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新 《设计通讯》2005,(1):44-50
结合矿业公司杏山采区的生产实际和资源状况,论述了转地下开采的紧迫性和合理性。通过多方案比较,推荐竖井多水平开拓方式和VCR采矿方法,并简单测算了矿井的投资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陈光富 《黄金》2009,30(7):23-26
结合杏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设计,介绍了杏山铁矿转地下开采过程中露天生产、挂帮矿体开采、深部矿体开采在时空关系、产量衔接、开拓系统、采矿方法、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设计实践,技术方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了印度铁矿资源特点与分布、铁矿开采与出口等情况。也介绍了印度外国投资政策,以及在印度开矿及建厂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牛苦头矿区的矿石类型及其资源储量、矿床特征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分析研究,提出该矿区采用露天与地下联合顺序开采方式是合适的,且经济优势明显。并结合矿区实际,阐述了露采和地采主要技术方案的确定方法及思路,并提出了几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从理论上为牛苦头矿山今后开发建设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谢文兵  刘文 《甘肃冶金》2007,29(2):40-41
本文简述了占卜扎勒铁矿概况,采用合采矿块浅孔留矿法等采矿方法,改善生产安全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铜山铜矿床属于规模大但铜元素品位低的斑岩铜矿床。初期进行露天开采,后转入地下开采。本文主要叙述了铜山铜矿初步的开采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在科学分析采场布局的基础上,借助矿床三维建模技术,建立起具有国内矿山先进水平的雕刻法三维实体矿体地质模型,拓展了对矿体空间形态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利用三维矿床模型创造性地采用几何定界法,并结合浮锥排除法重新圈定露天开采境界,同时,对开拓运输系统进行优化调整,大大提高了资源开发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10.
张明 《新疆钢铁》2014,(1):41-43
文章分析了敦德铁矿阶段运输方案面临的现实。通过综合考虑矿山产能平稳过渡、建设投资、运输成本、生产安全等因素,对矿山阶段运输方案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1.
陈龙 《中国金属通报》2020,(2):255-255,257
青河县砂铁矿的开采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导致沙尘密布,环境恶劣。通过对砂铁矿采区现场实地调查,分析了砂铁采区现状分布特征及其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因地制宜,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为砂铁矿采区生态地质环境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焦满岱 《甘肃冶金》2009,31(2):47-48
介绍了阿尔哈达铅锌矿矿体开采技术条件,经过对多种采矿方法的分析与对比,选择出适合该矿的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深孔微差爆破一次形成切割天井,加快采矿强度,确保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深孔微差爆破一次形成切割天井,加快采矿强度,确保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深孔微差爆破一次形成切割天井,加快采矿强度,确保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深孔微差爆破一次形成切割天井,加快采矿强度,确保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安徽某铁矿的铁矿物和脉石特点,采用阶段磨矿→重选→强磁→反浮选联合工艺流程,依据粗选的侧重点不同,选择三个较佳的方案进行对比试验。其试验结果都能获得品位66%、回收率81%以上的铁精矿。通过对成本、分选效率和稳定性等因素进行比较,最终选择推荐应用于选厂设计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8.
余斌 《中国钼业》2007,31(3):3-5
北沟采区范围内1号矿脉为主矿体,保有储量260万t,平均品位0.34%,钼矿平均厚度为3~6 m,围岩陷落角上、下盘均为65°。为充分回收利用国家宝贵的矿石资源,积极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北沟采区1号矿脉资源特点,研究制定了资源开采工程技术方案,并详细进行了技术论证和经济分析,以确保该部分矿产资源能安全高效地获得回收。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万t级超深金矿扩建工程,提出了3种开采方案,从资源分布、合理服务年限、提升运输及充填排水设备可靠性、建设周期、建井技术及施工装备水平、投资、成本效益等方面对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充分考虑深井开采的高温、岩爆预防所带来的施工难度等影响因素,通过综合分析比较,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石墨被国际公认为是“21世纪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战略资源”。我国2016年将晶质石墨确定为战略性矿产,因此对石墨矿的开发显得势在必行,本矿山年产80万t石墨矿,文章主要叙述了本矿初步的开采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