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CAD/CAE/CAM技术在现代塑料模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介绍了CAD/CAE/CAM技术在现代塑料模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采用CAD/CAE/CAM技术可提高模具产品的设计质量、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产品成本。还简要介绍了并行工程、逆向工程、知识工程在塑料模中的应用,展望了现代塑料模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模具CAD/CAE/CAM/PDM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国模具CAD/CAE/CAM/PDM发展现状 模具CAD/CAE/CAM是改造传统模具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是一项高科技、高效益的系统工程.它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借助于计算机对产品性能、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数控加工及生产管理进行设计和优化.模具CAD/CAE/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模具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概括了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内容及其特点,概述了国内外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应用,随着模具CAD/CAE/CAM技术朝着集成化、网络化、标准化、专业化、开放性、虚拟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其必将在产品设计与制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塑料模CAE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CAD/CAM技术在塑料模设计制造领域的应用缩短了模具设计制造周期 ,提高了制造质量 ,但对如何获得优化的设计方案 ,保证模具的使用性能(可否成型、成型精度、成型效率等) ,CAD/CAM技术则显得无能为力。塑料模CAE技术的出现为优化模具设计方案 ,保证模具使用性能提供了新的途径。从技术及应用角度出发 ,系统地介绍了塑料模CAE技术的概况、内涵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汽车零件拉深成形模具设计是汽车工业中的关键技术,在中国汽车工业快速扩张的时期,CAD/CAE/CAM技术在产品开发与制造设计中的全面应用对于缩短开发的周期、缩减开发费用以提高竞争力等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应用CAD技术设计了某车型尾门内板拉深成形模具型面,并采用CAE技术对拉深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进一步反馈和指导了模具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高茂涛 《铸造技术》2014,(6):1323-1324
消失模模具是未来模具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CAD、CAM的设计手段大大简化了模具设计的复杂度,同时提高了消失模模具的质量。本文针对消失模CAD设计的一般结构,对消失模模具设计的CAD/CAM方案分别进行研究,从而实现了CAD/CAM在消失模模具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简介CAD/CAM/CAE技术,以实例说明CAM技术在模具加工中的关键问题,利用Pro/E获取模具三维模型、实现CAD/CAM系统集成、数控加工等系列过程,从而缩短了模具的设计、制造周期,提高了模具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玩具车轮注塑模具设计为例,阐述基于CAD/CAM技术的模具设计及加工仿真一体化的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加工工艺和加工参数设置等关键问题。采用CAD/CAM技术可提高模具的设计水平和加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基于逆向工程的模具CAD/CAM/DNC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和CAD/CAM集成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模具CAD/CAM/DNC集成化环境。在建立模具全数字化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CAD/CAM/DNC一体化,并用实例论述了模具CAD/CAM/DNC一体化的过程,从而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对快速响应市场产生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Pro/E,Moldflow和MasterCAM平台下注射模的CAD/CAE/CA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Pro/E在注射模具设计中的应用和基于Moldflow软件的注塑成形分析以及在MasterCAM环境下的CAM实现.通过实例,阐述了采用CAD/CAE软件进行注射模设计和分析的过程,并运用MasterCAM对该结构件侧型腔模进行了加工刀路设计,模拟其加工过程.采用CAD/CAE/CAM技术可以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1.
