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蒋松 《饮食科学》2008,(8):57-57
我从前久闻茶中另类——安化黑茶的名气.这次出差益阳,走在街头冷不防就遇见了一间黑茶专卖店。我走了进去,小店茶香馥郁,中年男老板坐在一张根雕茶桌前,见我进门笑脸相迎,说:“来.先喝几杯安化黑茶!”我说:“怎么好意思呢?“他说:“莫客气,肯喝杯茶是你赏脸。  相似文献   

2.
茶在滇西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之中的地位。他是生活所不能缺少的东西,在滇西老家,茶的位置被提到前面,茶余才有饭后,也就是说,只有喝了茶,或大碗或大缸或大杯的喝进口中,才能料理其它的事情。 滇西许多山脉不论有无名气,只要有雾的地方就能生产茶叶,只要有阳光的山坡,茶树就能健康地生活,成长为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你信不信,老家凤庆出产的“滇红”茶  相似文献   

3.
正茶是仅次于咖啡的大众饮品,如果你喝茶,一定会注意到杯子、茶壶壁上留下的深褐色茶垢。爱喝茶的人将这些茶垢称为“茶山”,就像古董上的包浆,“无茶三分香”是收藏价值的体现。但传言说茶垢里面有很多重金属,还有亚硝酸盐,如果不清洗掉可能会危害健康,甚至有“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的说法。茶垢到底是什么?会不会有害健康呢?  相似文献   

4.
乡下零食     
罗光辉 《美食》2005,(3):55-55
前不久,老家有人来南京。们捎些咸鱼咸肉去吧。”我说吧。”母亲在电话那头说:“给你“不用.捎些乡下的零食来  相似文献   

5.
笔者虽然爱喝茶,但没有喝早茶的习惯,现在的上班族大都是早点加豆浆或一袋奶了事。在我北方的老家,一般还沿用传统的早餐习俗,无论是米饭还是面食,都要有莱。可我最近到西欧12国一游,发现那里的人们早餐都必有茶,大多数食客早餐后都来一杯茶,我问过当地人,他们说喝茶可以提神,可以提高一上午的工作质量。我再问,那喝咖啡不是更提神吗?他们回答说咖啡固然提神,  相似文献   

6.
当你花钱做广告的时候,是否想过做一个什么样的广告.还是把它直接扔给广告公司.一切交由他们操作和负责。近日.某网站策划了一项名为“如果你是老板,在向纸媒投放广告时,你认为什么最重要”的调查活动,得出下列几种“老板说”:  相似文献   

7.
喝茶     
冬儿 《美食》2004,(1):50-50
我既不通茶经,也不懂茶道:我喝茶,单重一个“喝”字。虽偶而也来点“泡一杯浅绿,泡一杯散淡,泡一杯悠闲”的句子,然落到实处,还是那个字——喝。清代曹雪芹是位深请茶艺的行家。他的名《红楼梦》蕴含着丰富的茶化,茶香飘逸字里行间,茶事茶艺跃然纸上,让人们品出味中之味。书中的妙玉,一说起茶事,那张小嘴就刻薄得要命,她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一个英国人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伴着茶度过的,对茶的一颗忠心,几乎达到了感人的境界,这可真是一点也不夸张:无论是上流社会的绅士名流,还是一般寻常百姓,都少不了这项既轻松又风雅的休闲活动——清早睁开惺忪的睡眼,先来一杯“被窝茶”,早餐桌上,再来一杯“早餐茶”,上午公务不论多繁忙,也得小息二十分钟,啜一口“工休茶”;下午有几乎法定的下午茶;回家吃晚餐前还要再来一顿“High tea”(五至六点之间、有肉食冷盘的正式茶点);就寝前还少不了一杯“晚安茶”。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一个英国人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伴着茶度过的,对茶的一颗忠心,几乎达到了感人的境界,这可真是一点也不夸张:无论是上流社会的绅士名流,还是一般寻常百姓,都少不了这项既轻松又风雅的休闲活动——清早睁开惺忪的睡眼,先来一杯“被窝茶”,早餐桌上,再来一杯“早餐茶”,上午公务不论多繁忙,也得小息二十分钟,啜一口“工休茶”;下午有几乎法定的下午茶;回家吃晚餐前还要再来一顿“High tea”(五至六点之间、有肉食冷盘的正式茶点);就寝前还少不了一杯“晚安茶”。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不少文人墨客,常在谈笑酬答间表现出他们过人的机智和幽默,那灵敏而风趣的戏谑,常常能透出智慧的闪光。请欣赏两则酒宴上的小故事。 故事一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学生糜耕云设宴为恩师饯行,京剧大师梅兰芳等社会名流应邀赴宴。宴会开始后,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并风趣地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您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忙含笑问道:“先生此话怎讲?”张大千笑着说:“您是京剧大师,全凭您的精彩唱腔为观众服务;我  相似文献   

