配一致。在此基础上,优选了狮子沟-干柴沟、咸水泉-油泉子-黄瓜峁和南翼山3个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明确了12个有利圈闭和3个较有利圈闭。研究结果对柴西地区天然气的深入勘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扬子陆块中、新生代宏观构造演化和变形的差异制约着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差异成烃演化和成藏流体源类型。为揭示这一关系,通过对该区自印支期以来构造演化的分析和差异构造变形的解析,以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为关键构造变革期,将其分为4类构造形变区,并相应建立了中、新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过程。据研究结果认为:①上扬子四川盆地持续埋藏-晚期隆升的构造变形使得成烃演化具有完整的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成藏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原油裂解气和沥青裂解气;②上扬子北缘和西缘差异隆升-推覆埋藏构造形变区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在推覆体上、下盘发生分异,下盘成藏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上盘为残留烃源;③中扬子强烈隆升-海相暴露形变区海相烃源岩自印支期末进入热裂解阶段,早燕山期末以来,烃源岩生烃停止,成藏流体源为残留气态烃源;④下扬子和中扬子强烈暴露-断陷埋藏形变区关键的成烃演化为晚燕山期以来的二次生烃,成藏流体源为二次生烃和残留烃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