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桂林市主城区为研究区,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2010、2014 及2018 年3 期Landsat 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并采用单窗算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 根据NDVI 像元二分线性模型解算地表植被覆盖度, 最终对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及地表温度进行动态的统计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8 年桂林市主城区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 8 年共增加1. 29℃ , 且各级别温区由低温区、较低温区及中等温区转化为较高温区及高温区; 较低温区及低温区主要分布于植被及水体覆盖区域, 而中等温区、较高温区及高温区主要分布于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土地覆盖区域; 2014-2018 年, 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大幅缩减(缩减 31. 34%)主要原因在于建设用地面积的大幅增长(扩张30. 19%); 基于GEE 的随机森林算法土地利用分类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3 个时期均高于80%)。研究结果可为改善城市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桂林市制定的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合肥市为研究区,以Landsat 8影像为数据源,运用像元二分法和大气校正法研究了2020年合肥市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为负相关关系.合肥市郊区植被覆盖度每增加0.1,地表温度下降0.39℃;城区植被覆盖度每增加0.1,地表温度下降0.6℃.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表热环境季节变化及与下垫面特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揭示城市地表热环境的时空分异机制,利用遥感信息技术提取深圳市西部地区不同季节的地表温度、植被覆盖、不透水面、水分状况等下垫面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地表热环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与下垫面生物物理参数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热力景观的空间分布、强度随季节发生显著变化;不透水面指数、湿度指数与地表温度分别呈指数正相关、线性负相关且在不同季节表现稳定,而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呈非线性关系并随季节变化;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不透水面对地表温度的调节作用最大、地表湿度次之、植被覆盖最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胜利矿区近30 a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en斜率估计和M-K检验法分析NDVI变化趋势;基于像元尺度分析植被变化,研究其空间差异性;通过转移矩阵研究植被覆盖度稳定性、降雨和地形因子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近30 a胜利矿区NDVI均值呈缓慢下降趋势;(2)植被损伤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3. 02%,分布于矿业景观和城镇建设景观;植被恢复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 11%,分布于人工草场与湿地;(3)植被覆盖度不稳定,易发生转移;(4)排土场高程和坡度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坡向与植被覆盖度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研究地下采煤扰动下地表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地表植被生态管理提供科学指导。以阳泉市大阳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不同开采年份工作面为研究区,基于2009年和2019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研究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近10年来植被覆盖总体情况良好,中高植被覆盖度和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呈增加趋势;地形因子中,植被覆盖度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坡向上呈现出西北坡的最高,而东坡、南坡和东南坡的相对较低的趋势。对比2009—2019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2007年前开采的大多数工作面的植被覆盖度明显改善,而2007年后开采的工作面植被覆盖状况呈退化趋势,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恢复能力会使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因子探测结果表明:开采时间是影响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交互作用探测中,以开采时间和高程的共同作用最强,表明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协同增加了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种地表植被类型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短波地表反照率产品进行验证,并评估了雪对不同类型地表的反照率产品的影响。选取了19个AmeriFLUX站点的实测反照率数据对2005年的MODIS短波反照率数据进行验证,站点涉及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地、湿地、灌木林和农田6种植被覆盖类型。结果显示受雪的影响时,每种植被类型的反照率产品质量都有所下降,其中常绿针叶林受影响最大,其反演误差、均方根误差、标准差从-0.002 3、0.023 0、0.011 4增至0.0825、0.108 5、0.086 6。综合所有数据,受雪的影响总的反演误差绝对值从0.020 6增至0.035 5,均方根误差从0.057 2增至0.121 7,标准差从0.053 9增至0.187 0。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表覆被类型变化影响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研究城市地表覆被类型与城市冷/热岛格局的相关关系,对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landsat8影像数据,提取南京市4种主要地表覆被类型(水体、植被、不透水面、建筑)的参数;同时利用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分别从像元(小)和市、区级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漓江流域近 15年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以 1991、2000、2006年 3个时相的 