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5):810-814
采用凝胶-燃烧法,以菱镁矿、乙酸铵及尿素为原料,加入成胶剂柠檬酸并烘干,在一定温度下点燃并退火即得纳米氧化镁。考察了前驱体溶液p H值、水及分散剂用量、退火等工艺参数对反应过程及最终产物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化学分析等对纳米氧化镁粉体进行表征后得到在优化条件下,纳米氧化镁的晶粒尺寸<100 nm,纯度为98.2%。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15,(5):810-812
采用凝胶-燃烧法,以菱镁矿、乙酸铵及尿素为原料,加入成胶剂柠檬酸并烘干,在一定温度下点燃并退火即得纳米氧化镁。考察了前驱体溶液p H值、水及分散剂用量、退火等工艺参数对反应过程及最终产物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化学分析等对纳米氧化镁粉体进行表征后得到在优化条件下,纳米氧化镁的晶粒尺寸100 nm,纯度为98.2%。  相似文献   

3.
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PVA为分散剂,采用氨水直接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再煅烧得超细氧化镁,并对所得产品进行了SEM表征。考察了氯化镁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用量、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等因素对氧化镁粒径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氯化镁浓度1mol/L,分散剂PVA用量1%,反应温度50~55℃,反应时间40~45min,煅烧温度为650℃,煅烧时间为2h。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镁平均粒径为48nm左右,产品分散性良好。用荧光光谱法测定,氧化镁纯度达到99.8%。  相似文献   

4.
以六水氯化镁和氨水为主要原料制备纳米氧化镁,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Mg2+浓度、分散剂PEG-400用量、反应温度、陈化时间和缓冲剂冰醋酸的用量5个因素对晶粒粒径的影响,确定了纳米氧化镁的最佳工艺参数:缓冲剂冰醋酸用量为0.015 mol,Mg2+浓度为0.4 mol/L, 分散剂用量为5 mL,反应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0 h,煅烧温度为550 ℃,煅烧时间为2 h。分析了单因素对纳米氧化镁晶粒的影响。选用对氧磷测试纳米氧化镁的吸附降解性,1 μL的对氧磷在5 min内被0.4 g氧化镁降解吸附了99.19%。1 g纳米氧化镁可降解吸附对氧磷194.9 mg。  相似文献   

5.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粉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六水氯化镁和尿素为原料,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为分散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颗粒直径约为20~30 nm的氧化镁粉体.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液相反应条件对纳米氧化镁晶粒直径的影响程度和最佳液相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纳米氧化镁晶粒直径的液相反应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反应物(六水氯化镁)浓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尿素和六水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比)及反应温度.以纳米氧化镁粉体晶粒直径为控制指标的最佳液相反应条件为:反应物浓度1.5 mol/L,反应时间3 h,反应物配比5:1,反应温度99℃.  相似文献   

6.
以氧化镁和碳酸铵为原料,采用沉淀转化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镁的制备,讨论了加料方式、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煅烧温度等条件对其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沉淀转化法制备出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镁颗粒;加料方式对纳米氧化镁的平均粒径有影响,滴加加料法比一次加料法制备的氧化镁粒径大;反应条件对粒径也有显著影响,反应物配比越大,纳米氧化镁粒径越大;反应温度越高,其粒径越小;煅烧温度越高,其粒径越大。  相似文献   

7.
煅烧工艺对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柠檬酸法测定了均匀沉淀法制备出的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并与普通氧化镁粉体活性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的影响很大,煅烧温度为450 ℃和煅烧时间为3 h得到的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较大.普通氧化镁粉体的活性要低于纳米氧化镁粉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刘振 《应用化工》2013,42(9):1635-1637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菱镁矿、盐酸和尿素为原料,加入成胶剂柠檬酸并烘干,生成前驱体后利用程序升温在高温下煅烧得到氧化镁晶须。结果表明,制备氧化镁晶须的最佳条件为:反应体系温度100℃,溶液pH值为6,并分别加入MXC-2及DXC-3晶形控制剂。晶须长径比为2030∶1,长度为30μm,并具有良好的结晶状态。  相似文献   

9.
金帆  刘淑琴 《广东化工》2012,39(2):44-46
以硝酸镍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沉淀剂、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水热法获得前驱体,然后经煅烧制备纳米氧化镍粉体。采用XRD、SEM和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溶液的pH,水热反应温度、热处理温度对纳米氧化镍结构和形貌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水菱镁矿为原料,通过“煅烧-水化-煅烧-水热”的简单合成路线制备了高分散六角片状的阻燃型纳米氢氧化镁。确定初步工艺后,探究了氧化镁用量、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对氢氧化镁结晶度和形貌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水热条件:氧化镁用量为10%~25%(质量分数)、水热温度为150 ℃、水热时间为3 h。在水热过程中,分别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聚乙二醇6000(PEG6000)和聚乙二醇200(PEG200),考察了不同改性剂及改性剂用量对氢氧化镁颗粒结晶度和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质量分数)PVP的条件下,能很好地改善纳米氢氧化镁的分散性,并得到了分散性好、晶形完整、粒径均匀、直径为300~400 nm、厚度为40~60 nm的六角片状纳米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11.
以NH3.H2O和NH4HCO3混合溶液做复合沉淀剂,用共沉淀法制备了SrZrO3:Ce纳米粒子。用热重-差热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前驱体的物相变化、粒子形貌,用荧光光度计分析了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当金属盐溶液的起始浓度为0.10mol/L,体系温度为0℃,滴定速率为3mL/min时,添加1.05×10-3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做分散剂,pH=11.0,在1000℃煅烧3h,合成出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粒径约40nm、近似球形的SrZrO3:Ce粒子。当Ce3+掺杂摩尔分数为0.5%时,样品的相对发光强度最大,且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峰值分别对应247、487 nm和496 nm波长处。  相似文献   

