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量化表征SBS改性沥青网络化程度,确定控制其高温性能的形态学参数,采用荧光形态学方法、多重应力蠕变回复试验、频率扫描试验分别对5种掺量、6个剪切时间的线型SBS改性沥青在64℃下的荧光数字图像、不可恢复蠕变柔量、频率敏感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大改性剂掺量、延长剪切时间,SBS改性沥青高温流变性能得到改善。SBS掺量低于5%时,仅靠延长剪切时间无法形成网络结构;相同剪切时间下,增大SBS掺量即可形成网络结构。本文选取图像连通域和面积比率共同描述SBS改性沥青的相态变化特征,并建立了流变指标与形态学参数间的关系模型,为直接利用形态学方法预估、评价改性沥青高温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值方法的竖井光面爆破参数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面爆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竖井开挖施工中.目前,光面爆破参数主要采用基于现场统计分析的经验法确定.运用有限元动力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超深竖井光面爆破不同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模拟结果,确定最佳光面爆破参数.同时,将模拟结果与经验法确定的参数进行了对比.最后,将经验法与数值法分别应用于洞宫山隧道通风竖井光面爆破的参数确定中.结果表明:经验法场地适用性较差,数值方法确定的光面爆破参数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罗驰    杨新安    李坤  王斌  肖承倚 《振动与冲击》2020,39(2):262-268
隧道爆破振动动应变测试可以直接反映岩体或支护结构的应力状况,明确爆破冲击对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的扰动情况,对隧道近区爆破有重要意义。以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项目为依托,通过对测试系统的减振保护和连接加固来改进现场爆破动应变测试环境,较准确地测出现场隧道初期支护的爆破振动动应变,给出隧道爆破动应变在隧道迎爆侧及背爆侧、隧道环向及纵向的分布规律。结合爆破振速监测,研究爆破动应变与振速的相关性,提出一种在建隧道结构允许振动速度标准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基于现场实测得到爆破动应变与振速的相关性及隧道结构允许动应变来计算确定。研究表明:隧道初期支护现场爆破振动动应变测试是可行和可靠的;隧道初期支护迎爆侧的动应变比背爆侧大,沿隧道环向的动应变比沿隧道纵向大,隧道交叉口区域的纵向动应变显著增大;爆破振动速度与动应变存在较好的正线性相关性,即动应变越大,振动速度越高;该方法能确定在建隧道结构的允许振动速度,并为在建隧道的爆破振动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飞机机翼的墙腹板广泛采用复合材料波纹板结构,该结构在剪切载荷作用下的屈曲可靠性是其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基于波纹板等效拉伸和弯曲刚度模型,采用Ritz法和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复合材料波纹板临界剪切屈曲载荷的计算方法;充分考虑复合材料属性及外载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采用区间向量实现不确定参数的定量化;借助参数顶点法确定屈曲载荷因子的上下界,提出了剪切载荷作用下屈曲可靠性的区间分析方法;利用区间可能度指标刻画剪切屈曲可靠度,建立了含不确定参数的复合材料波纹板区间可靠性优化模型。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与有限元方法(FEM)相吻合,优化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区间可靠性优化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爆破损伤范围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采取何种爆破技术,爆破对开挖轮廓线以外的保留岩体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确定这一损伤范围具有十分重大的工程意义。本文分析比较了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广的几种爆破损伤确定方法,指出了质点峰值振动速度方法确定岩石爆破损伤的优越性;导出了基于质点峰值振动速度的岩石爆破中岩体损伤范围的计算式,并利用该方法得到了龙滩地下厂房开挖过程爆破对边墙保留岩的损伤范围。计算结果证明实际工程所采用的保护层厚度和钻爆参数的合理性,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本文所采用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用普通爆破破碎切割法拆除钢结构炼钢高炉的成功经验。探讨了拆除方案的选择,爆破剪切切口参数、药包计算及起爆网路设计的优化,为实施类似钢结构特种切割拆除爆破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丁  王秋旭  史荣生 《工程爆破》2009,15(4):44-46,57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用普通爆破破碎切割法拆除钢结构炼钢高炉的成功经验。探讨了拆除方案的选择,爆破剪切切口参数、药包计算及起爆网路设计的优化,为实施类似钢结构特种切割拆除爆破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岩质基坑边坡的加固措施常采用全长粘结式锚杆。为了研究在爆破动荷载作用下的锚杆加固效果,根据南溪长江大桥北岸锚碇基坑北侧边坡的爆破开挖情况,采用FLAC3D对基坑边坡加设锚杆前后的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应用Bishop-拟静力法计算基坑边坡的动力稳定性系数。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加设锚杆后可以改善边坡的应力分布,减弱边坡坡脚处的应力集中现象,防止由于应力集中而导致的局部破坏;在爆破动力作用下,锚杆的轴力和砂浆剪应力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增大的速率基本相同;加设锚杆后边坡的动力稳定性系数由0.98提高到1.33,提升幅度为36%。  相似文献   

