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多带谱相减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圆  赵振东  杨超 《通信技术》2007,40(11):353-355
为了提高噪声环境下语音端点检测的鲁棒性,介绍了一种基于多带谱相减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短时能量,过零率语音端点检测算法相比,在低信噪比环境下,该算法仍可以有效的检测出起止端点.  相似文献   

2.
王强  曾向阳  王曙光 《电声技术》2012,36(10):49-52
室内场所是语音识别技术的一种典型应用环境,传统的端点检测研究多考虑噪声的影响,忽略室内混响的影响,研究证明室内混响对端点检测和识别效果能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短时能量和短时自相关序列( RAS),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端点检测方法.可以通过估计噪声段短时能量来适应平稳噪声干扰环境,并能修正含混响语音的检测终点.端点检测和语音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平稳噪声和室内混响声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语音端点检测在语音识别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在噪声多变的环境中实时截取完整语音信号存在困难,文章提出一种实时语音端点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每帧信号的短时平均过零率与Mel频率倒谱系数;然后利用前N帧背景噪声的Mel频率倒谱系数对当前帧进行归一化,并以该特征矢量的L2范数作为另一特征;最后根据多特征分析对有效语音信号进行截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变的噪声环境中,截取完整语音信号具有较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短时能量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仁志  崔慧娟 《电声技术》2005,(7):52-54,59
研究了噪声环境下,利用短时能量为特征进行语音端点检测的问题。在采用短时全带能量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算法将短时高频能量作为辅助特征,同时使用了最优边沿检测滤波以及双门限-三态转换判决机制,从而保证了算法在噪声环境下的端点检测准确性和对信号绝对幅度变化的稳健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能量闻值法以及G.729中使用的VAD算法相比,提出的算法在噪声环境下具有更好的性能,是一个简单、高效和稳健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5.
高脉冲噪声坏境中双门限法语音端点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庄圣贤 《电子科技》2013,26(4):116-118,123
语音端点检测是对有效语音段的识别关键技术,准确的端点检测使语音信号的后续处理计算量减少,有效地节约资源。现在多数语音端点检测技术例如能频值、谱熵、小波能量熵变换等都能准确检测出有效的语音段。文中介绍了一种双门限端点检测法,即利用短时平均过零率和短时平均能量法进行双门限检测,再设置一个最短时间门限,有效地在高脉冲噪声环境中准确识别汉语发音。通过与其他方法对比实验,文中双门限技术在短时高脉冲噪声环境下能有效提高语音识别率。仿真结果表明,端点检测正确率达93%。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基于短时能量端点检测算法,在高信噪比环境下可以比较准确地检测出语音端点,但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检测效果不理想。文中提出了基于短时自相关最大值与短时过零率之积的改进算法。利用短时自相关最大值可以有效地区分出语音段和噪音段,利用短时过零率可有效地检测出清音信号,将两参数相结合可有效地检测出低信噪比语音信号的端点。实验证明,在低信噪比环境下该改进算法相比短时能量算法减小了检测误差,可以有效地检测出语音端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倒谱特征的带噪语音端点检测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光锐  韦晓东 《电子学报》2000,28(10):95-97
在语音识别系统中产生错误识别的原因之一是端点检测有误差.在高信噪比情况下,正确地确定语音的端点并不困难.然而,大多数实际的语音识别系统需工作在低信噪比情况下,一些常规的端点检测方法,例如基于能量的端点检测方法在噪声环境下不能有效地工作.本文利用倒谱特征来检测语音端点,提出了带噪语音端点检测的两个算法,第一个算法利用倒谱距离代替短时能量作为判决的门限,第二个算法改进了基于隐马尔柯夫模型(HMM)的语音检测以适应噪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得到高正确率的带噪语音端点检测.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门限两级判决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青起  白燕燕 《电子科技》2012,25(1):13-15,19
端点检测是语音信号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其准确性直接影响语音信号处理的速度和结果。因此对于端点检测方法,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的端点检测研究,一直是语音信号处理中的热点。文中针对声纹识别系统所作的端点检测前端处理,对比了利用短时能量和短时平均过零率进行端点检测的方法,运用Matlab实现了双门限法端点检测的编程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端点检测准确时识别率为93%。  相似文献   

9.
基于短时能量比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噪声环境下,利用短时高低频能量比进行语音端点检测的问题。在高信噪比的情况下利用传统的双门限判决算法,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采用短时高低频能量比并辅以过零率为特征参数的算法,保证了在高、低信噪比环境下的端点检测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能量阈值法相比,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是一个简单、高效和稳健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0.
语音端点检测中能零比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基于语音信号短时能量与短时过零率之比的单参数双门限端点检测方法对高信噪比的语音信号能实现较好的检测,而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检测正确率却很低。本文在研究了语音信号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端点检测方法。首先,对分帧加窗后的每一帧带噪语音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求其短时Teager能量;然后,求每一帧的短时过零率,平滑处理之后进行归一化;最后,求出短时Teager能量与归一化短时过零率之比用于端点检测。经过仿真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能够在低信噪比的带噪环境下实现比传统能零比方法更好的端点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检测元音的孤立词端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邝航宇  张军  韦岗 《电声技术》2005,(3):40-43,48
提出了基于检测元音的端点检测算法。首先检测到语音中的元音的端点。然后利用元音的端点作为参考端点检测出语音真实的端点。将新方法应用在T146数据包在NoiseX-92的5种噪声下的端点检测和识别实验。并和基于能量的端点检测算法比较。2种不同的实验表明,提出的基于检测元音的孤立词端点检测算法可以在不同信噪比下提高端点检测的准确率,并在低信噪比的环境下能明显提高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2.
语音信号中字词端点检测方法的两项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传统字词端点检测方法检测端点的准确性,分析了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针对语音信号直流分量不为零和长音节尾音被误切割等特殊情况,提出了字词端点检测改进措施。经实验,改进措施有较好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申涛  冯刚 《电声技术》2014,(1):69-72
端点检测是语音识别系统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它对整个语音系统识别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端点检测算法在强背景噪声下存在的不足,通过引入HHT,提出了一种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端点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EMD分解出有限个IMF,然后对IMF进行Hilbert变换,将得到的IMF能量谱作为特征参数来进行语音信号的端点检测,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在强背景噪声下的有效性与稳健性。  相似文献   

14.
一种改进的基于倒谱特征的带噪语音端点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红丽  曾毓敏  王鹏 《通信技术》2009,42(2):156-158
环境噪声是语音识别和说话人识别性能下降的原因之一,端点检测作为其关键技术之一,性能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识别率的高低。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倒谱特征的带噪语音端点检测方法。在传统基于倒谱距离的算法基础上,该算法进一步综合利用短时过零率和短时能量作为最终判决的门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效率较高,低信噪比下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5.
噪声环境是语音识别性能下降的原因之一,端点检测作为其关键技术,其性能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识别率的高低。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倒谱特征的带噪端点检测方法。在传统基于倒谱距离的算法上综合利用短时过零率和短时能量多特征作为最终判决的门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效率较高,低信噪比下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6.
背景噪声下的端点检测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噪声环境下的端点检测在语音信号分析和识别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将分形理论中的分形记盒维数应用到端点检测算法中,采用了基于分形记盒维数与短时能零比相结合的端点检测算法,以分形记盒维数为主要判决条件,并在判决门限的设定上采用了自适应机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分形记盒维数和短时能零比相结合的端点检测算法在白噪声和粉红色噪声下具有很好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