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lanning》2014,(7)
<正>先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在桥梁空心板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先张法施工工艺以其造价低,质量稳定,宜于工厂化制作,可以批量生产,周转速度快等优点,值得今后推广应用。先张法的长线生产在张拉台座上完成,构件在固定的台座上生产、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混凝土浇筑、养护和预应力筋的放张等均在台座上进行,因此台座要承受全部预应力筋的张力。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免在张拉时产生结构破坏,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免受力后产生变形、滑移而使预应力减少,甚至发生倾覆。  相似文献   

2.
唐智 《山西建筑》2006,32(2):146-147
根据实践经验,介绍了长线台座的设计基础,从设备选用、钢绞线的张拉方法、混凝土的浇筑、预应力筋的放张方法阐述了先张法预应力梁长线台座的施工技术,并提出了质量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烟青一级公路岙兰路立交桥施工,需130块14m预应力空心梁,现场采用台座式长线先张法生产的实践,就施工工艺、台座设计与制作、预应力筋张拉及钢筋骨架绑扎、模型制作、构件成型与抽芯、断筋放张、安全生产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在公路桥梁建设中,跨径大于10m的中小桥梁上部结构基本采用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在预制场中一般采取集中预制,因此先张法张拉台座的结构设计是重要的一环。本文结合在中山市岐江公路桥梁预制标工程实例,依据先张法空心梁施工原理,对张拉台座进行了结构设计,通过张拉台座受力检算,优化结构尺寸,尽可能的降低了建设成本。现将本工程先张法预制梁张拉台座结构设计方案及受力检算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在公路桥梁建设中,跨径大于10m的中小桥梁上部结构基本采用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在预制场中一般采取集中预制,因此先张法张拉台座的结构设计是重要的一环。本文结合在中山市岐江公路桥梁预制标工程实例,依据先张法空心梁施工原理,对张拉台座进行了结构设计,通过张拉台座受力检算,优化结构尺寸,尽可能的降低了建设成本。现将本工程先张法预制梁张拉台座结构设计方案及受力检算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唐浩先 《四川建筑》2007,27(4):167-169,171
通过对32 m大吨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整孔预制制梁台座及施工工艺两个部分的研究,完成了52 000 kN张拉力的32 m先张箱梁制梁台座和张拉体系设计,形成了"千斤顶单根初调,整体终拉,整体放张,螺栓支撑跟进保护"的张拉放张施工工艺以及液压内模和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该项技术在合宁铁路3孔先张法试验梁中得到成功应用。大吨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整孔预制施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英 《山西建筑》2014,(7):175-177
以具体工程为例,对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张拉台座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着重从张拉台座尺寸及混凝土标号、张拉台座的受力计算、张拉台座配筋设计方面作了阐述,并论述了其施工技术,得到了佳的施工成果。  相似文献   

8.
吴公清 《建筑知识》2014,(9):447-447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后张法预应力和先张法预应力。后张法预应力具备曲线配筋,不需要永久性的张拉台座,张拉设备较为简单,在施工现场得到普遍推广,具备一定的优势,故在市政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预应力张拉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形成原因,在施工技术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30 m跨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简支梁的预制,文章提出了一个由重力式台座、钢结构反力架和水平支撑梁等组成的张拉反力系统,并介绍了折线先张法标准梁预制的施工要点。实践表明,该施工方案能够满足先张法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预应力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可为同类型公路桥梁结构的预制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先张法生产多孔板,预应力是这样建立的:在台座上先张拉钢筋,然后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70%设计强度后放松预应力筋,由于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已经产生足够的粘结力,当钢筋回缩时便挤压混凝土,使混凝土得到预应力。  相似文献   