11.
晓杜 《美食》2008,(2):33-33
随着“鸡尾酒饮法”在全球的流行,茶饮混搭也成了一种新时尚。这股潮流就像时装界里的“快时尚”,有人叫好,有人却认为是品位的退步。而实际上,也正如时装界里的“快时尚”和“高级定制”的各自繁华,细品一杯好茶与茶饮混搭的喝法并不互相矛盾——当你拥有一个美好的午后,悠然坐下细品好茶便是慢调生活的一个绝美音符,而当你在Office里忙里偷闲为自己调杯混搭美颜茶时,“快”的背后依然展现着对品质、情趣、健康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英国,法国等国家,上层社会绅士淑女们爱喝没有茶叶的“牛茶”(Beef tea),英国人早晨醒来要饮一杯“被窝茶”,吃早餐时饮一杯“晨茶”,午餐时饮一杯“午餐茶”;下午5时左右喝的叫“午后茶”;晚餐喝“晚餐茶”;临睡还要喝一杯“睡前茶”。  相似文献   

13.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雪霁茅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常言道,茶为万病之药。然茶对人体的医疗与保健作用虽已被人们公认,但是饮什么菜和怎么饮的问题,却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里就向您介绍一种花菊茶的饮用方法。在生活中,如果能经常品尝到一杯质化味美的粑菊茶,不仅能起到减肥与健美的微妙功效,还可以观赏到粑菊茶在冲泡过程中的种种奇妙变化。这些天然之品聚于杯中,有的似红霞灿烂,有的像冰清玉洁,有的如亭亭玉立,不仅给人一种“劝君一杯粑菊茶,欲饮人间花木情”的自然美的享受,还可以增添无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酒不满不成敬,茶不浅不知训”。在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老百姓都知道这“满杯酒,半杯茶”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之国”,产茶历史悠久,饮茶风尚遍及神州城乡,并逐渐成了一种生活艺术。这里且不说古代文人爱茶如痴,仅说现代文人对茶的情有独钟亦足以传为佳话。鲁迅的妙语酌见鲁迅爱茶,常常一边赏茗一边写作。他客居广州时曾说:“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  相似文献   

16.
买新茶     
闻一多先生曾在一首诗里说他的粮食是一杯苦茶。我不是名人,但对茶也情有独钟。每年新茶上市总要买上十来斤,以备足一年的“粮食”。春分前后,新茶就开始上市了。若遇晴天,四里八乡的茶姑们便提篮背篓,一路欢歌笑语到城里卖茶。从春分到清明,直至谷雨,是茶市的旺季。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要到茶市上去逛两次反正退休了赋闲在家,去看茶,论茶,买茶,凑热闹,感受生活。剑毫、银针、毛尖、旗枪,好几百元一斤,我不敢问津,但也爱占点小便宜,看一看,闻一闻。若碰上熟人,人家便会慷慨地给我一个“窝子”泡一杯茶的茶叶尝…  相似文献   

17.
大红绿地吃     
叶梓  郑莉画 《中国烹饪》2012,(1):110-110
南方人善茶,把喝茶美其名日吃茶,一个“吃”字,闲情和逸趣就出来了;北方人善酒,一杯端起,“咕咕咕”一喝,再来一杯,像《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所以直截了当地叫喝酒——酒与喝连在一起,豪气、雄壮和野性之味就有了。但老家的吃节酒,把酒与吃连在一起,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一般人会按字面理解成关于酒的一种温文尔雅的喝法,实则不然。  相似文献   

18.
何昕 《饮食科学》2007,(4):52-52
齐鲁之乡向来重礼仪,我的家乡便有一种礼节:那就是来了客人一定要泡茶,不管来的是亲戚、朋友,还是左邻右舍、乡里乡亲,不管是上午、下午、晚上,只要客人坐下,主人一定要泡上一壶茶.即使茶叶只有几元钱一斤,即使主人不喜欢喝茶,也要殷勤地给客人一次坎的添茶.否则,就是很大的失礼。而父亲在这种情况下会格外热情,因为他喜欢喝茶,喜欢喝着茶闲聊,客人的来访于他是一次“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享受,特别是他的好朋友来的时候。冒着热气的茶水倒在杯子里,父亲总忘不了问问那时还只有桌子高的我:“你喝不喝?”而我也总是毫不客气地端一杯,一来二去,竟喜欢上了茶苦冽的味道。一直到现在,茶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惦记着父亲烟酒不沾,只嗜好茶.逢年过节回家.总要给父亲带上一包茶叶.比父亲自己买的要好一些.劝他换换口味.父亲却不认账,一直坚持说我买的还不如他自己喝惯的好。于是.我便会想起父亲多年淡泊如茶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赞记 《饮食科学》2003,(10):41-41
如何泡茶?说着简单,要泡出一杯好茶还真要学点窍门。各种茶叶的泡法也不一样,一杯茶泡不好好茶叶也糟蹋了。 现在最讲究喝绿茶,而绿茶也最讲究泡。首先是水,不是什么水都能泡好绿茶的。陆羽在《茶经》中说最好的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这是历史上的情况,时过境  相似文献   

20.
裁缝的故事     
当作者和朋友说要写一本关于“裁缝”的书时.他们的反应是那样不可思议:“谁会来买这本书?”大家都认为:做裁缝的都是没有文化的人.所以他们不会买书;而不做裁缝的.谁又会来关心裁缝呢?就如同大家对这类书的反应一样.人们对裁缝社会地位的反应同样令人回味。一方面.人人要穿衣;而另一方面.如果你告诉别人.自己是做衣服的“裁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