TM/ETM+影像为基础,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对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分析了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研究区地质数据,进一步分析地质条件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991—2000年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表现为高和较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中度、较低和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2000—2006年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略有降低,表现为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较高和中度植被覆盖区增加,较低和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②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非岩溶区的平均植被覆盖度高于岩溶区,两者的变化趋势与流域整体变化基本一致;③从空间分布上看,1991—2006年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获取神东矿区地表温度长期变化趋势,提取其地表温度突变特征,以2000—2018年16 d地表温度最大值合成的MOD11 A2为数据源,对神东矿区地表温度进行回归分析,拟合其时序变化趋势,并利用BFAST算法(breaks for additive seasonal and trend)提取地表温度突变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大突变发生时间和突变幅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叠加统计方法分析地表温度突变与土地覆被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8年,由于神东矿区整体植被覆盖度增加,矿区内98.63%的区域地表温度呈下降趋势;露天采区地表温度突变比例高于井工采区,露天采区和井工采区内地表温度突变面积占比分别为34.66%和19.02%,归因于露天开采比井工开采对地表扰动更加剧烈;土地覆被变化引起地表温度突变,地表温度突变方向和幅度取决于土地覆被变化的类型、规模等.研究结果可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漓江流域近15年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以1991、2000、2006年3个时相的TM/ETM+影像为基础,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对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分析了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研究区地质数据,进一步分析地质条件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991—2000年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表现为高和较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中度、较低和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2000—2006年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略有降低,表现为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较高和中度植被覆盖区增加,较低和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②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非岩溶区的平均植被覆盖度高于岩溶区,两者的变化趋势与流域整体变化基本一致;③从空间分布上看,1991—2006年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根据自由曲面以及曲面造型的原理,结合UGⅡ三维造型CAD软件的自由曲面造型的方法,阐述对于外部形状复杂的全顺汽车高顶蓬三维造型CAD的全过程,包括合理划分曲面片,前、中、后三部分曲面片设计,实体模型设计以及在造型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并由此得出完成复杂自由曲面造型设计的三个结论,可供工程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由已知椭圆和平行于该椭圆主轴的一条空间线段为条件,生成直纹四次曲面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接触式量仪测量曲面,通常得到的测量数据是实际曲面的等距曲面。等距曲面的一般理论是CAGD中有待探索的热门课题,螺旋面却是一个简单的特例;螺旋面的等距曲面也是螺旋面。本文作者运用螺旋线的偏置曲线的理论证明这个命题。以此为依据可使螺旋面测量数据的处理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25℃时不同浓度下C_(12)H_(25)(OC_2H_4)_4OH、C_(12)H_(25)(OC_2H_4)_8OH水溶液及其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误差为±0.3mN·m~(-1)。 根据物理漠型导出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平均标偏为0.3mN·m~(-1)。 用表面热力学方法求得表面层中不同表面活性剂分予间的作用参数β=-0.3584,由此反算出表面相摩尔分数,比Rosen的计算方法好。还能在胶束形成之前的整个实验浓度范围内,只需本体相浓度和表面张力数据,可算得表面相摩尔分数和表面过剩量。  相似文献   

15.
为模拟服装曲面的形成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描述衣料类柔性曲面变形过程的方法。应用该种方法,给出了模拟百褶裙形成过程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技术的统一曲面模型,它将NURBS曲面和解析曲面在方法上统一起来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有关曲面造型的所有问题(如曲面的编辑、修改,曲面的求交、裁剪、过渡和偏置等运算)都得到了简化,且在方法上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7.
曲面的可展化即用可展曲面来逼近不可展的复杂曲面,其理论基础是可展曲面的特性。本文通过可展曲面的微分不变量,导出可展面的曲率线与曲率特征,并以锥面和切线曲面为例阐明这些特性的几何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锈钢表面处理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概括介绍了不锈钢表面处理的现状及目前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分析了现有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的优点和缺点,指出着色不锈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激光表面处理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将成为现代不锈钢表面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种等距曲面求交的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参照了等值线的方法,采用先确定交线拓扑结构,然后进行跟踪的方法,来进行参数曲面的等距曲面鲁棒、精确和高效的求交计算,采用该方法,可以直接得到交线在两张原曲面参数域上的轨迹,而不需要进行等距曲面的逼近或从三维交线反求参数域上的轨迹,并且交线都以定义在[0,1]上的参数曲线的形式给出,数值实验证明,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等距曲面求交的子环遗漏、分支跳跃、乱序跟踪等问题,精确鲁棒地计算出交线。  相似文献   

20.
曲面的可展化即用可展曲面来逼近不可展的复杂曲面,其理论基础是可展曲面的特性.本文通过可展曲面的微分不变量,导出可展面的曲率线与曲率特征,并以锥面和切线曲面为例阐明这些特性的几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