9.
深井矿山开采条件下,地应力环境更加复杂,为研究高应力围压对爆破破岩效果的影响,采用ANSYS/LS-DYNA分析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设定开采深度H分别为1000 m、2000 m和3000 m三种方案,开展三向围压下岩体爆破损伤范围数值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同岩石和爆破参数条件下,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围岩压力随之增大,围压总体上对爆破损伤范围起到抑制作用,使得装药区的爆破损伤体积由H=1000 m时的2.21 m3降低至H=3000 m时的0.52 m3,降低幅度达到76.5%;且对拉伸破坏的抑制效果更明显,岩体爆破损伤类型由拉伸破坏逐渐向剪切破坏转化。高围压条件下,岩体的围岩约束作用增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爆破难度,但超过一定范围易于诱发岩爆事故。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电子雷管起爆的参数计算方法是爆破控制精准化和智能化的基础,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以重庆观音桥隧道为研究背景,提出了精确确定电子雷管爆破参数的多因素耦合法,其特点是基于多个爆破参数间复杂的耦合关系进行爆破参数设计。研究表明:不同药量的最优微差时间不同,爆破孔数对最优微差时间及对应最大合成振速有显著影响;采用该方法确定的试验隧道最优爆破参数为8孔逐孔掏槽、1.4 kg单孔药量、5 ms孔间延时。现场设计孔间延时为5 ms和8 ms的两组掏槽爆破试验,分析了两种孔间延时掏槽爆破的第二临空面形成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短延时掏槽爆破而言,即使未形成第二临空面,采用多因素耦合法,通过最大程度的波形异向相消,也可以实现较好的降振效果。对比多因素耦合法与半周期错相减振法,后者计算的孔间延时不能确保是最优微差时间,可能造成合成振速偏大。当需要严格控制爆破振动时,通过多因素耦合法可以实现爆破参数的精确设计。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amination of moving‐boundary temperature control problems. With a moving‐boundary problem, a finite‐element mesh is generated at each time step to express the position of the boundary. On the other hand, if an overlapped domain, that is, comprising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 meshes, is prepared, the moving boundary problem can be solved without mesh generation at each time step by using the fictitious domain method. In this study, boundary temperature control problems with a moving boundary are formulat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the adjoint variable, and the fictitious domain methods, and several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张淑兰  李红  俆李军  王昌 《材料导报》2018,32(Z1):419-422, 438
本工作分别利用热膨胀法、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及高温激光共聚焦原位观察法分析检测微合金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产生的铁素体相变以研究各种测试方法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热膨胀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及高温激光共聚焦原位观察法均可用于铁素体相变起始温度测量,但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的珠光体相变热信号较热膨胀法测量的珠光体相变体积信号强,且实验结果重复性好;热膨胀法能更直观地表现相变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高温激光共聚焦原位观察法尤其适合于观察能够引起表面浮凸的相变及其对应的相变过程,包括相变起始形核位置及相变所需时间等。差示扫描量热法与高温激光共聚焦原位观察法相结合可全面描述相变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磁性法测定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并研制了一种基于磁性法的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测定装置。该测定装置可以实现换向法、甩脱法和动态法等3种残余奥氏体含量测定方法,其中换向法和甩脱法以不同方式静态测定残余奥氏体含量,动态法能够在试件拉伸过程中连续、快速地动态测定残余奥氏体含量与应变的对应关系。该测定装置以LabVIEW为平台,构成了虚拟仪器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了可视化操作、自动测量、曲线显示和数据保存等功能。使用该装置采用3种方法分别对M50NiL轴承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测定装置能够精确地测定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  相似文献   

14.
石墨烯以其高强度、高导电性、极轻薄等优势,使其在电子、航天、军工、生物、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和竞争焦点。石墨烯的制备是石墨烯走向应用的关键,如何大规模制备高质量、大尺寸、低成本的石墨烯是产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近些年在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方面取得的进展及优缺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PN的并行程序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分析了并行程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行程序设计的若干Petri网方法。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助于减少或避免一些逻辑错误的出现,从而减轻了程序验证的负担。最后通过例子显示了这些方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混沌映射不变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地研究了计算混沌映射不变分布的几种数值方法.结果表明,公式法适用于类似抛物线映射简单类的情况;直方图法适用于统计样本较大的情况;特征向量法适用于统计样本较少,但转移概率已知的情况。以logistic map混沌映射为例作了仿真,计算机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纳米氧化铟的基本性能,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用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阐述了目前纳米氧化铟制备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纳米氧化铟的应用领域,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SiC预制件,分别采用阿基米德法、质量体积法和压汞仪法测试了其孔隙率,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阿基米德法测试结果偏小,这是因为此方法测量的是孔径较大的气孔的显气孔率;质量体积法与压汞仪法测试结果较为接近。比较AlSiC复合材料中Al合金体积分数和3种方法的测试结果表明,质量体积法测试结果与Al合金体积分数最接近,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孔隙率测试方法。进一步探究了预制件孔隙率与造孔剂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造孔剂含量较少时,孔隙率增加不明显,当造孔剂含量高于5%时,随着造孔剂含量的增加,孔隙率大体上呈线性增加趋势。当造孔剂含量为14%时,孔隙率近40%,完全满足后续渗Al需要。  相似文献   

19.
郑德宏 《包装工程》2019,40(20):175-180
目的 从用户经验中探寻用户内心隐性知识,从隐性知识中提取符合产品主题的用户需求特征和产品设计特征。方法 将扎尔特曼隐喻提取技术(ZMET)融入设计流程,从受访者提供的与主题相应的经验或事物中,通过深度访谈技巧提取用户内心隐性知识,结合手段目的链理论,将隐性知识分类整理为产品属性、使用结果、价值三种构念类型,再按照特征分类框架,将构念分类整理为需求层次、需求特征和设计特征,最后将设计特征与设计元素联接。总结流程,提出设计对话框架,即准备要素、特征隐喻提取、特征分类、设计元素联接,并进行设计实践应用。结论 通过设计实践,证明基于ZMET的设计对话框架可深入挖掘用户内心的隐性知识,为用户体验设计提供有情感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直接氮化法和碳热还原法是现代规模化制备AlN陶瓷粉体的主要方法。本文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这两大类A1N粉体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今后A1N粉体制备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