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更清楚和准确了解材料微波加热行为,提出了球形陶瓷材料微波加热升温过程的一个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隐式格式推导了离散方程,通过编程进行了数值迭代计算,得到了Si C陶瓷球加热升温过程动态温度曲线,并分析了其加热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材料热导率和微波功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微波体积加热效应决定了物体内部温度分布比较均匀;与普通加热方式不同,微波加热的物体内部温差随时间逐渐增加,加热初期温差比较小,这一特性决定了微波加热特别适合快速加热;对每一微波功率,有一个最大稳定温度值,因此烧结不同材料,所用微波功率应不同。材料热导率越大,物体内部温度分布越均匀,但能达到的稳定温度越低;微波功率越大,物体能达到的稳定温度越高,但物体内部温度均匀性越差,因此,为保证材料均匀烧结,不宜用大功率。 相似文献
3.
4.
根据热传递理论,对夹套高温烟气加热的流化床气化炉内煤颗粒的升温过程进行了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颗粒的总体升温速率越高,颗粒升至床温所需的时间就越少;提高流化速度,有利于颗粒的升温,但是影响较小;颗粒粒径对颗粒的升温影响很大,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煤颗粒达到床温所需时间急剧下降。当粒径小于1mm,床温为700~1100℃时,颗粒内部能够在1s左右达到等温,3~5s后颗粒温度能升至99%床温。 相似文献
5.
6.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course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polypropylene (PP) degradation in supercritical water was investigated for developing a process of recycling waste plastic. A group of experiments was carded out in a reaction system at a pressure of 26MPa, temperature of 380℃ or 400℃ for 30min, 70min, and 120min by Course One (the increasing course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s via gaseous regions to supercritical regions), and the other group was carried out at corresponding holding conditions by Course Two (the increasing course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s via liquid regions to supercritical regions). The time of the increasing courses was about 30min. Products were analyzed by Ostward-type viscometer, gaseou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ers (GC/MS).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ifferent increasing cours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ould give rise to different results, although they were treated under the similar holding condition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Course Two was more effective on PP degradation in supercritical water. 相似文献
7.
我厂的生料粉磨采用了以MPS3150立式磨为主机的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在入磨原料的配料组成上,初期采用石灰石,粘土和铁粉,但随着生产的进行,配料上又不断采用了粉煤灰,铁矿石,矸石,硅石,增钙渣等多种原料,这样入磨的物料就比较复杂。块状料,粉状料及易磨性差的料等,而且受天气、贮存影响,水分也有波动,这样就给系统的操作上带来了影响。针对具体情况我们采取了相应措施,使立式磨稳定,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8.
针对循环式分解炉物料循环特征,通过建立系统的物料平衡及物料中CaO平衡数学关系式,推导出分解炉物料循环率对最终分解率影响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进而分析了循环率及预热分离器分离效率对分解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升温速率及热解温度对煤热解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煤热解过程中升温速率及热解温度对热解产物分布及热解过程吸热量的影响,采用热重和热红联用技术对煤热解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和热解温度对煤热解过程的气态产物分布的影响,并对所产生的焦炭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的整个热解过程的吸热量随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减小;煤热解产生的焦油组分含量包括芳香族、脂环族和脂肪族含量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热解温度随升温速率的增加产生滞后现象,但是煤热解产生的煤气成分随着升温速率增加而急剧释放;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焦炭结构逐渐致密,裂纹及裂缝产生,芳香晶核增大,同时焦炭中的氧和氮含量由于含氮和含氧化合物的继续分解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物料在回转窑内传输过程是由其在表面层内滚落运动和固定层内回转运动组成的这一特征 ,从散体运动的机理出发继承和发展了回转窑单颗粒轨道模型 ,并首次采用统计平均分析和受力矢量分析研究了窑内颗粒的运动轨迹 ,从而得出了平均停留时间 (MRT)和体积流率 (MVF)的简化模型 ,结合试验采取修正系数εt 和εf 完善了模型对非均质物料 (如城市垃圾 )、内构件等工况的适用性 ,同时对本文模型和几种已有的计算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 ,最后提出了回转窑热解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的优化模型 .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变换系统氮气加热炉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维护解决方案,探索出一条合理应用氮气加热炉的有效途径,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13.
14.
蓄热式连续推钢加热炉内钢坯加热过程动态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商业软件CFX4.3和自编程序,建立了一套CFD模拟系统,并以新钢公司80 t/h蓄热式加热炉为对象,对其进行适当简化的三维动态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钢坯在炉内的加热过程,并与生产记录数据和现场测试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蓄热式加热炉能获得较好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钢坯出炉前温度达到1460 K以上,钢坯内各节点的温差不超过10 K,基本满足高效、低耗的钢坯加热工作需要. 但本研究的蓄热式加热炉在生产条件下的温度制度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钢坯离开加热段进入均热段时其表面平均温度为1350 K左右,均热段大部分时间内钢坯仍在被加热,影响均热效果,在今后设计和操作加热炉时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针对发生腐蚀的重整四合一加热炉出口集合管盲板结构进行优化分析,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不同处理量下的出口集合管盲板结构和改进结构,对比分析速度失量图和涡量图,得出优化后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出口集合管端部腐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橡胶粒子尺寸为64~420 nm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然后将其与SAN-T树脂熔融共混制备橡胶质量分数为15%的ABS树脂.研究了橡胶粒子尺寸对ABS树脂力学性能影响和材料内部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粒子尺寸的增加ABS树脂的冲击韧性提高.当橡胶粒子尺寸在320 nm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ABS树脂的综合性能达到最好.粒子尺寸在64~110 nm时,橡胶粒子在基体内部发生团聚,材料发生脆性断裂.当橡胶粒子尺寸在216~420 nm时,材料主要以韧性断裂为主,发生脆韧转变.具有双峰分布ABS-110nm/ABS-275 nm共混物大、小橡胶粒子间发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