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凌 《时代建筑》2014,(1):69-69
<正>"建筑之外"展我提交了两件展品,一件是"胖平飘系列"——用建筑的制图方式描绘一个主体的城市空间经验;另一件作品是题为"Formini"的四只可爱的兔子。"Formini"的开始是一种对于建筑最朦胧开始的回忆,回想自己选择建筑最早来自于父亲在童年时候的影响。我童年的玩具基本上都是父亲手制的。我一直记得父亲为我制作东西的过程,也越来越喜欢自己做东西。建筑的启蒙就是从此而起,对我而  相似文献   

2.
卢铿 《住宅产业》2010,(12):18-19
我讲的“小户大家”,并不是针对廉租房和保障房系统,而是一个夹心层。“小户大家”不是我们发明的,香港和日本早就这么做了,只是在中国城市规划当中有许多相关问题没有做到。“小户大家”概念我两年前就提出来了。有一次我有幸跟仇副部长汇报的时候,他当时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90、70”政策解决了“小户”的问题,但是你们这个构思解决了“大家”的问题,不降低大家的生活品位。  相似文献   

3.
作为建筑自身的品质——介绍我的一栋房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12月底的一天,其时已是修研究生的第二年,我的一位挚友找到我说,我们寒假一起去座岛上做几栋房子吧,我就跟着去了。在岛上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回了北京。呆了几日,搞来一个工程,三天之内做了两个方案,外加另一好友所做一方案一并送给业主——北京市粮食局定夺。我们用一些通俗语言也是目前建筑界流行的书面语言跟业主们介绍了一番。内容还涉及心理学。他们频频点头拍板定了一个方案,就是本文要介绍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上篇李兴钢:我问一个关于建筑和场地的关系问题。从城市的街道看到这样风格的一片房子,同时会看到远处的山,又是处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面,我想知道王昀是怎么考虑建筑跟场地、跟城市的关系的? 王昀:我想这是从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个问题:第一实际上在这一带,现在看到的马路是新修的,原来周围什么都没有。当时  相似文献   

5.
UED:您当时回国在这个地方建造“父亲的家“这个石头房子的时候,就有了做红酒的想法吗?还是随着农业产业的变化而产生的想法? 马清运:我是先做红酒再做房子的。以前在欧洲旅行,凡是碰到跟这里一致的、很相近的景观周围都有很好的红酒酒庄。因此看到这里这么好的景观,我就做了一个平行对比,觉得就必须有好红酒。所以就开始慢慢地尝试着租地.尝试着找苗木。同时才开始在这儿盖房子,因为要经常来,也会花很多时间.所以在这边能够有这种可能性按照自己的设计去盖房子.其实是这么一个关系,当时应该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8)
<正>苏娉: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想成为作家的呢?格非:其实我从来没有想到要做一个作家。在大学期间我开始写一些东西,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学校里教书,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可以写小说,但是没有想到要做一个专业作家。我喜欢写作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的性格有点孤僻,倾向于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别人交流。如果我对所有的东西都感兴趣,在生活中对各方面的情况都比较满意,那也许我就不会去写作。苏娉:您为什么选择小说这样一种形式,而不是戏剧或者诗歌呢?格非:这个跟我对故事的着迷有关系。因为从小在农村,听的故事比较多,自己也比较喜欢讲故事,那个年代同今天有一些不同,大家闲下来没有什么事的时候,就会开始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会胡编  相似文献   

7.
冯路;从完成度来说,郡原的项目完成度是很好的。这也证实了一点,建筑要达到高完成度,需要好的设计、好的甲方、好的施工,这一路好下去才能最后做成好的房子。张法荣:我常说公元大厦不只是我们郡原的,而是大家的。所以我们每一个项目做完以后,第一个晚上都要设宴,答谢所有的购房者;第二个晚上宴请所有的施工单位,包括设计供应商。但是这个人好不好,这个东西好不好,我一定会实事求是地讲。所以我也希望和建筑师之间能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在一个小  相似文献   

8.
郭卫兵:跟张总第一次相识大概是在2000年。当时我和李总(李拱辰)合作做石家庄的人民广场。广场有个浮雕墙,就是张总做的。现在回想那浮雕墙形态非常的质朴且夸张,和一般意义上的所谓的浮雕不同,形式感很强。当时我看到后非常高兴,由此得知该浮雕墙出自张总之手,采用的是混凝土材料,并且了解到他一直在做这方面的东西。那时听说也有人在做类似的东西,比如我们在广场里的另一个石头雕塑,是由北京另外一家施工企业承做,效果不是很好。而张总的作品可以说为我们的工程添了不少彩。虽然没有直接的接触,但那算是与宝贵先生的初识。  相似文献   

9.
情投意合UED:您是出于什么原因决定跟随谢老师的?高春贵:我是学电机设计的,因为我哥哥是做建筑的,所以我毕业后就跟着哥哥做了十几年的建筑。后来在"921"中国台湾大地震的时候,谢老师到我的家乡日月潭来建房子,我是当地的邵族人,参加了"协力造屋"的活动,那时候就跟谢老师情投意合了。因为我发现谢老师有很多与众不同的想  相似文献   

10.
无极     
“建筑是一门很有趣的专业或者知识,面对各种各样的人才和方向的,所以此次专访我主要做的是展示我个人的东西,因为如果要讲商业项目的话大家都在做。我的设计方法是同中国的造宇方法六书相关的,另外一方面是我的液态建筑,液态建筑这词虽说大家并不是很常用,但是这个建筑潮流其实已经成型了。但是对于我来说,我的液态建筑是在92、93年开始的,可以说在电脑科技普及之前我就做的跟现在的电脑科技做的是一样的设计,这是个比较走在时代之前的,那个时候我还是用铅笔在画曲线的东西,那个时候用头脑想线条、空间的组合都是非常困难的,以前的设计基本上只要有平面,立面、剖面,你就可以知道设计是怎么回事了,但是现在的建筑设计如果只有二维的平面、立面、剖面是不够的,因为他们无法将建筑设计表达清楚,因为建筑是三维的东西,所以定要从三维的角度看,所以才出现电脑模型,从三维的角度看建筑设计。我在92、93年的时候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做设计,其实是一个很辛苦的学习过程,这个辛苦不是我个人的辛苦,我觉得我是比较早过这个人类进步的门槛的,那个时候工具还没有产生,虽说我走得很困难,但是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个是后来建筑发展的一个主流之一,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满有成就感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