CAD/CAE/CAM/PDM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玲凤 《金属热处理》2001,26(10):46-47
分析了CAD/CAE/CAMP/PDM的作用和关系,介绍了常用CAD/CAE/CAMPDM软件及选型方法,为企业建立和应用CAD/CAE/CAM/PDM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详细阐述了支持铸造工艺设计、工艺优化、工艺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的系统研究与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DM平台的铸造CAD/CAE/ES/PDM/ERP一体化框架体系,在华铸实验室现有软件体系(华铸CAE/CAD/PDM/ERP)及应用的基础上,设计与实现了一体化系统关键点及其集成技术。最后,以若干实际案例来证明本研究一体化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RE/CAD/CAM的模具一体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在利用3D数字化测量仪测量出轮廓坐标值的基础上,将实物模型转化为CAD模型,并由CAM系统产生刀具的NC加工路径及CNC机床加工所需模具的RE/CAD/CAM一体化技术全过程。本文还以实例对RE/CAD/CAM作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了Fe/Ni/Cu/Ag合金粉的前驱体粉,考察了搅拌强度、滴定终点的pH值、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前驱体粉回收率的影响,并通过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采用氢还原方法制备了Fe/Ni/Cu/Ag合金粉末,考察了还原温度对转化率和颗粒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滴定终点的pH值对前驱体粉的回收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反应时间、搅拌强度和反应温度。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粉的工艺条件为:pH值11,反应时间35 min,搅拌强度2000 rpm,反应温度30℃;氢还原温度越高,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越快,金属颗粒的粒径越大。制备合金粉末的工艺条件:还原温度800℃,还原时间23 min。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基于网络技术的综合信息平台、基于ERP和基于并行工程的CAD/CAE/CAM系统的智能化局域网络系统,分析CAD/CAE/CAM,ERP在挤出模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基于CAD的CAE、CAD和BOM集成系统的开发,论述了集成的必要性和集成系统的开发原则,分析了集成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数据流程、功能模块结合方式和BOM子系统数据获得方式,最后阐述了系统的集成和集成系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以活性碳(Vulcan XC-72)为载体,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Pd/Co摩尔比的Pdx-Co/C催化剂。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催化剂对甲酸电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dx-Co复合催化剂粒子均匀分散在碳载体表面;催化剂中掺入的少量Co元素部分进入Pd晶格,形成了Pd-Co合金;随着Pd/Co摩尔比的增加,Pd颗粒粒径先增大后减小,催化活性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当Pd:Co=8:1时,所得Pd8-Co/C对甲酸氧化的催化活性最高,峰电流密度可达到15.907 mA/cm2。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对TiNi/Ti/SiO2/Si基板在HF+CuSO4中采用分离双电极方法的化学酸性镀铜。Si基板和TiNUTi/SiO2/Si基板分别作为化学镀的阳极和阴极,在开路条件下进行化学镀。最佳化学镀反应条件为电极相距0.5mm,[HF]和[CuSO4]大于8%(质量分数)和0.045mol/L。最后得到覆盖率高、晶粒大小均一、结构致密、具有〈111〉择优取向的Cu膜,且Cu膜中不含Cu2O,降低了电阻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Pro/E的铸造模具CAD/CAE/CAM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Pro/E软件进行三维CAD工艺模型设计,运用Anycasting软件进行工艺模拟分析,预测缺陷,优化工艺设计,再返回Pro/E完成模具设计,然后直接转入数控加工CAM,从而有效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室温制备柔性透明导电玻璃并提高其光电性能。方法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以柔性玻璃为基底,在室温下沉积(Aluminum-doped ZnO,AZO)/Ni Cr/Ag/NiCr/AZO多层结构透明导电玻璃。通过探针轮廓仪测试、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测试、拉曼光谱仪测试、分光光度计测量、四探针测试和霍尔效应测试,分别获得了样品的各层薄膜厚度、X射线衍射图谱、拉曼光谱、透光率、方块电阻和电学性能。经过参数优化,选取Ag膜厚度为3~15 nm的样品,研究Ag膜厚度对玻璃样品的结构特征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 样品光电性能与Ag层厚度密切相关,随着中间Ag层厚度的增加,样品在380~760 nm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透光率先增加后降低,吸收边依次发生了红移,样品的方块电阻则随着Ag层厚度的增加单调减小。Ag膜厚度为12nm的样品综合光电性能最佳,其平均透光率为82.4%,载流子浓度为8.32×1021cm-3,载流子迁移率为8.21 cm2/(V·s),电阻率为9.15×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