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临  张宇 《化肥工业》2015,(2):62-63,77
简要介绍了锅炉烟气氨法脱硫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针对烟气氨法脱硫装置运行中存在的脱硫塔出口压力数据不正常、脱硫塔出口烟气温度低于设计值、理论计算氨耗与硫酸铵产量略有出入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氨法脱硫装置投运后,环保效果显著,不产生二次污染,无新增污染源;利用废氨水将烟气中的SO2回收并资源化,减排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韩微  张国平 《云南化工》2022,(1):117-121
通过对氨法脱硫系统烟气拖尾成因的研究,分析了造成氨法脱硫烟气拖尾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简要介绍了氨法脱硫烟气拖尾的解决思路,并对改造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
氨法烟气脱硫可行性分析及工业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比较几种湿法烟气脱硫方法。分析氨法烟气脱硫的可行性及氮肥厂采用氨法脱硫的优势。介绍了氨法烟气脱硫的工艺流程,操作运行及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由基接枝聚合方法,以肉桂酸(PCA)对醋酸纤维素(CA)进行接枝改性,得到接枝产物(CA-g-PCA),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制得的CA-g-PCA添加在卷烟嘴棒中,研究CA-g-PCA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氨的影响及其对氨的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CA通过自由基聚合成功接枝到CA上;CA-g-PCA对氨存在特异性吸附,随着PCA接枝率的增大,主流烟气中氨释放量出现先减小后不变的趋势,当PCA接枝率达24.9%时,氨释放量的降低率达17.5%,之后随着PCA接枝率的增加,吸附达到饱和,氨释放量不变;CA-g-PCA吸附氨后,CA-g-PCA与氨存在氢键,同时可能发生了酸碱作用;CA-g-PCA对主流烟气中氨的选择性吸附机理为CA-g-PCA与氨存在酸碱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国内外氨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包括氨/活性炭法、氨/电子束法和氨/脉冲电晕法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简述了各个方法的机理及特点,分析比较了各类方法在应用于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的优缺点和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氨法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在烟气处理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根据烧结机烟气的特点,结合环保政策的要求,在新型氨法脱硫的基础上,复合一种氧化脱硝技术,对烟气中的SO2和NOx进行联合脱除,并对其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工业试验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认为氨法脱硫与氧化脱硝复合技术在钢铁行业烧结烟气协同治理方面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反硝化作用为基础的生物法烟气脱硝工艺具有脱硝效率较高、工艺设备简单、建设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但是也存在需要外加电子供体、释放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等问题。以厌氧氨氧化作用为基础开发的新型生物法烟气脱硝工艺有望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氮素循环角度出发,指出了厌氧氨氧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在生物脱硝方面具有相似性。以厌氧氨氧化的生化反应模型为依据,探讨了厌氧氨氧化烟气脱硝工艺的可行性,并提供了相应的事实依据。以传质和反应过程为基础,分析了厌氧氨氧化烟气脱硝工艺可能的实现途径和面临的关键问题。文中指出,利用厌氧氨氧化作用可将铵和一氧化氮转化为联氨,联氨进一步分解为氮气,从而实现烟气脱硝。考虑到烟气处理量大的特点,厌氧氨氧化烟气脱硝工艺的实现途径是先通过化学吸收将气相中的一氧化氮转移至液相,而后通过厌氧氨氧化反应实现氮素的脱除。厌氧氨氧化烟气脱硝工艺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是相态转移问题和菌种培养问题,涉及化学吸收剂的选择和再生、脱氮菌群的协同培养等。  相似文献   