12.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悬浮分散剂,叔十二烷基硫醇为链转移剂,通过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得了具有可控分子量的白色颗粒状聚苯乙烯。考察了引发剂、分散剂、链转移剂的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水和单体比例等对聚合产物分子量和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本合成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5~80℃,反应时间7小时,V水/V单体=8,m引发剂/m单体=10%,m分散剂/m单体=3.5%,m硫醇/m单体=3%时,得到的产物分子量1.2万左右。  相似文献   

13.
宋铮铮  吴张永  莫子勇  王娴  王娟 《化工进展》2015,34(4):1055-1058
以纳米碳化硼粉体为纳米材料,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分散剂,蒙脱石为抗沉降稳定剂,RO反渗透膜处理水为分散介质,采用两步法制备了水基纳米碳化硼溶液.研究了不同分散条件对纳米碳化硼在水基础液中的分散情况,并采用沉降稳定性分析、流变特性分析来评价其分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分散剂种类、分散剂质量分数、纳米碳化硼的粒径、纳米碳化硼的质量分数都会对溶液分散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得出,用质量分数为0.4%的聚乙二醇(PEG600)作为分散剂、用粒径为60nm的纳米碳化硼且质量分数为0.8%~0.9%时,能够使得纳米碳化硼在水基础液中达到最佳稳定分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低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作模板合成MCM-41中孔分子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俊  罗文彬  张昭 《精细化工》2003,20(3):140-142,192
以硅酸钠为硅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r)为结构模板剂,用水热晶化法在w(CTMABr)=1%~3%下制备全硅MCM-41中孔分子筛。采用染料吸附脱色实验比较了原料配比、反应体系pH值、晶化时间、晶化温度、脱模温度对MCM-41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MCM-41中孔分子筛时表面活性剂CTMABr质量分数必须达到1%以上;pH=10~12;晶化温度以125℃左右为好;前驱体脱模温度控制在600~800℃。在较优的工艺条件w(CTMABr)=1 5%、pH=11、晶化温度125℃、晶化时间24h、脱模温度640℃下得到了具有完美晶型结构、BET比表面积=1370m2/g、平均孔径3 28nm的全硅MCM-41中孔分子筛。  相似文献   

15.
《无机盐工业》2015,47(6):39
通过吸光度和沉降实验研究了超声时间对纳米氧化镁在丙二醇中分散性能的影响,并用偶联剂对纳米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结果表明:当分散剂聚乙二醇用量为1%(质量分数)、超声时间为10 min时,纳米氧化镁在丙二醇中的分散效果最佳。纳米氧化镁表面改性最佳工艺条件:铝酸酯偶联剂用量为8%(质量分数),改性时间为2 h,球磨转速为900 r/min。改性后纳米氧化镁较未改性纳米氧化镁在丙二醇中的分散性及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水性体系用颜料分散剂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尹月燕  王利军 《涂料工业》1999,29(10):17-21
采用自由基聚合和稳定自由基聚合,可合成水性体系用的颜料分散剂。介绍了低聚合度、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分散剂的控制方法。引发剂、链转移剂、单体的浓度、溶剂种类、反应方式、温度等诸因素对分散剂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有很大影响。讨论了诸因素对分散剂分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马尾松木质素为原料,以马来酸为催化剂,制备改性木质素基染料分散剂(MLS),并通过正交单因素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磺化剂的用量为11%、甲醛用量为3.7%、20%硫酸用量为9%、马来酸用量为0.65%、羟甲基化时间为40min、羟甲基化温度为103℃、磺化时间为120min的条件下,分散等级4.7。  相似文献   

18.
聚醚酯型抗静电整理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乙二醇(EG)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合成涤纶用聚醚酯型抗静电 整理剂(PEE)。对影响PEE合成的主要因素,如PEG相对分子质量、原料配比、温度、时间及真空度等进行 了研究。结果表明,PEE合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PEG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原料配比PEG/DMT(摩尔比) 约为1:50,温度约为260℃,时间约为1h,真空度为100~300 Pa。合成的PEE对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抗静 电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高熔体流动速率的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与低密度聚乙烯(PE-LD)混合作为载体,不添加任何分散剂制成不同颜料浓度的蓝色母粒。研究了该体系的加工流变性能、母粒的着色性能以及分散性能,并与以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蜡作为分散剂的PE-LD色母粒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颜料浓度为30 %(质量分数,下同)时,以PE-LLD/PE-LD作为载体,不用添加任何分散剂,制品的力学性能和色彩性能都可达到使用要求;但当颜料浓度达到40 %及以上时,以PE-LLD/PE-LD为载体和添加聚乙烯蜡2种加工方法都不能得到合格的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