11.
光纤传感器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当前混凝土结构发展的主要方向.估计预应力损失值,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以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为例,分析了目前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存在的安全问题,指出了大型结构关键受力构件长期监测的重要性.介绍了光纤传感器埋入混凝土的应用,并尝试用光纤传感器测量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预应力损失值.测试工作是在特制的模拟构件上完成的,结果表明:光纤传感器可用于工程中预应力损失值的测定,钢绞线上的瞬时预应力损失值与钢绞线布设的方式有关,污水池钢绞线的预应力瞬时损失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12.
静压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晋濮 《山西建筑》2007,33(5):225-226
对静压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概念、性能及特点进行了介绍,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阐述了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检测、施工程序、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提出该方法适用范围广泛,符合绿色环保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何增 《山西建筑》2007,33(30):178-179
针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出现竖向裂缝的现象,结合安阳至南乐高速公路实际施工,就其产生原因从原材料、设备、施工工艺、混凝土自身应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裂缝预防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空心板的预制质量。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孔道真空辅助压浆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新 《山西建筑》2008,34(14):150-151
通过桥梁后张法预应力孔道真空辅助压浆的工程实践,介绍了预应力孔道真空辅助压浆的工艺原理、工艺操作及应用效果,以完善该技术,确保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后张预应力结构耐久性,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通过对传统压力灌浆缺陷的分析,论述了真空压浆的必要性,给出了真空压浆施工工艺,浆体一般配比及工程应用实例与施工注意事项.该技术的应用保证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可有效预防预应力筋锈蚀,能提高板梁使用寿命.真空压浆技术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混凝土目前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压缩、徐变、钢筋的应力松弛等因素会导致预应力筋预应力的损失。当预应力筋中的预应力损失过大时,建筑物的破坏将是无先兆的,破坏性很大,因此对在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进行检测,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和检测的一个重要课题与难点问题。本文以梁的动力试验为基础,结合损伤理论的相关知识,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自振频率与预应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罗天福  郝明芳  李豪 《山西建筑》2007,33(10):187-188
结合工程实践,对先张法的施工工艺流程及具体的工艺操作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钢绞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质量控制及裂缝控制进行了分析论述,以保证其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8.
深港产学研基地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宝奎  李晓明 《建筑技术》2006,37(4):263-265
深港产学研基地工程采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具有跨度大、断面小、技术复杂等特点。施工中千斤顶实施上压一下拉相结合的加荷方法,千斤顶加荷速度为5t/min。拆模后结构出现了反拱,存储了应力和挠度,混凝土裂缝符合规范要求,解决了高跨比达到1/23的混凝土梁的变形和裂缝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部分包裹混凝土(partial encased concrete,PEC)柱-钢梁有限长度预拉杆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中间层抗震机理,考虑耗能件形式和PEC柱布置方式,设计制作了3榀1∶2缩尺比例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试件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对试件的滞回特征、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T形件螺栓孔的合理设置可有效实现“设计地震水平下通过耗能件耗能减震,大震水平下连接转化为承压型受力模式”的设计目标;部分自复位连接预拉杆预应力决定自复位功效,而辅助耗能件仅影响其耗能发展进程; PEC柱布置方式对部分自复位功效和耗能能力影响较小,验证了卷边PEC柱较好地改善了双向刚度的差异;T形件对穿螺栓与预拉杆传力方式促使节点区混凝土更好地形成斜压带传力模式和节点加强板增强了节点区混凝土约束的双重作用使得节点区较好地达到了“强节点”抗震要求;所有试件加载至设计地震水平下层间侧移限值1/50时,其整体与层间残余侧移最大值分别为0.21%和0.11%,基本满足了自复位结构残余侧移0.2%的要求,而加载超过大震水平下层间侧移限值的1/30时,所有试件承载能力仍继续增大,其整体与层间残余侧移最大值分别为0.86%和0.42%,即所有试件层间仍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效。  相似文献   

20.
任伟 《山西建筑》2006,32(18):282-283
以简支梁为例,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梁预拱度的设置方法,从施加预应力的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与弹性模量、存梁时间等影响因素阐述了预应力预拱度的控制方法,对预应力桥梁的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