8.
简要综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及其特点,重点介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在烟草及卷烟烟丝、卷烟主侧流烟气和烟用辅料中有害元素、痕量或超痕量重金属分析上的应用,并展望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在烟草化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氨法脱硫工艺流程,通过氨法脱硫超低排放环保改造技术对某厂现有氨法脱硫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使锅炉烟气的排放量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火电厂烟气脱硝装置氨站工艺进行了简要的概述,重点介绍了昆腾Unity自动化平台在国电九江电厂2x660MW机组烟气脱硝氨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选用Modicon Quantum全新热备系统CPU67160为控制站,i Fix4.5为HMI软件,实现了对脱硝氨区的液氨卸料、液氨储存、气氨蒸发及消防喷淋的自动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1.
热裂解气质联用技术研究烟草成分对烟气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热裂解气质联用技术测定卷烟燃烧产物和预测烟气形成机理。通过测定烟草中绿原酸苹果酸、葡萄糖和淀粉的含量,将上述组分以一定比例分别添加至烟草中,用高温裂解仪研究样品在氦气氛围下的热裂解行为,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它们的热裂解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烟草成分和烟气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烟草中添加绿原酸后,高温裂解产生的烟气组分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增加,苯和甲苯的含量降低;添加苹果酸能够降低烟气中苯的含量。添加葡萄糖能够降低烟气中苯、吡啶、吡咯、乙烯基吡啶和异喹啉的含量。添加淀粉能够增加烟气中甲基茚、喹啉、甲基萘和苊烯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香烟烟丝和烟雾中甲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一次水蒸馏法和三级水吸收法采集烟丝和烟雾中的甲醛,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蒸馏液和吸收液中甲醛的含量。结果表明,烟雾中的甲醛含量随香烟燃烧速度加快而增高;烟丝和烟雾中的甲醛含量与香烟的品牌和档次没有直接关系;烟丝中甲醛含量约为6~10 mg/kg,烟雾中甲醛含量约是烟丝中的10倍;过滤嘴约能滤除烟雾中20%~40%的甲醛。  相似文献   

13.
简要综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及其特点,重点介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在卷烟主流烟气和卷烟侧流烟气中痕量或超痕量有害元素分析上的应用,并展望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卷烟烟气分析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烟草和烟气中酚类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中的多酚类物质(如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对烟草品质有重要影响,卷烟烟气中的简单酚类物质(如邻、间、对-苯二酚、苯酚、邻、间、对-甲酚)是烟气主要有害成分之一;烟草和烟气中酚类物质的分析检测及其相互转化规律一直是国内外烟草行业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总结了近年来烟草中主要的多酚物质和烟气中主要的简单酚的分析检测方法以及多酚与简单酚之间的转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烟叶及卷烟烟气中N—亚硝胺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烟草及烟气中特有N-亚硝胺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部位烟叶的热重-红外-气质联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红外-气质(STA-IR-GC-MS)联用技术,对上、中、下不同部位烟叶在不同失重点下的裂解产物进行在线检测分析。结果发现:不同部位烟叶在270℃时均能释放出非挥发性多羟基成分,例如甲基-L-吡喃阿拉伯糖甙、甲基葡萄糖甙、甲基-α-D-吡喃甘露糖甙等,而在350℃时主要释放气相成分;在不同失重点均能产生粒相物烟碱,但中部烟叶在270℃和350℃时释放出的总成分明显多于上部和下部。此方法前处理省时便捷。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卷烟烟气中稠环芳烃(PAHs)的生成条件、途径、毒理性及分析方法研究的新进展。稠环芳烃是卷烟烟气中最重要和数量最多的一类有害物质,多数PAHs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卷烟及卷烟主流烟气中重金属元素铬(Cr)、镍(Ni)、砷(As)、硒(Se)、镉(Cd)和铅(Pb)含量,计算重金属元素在主流烟气中的迁移率,结果表明,卷烟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卷烟烟丝,基本未迁移到卷烟主流烟气气相中,仅有一部分迁移到卷烟主流烟气粒相中,且迁移率均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9.
微波膨胀烟梗颗粒在卷烟滤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膨胀烟梗颗粒在卷烟滤嘴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膨胀烟梗颗粒复合滤嘴及不添加膨胀烟梗颗粒的醋纤丝束滤嘴在卷烟上进行了应用对比实验,结果显示:①膨胀烟梗颗粒复合滤嘴可以降低卷烟焦油;②膨胀烟梗颗粒复合滤嘴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苯并[a]芘具有吸附作用,降低幅度达到12.13%;③采用膨胀烟梗颗粒复合滤嘴可以提升卷烟香气浓度,降低刺激性。  相似文献   

20.
杜萌  江元汝 《应用化工》2010,39(4):609-611
将不同茶叶直接添加于卷烟烟丝中,收集萃取烟气中的烟碱和咖啡碱,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主流烟气中烟碱以及咖啡碱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能够有效的影响烟气烟碱含量,其中当绿茶添加量为20%时烟气的咖啡碱含量达到最大,同时烟碱含量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