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近日在北京地区新推出一项“DAB多媒体业务”,主要开展利用手机终端收看电视节目的业务。就在外界再次关注广电系与电信系争夺手机电视主导权的时候,最新消息称,目前移动运营商正在与广电企业洽谈未来多媒体数字业务的利润分成模式。  相似文献   

2.
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的出现,为经营空间渐趋饱和的广电媒介和业务收入增长乏力的电信运营商带来了融合的契机,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手机电视作为两大产业融合的标志性业务,最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所谓“手机电视”业务,就是利用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视频资讯服务。  相似文献   

3.
日前,中国普天智能存储卡PCB版本,COB版本相继研制成功。智能存储卡紧密结合市场的需求,把存储、安全、RFID三者有机融合,可在手机、移动数字电视、PMP等便携终端上使用,它具有大容量数据存储、用户鉴权、数据加解密、非接触式刷卡、移动支付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金融移动支付、电信增值业务、广电移动数字电视、出版业数字内容发行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数据业务的发展,实时移动多媒体业务正在成为备受用户关注的杀手级应用。其中,基于数字广播的手机电视技术是目前国际上领先的技术,其具有不占用移动链路带宽、高清晰度、高流畅性等优点,国际上只有韩国、德国等少数国家试播或者试运营了该业务。在国内由于该产品涉及广电和移动两大集团,因此存在业务层面移动与广电的竞合、技术层面移动网络与广电网络融合等系列挑战。我们克服了系列挑战,紧跟国际技术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网络和数字广播网络融合的手机电视方案,在国内首创带外短信授权方式,在业务上开创了移动与广电业务融合的新模式,并进行了实验,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方便使用的移动视频业务。本文着重介绍我们在移动视频领域技术上的创新工作,并按照以下方式组织:第二部分介绍在技术上国内首创的基于带外授权的两网融合技术体系及其细节,第三部分介绍基于两网融合技术方案设计的业务模式和实验。  相似文献   

5.
3G时代,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面,临转型的压力,也面临着如何突破“杀手级”业务的困惑。与各自在固网领域所占有的绝对优势所不同的是:在移动领域,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各有长短。移动视频作为潜在的“杀手级”业务,将成为两大行业运营商合作的契机;而集合了移动通信和CMMB功能的移动终端,则是合作的“催化剂”。电信网络和广电网络的融合,将从移动的5G时代开始、从移动视频业务和移动终端的融合开始。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面广播的手机电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电视业务可以利用蜂窝移动网络和地面/卫星数字广播来实现,其相关技术有4种:基于移动网实现技术、基于地面数字广播网实现技术、基于卫星实现技术和基于应用层实现技术。DVB-H和T-DMB是2种典型的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标准,前者是DVB组织为通过地面数字广播网络向手持终端提供多媒体业务所制订的传输标准,后者是韩国推出的基于欧洲厂商开发的尤里卡147数字音频广播(Eureka-147DAB)的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标准。目前开展手机电视业务面临着标准、频率资源、管制和终端等方面的问题,其运营模式存在移动运营商单独运营、广电单独运营和两者合作运营模式3种。手机电视是广电和通信产业融合的重要尝试,主管部门的协调和技术标准的制订将直接影响未来三网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从广电系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可行性出发,就广电移动互联网的接入、传输、终端及业务拓展进行了研究,并就基于高清的广电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国际上。“移动电视”一般是指以手机主要终端的新型电视服务形式。在国内广电行业,“移动电视”特指地面数字电视-DVB—T。即面向家庭和移动车辆的标准数字电视;而国际上的“移动电视”广电部门称之为“移动多媒体广播”,电信部门和民间称之为“手机电视”。面向个人的“移动电视”,虽然名称不同、网络传输和使用方式也有所差异。但总体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9.
沈子信 《通信世界》2007,(27B):19-19
在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的20年内,手机终端的快速进步对移动业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手机对移动业务的推动上,技术驱动的色彩十分浓厚。  相似文献   

10.
手机的移动视频业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移动视频业务,即人们谈论的所谓“手机电视”。这种移动视频服务可以通过三种不同方式实现:移动卫星网络广播,基于数字电视标准地面广播网络,基于2.5G或3G的移动网络。前两者可称作“广播电视手机”,后者可称作“网络电视手机”,也可称作网络流媒体手机。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手机视频业务的特点,手机电视的技术特点及手机视频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广播主要是指移动终端用户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上以频道或信道的形式接收广播形式的数字音视频内容(例如电视等)。多媒体广播有两种主要技术种类:一种是广电系统的大区制的地面广播手机电视标准,另一种是基于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网的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技术)标准。本文主要讨论在TD-SCDMA网络中,如何实现MBMS技术来承载多媒体广播业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3G时代的到来,以手机电视为代表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在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吸引了来自终端、网络设备商、移动运营商、广播运营商、业务提供商甚至监管部门等的广泛关注。目前,移动多媒体业务的实现技术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基于移动网络的技术,如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二是基于地面数字广播网的技术,如欧洲的DVB—H,三是基于卫星广播的技术,如韩国S-DMB。随着MBMS标准的成熟,移动通信技术保持其在业务灵活、终端统一、交互便捷、无政策风险优势的同时,在带宽和容量方面都具有了明显的改善甚至革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及OTT的发展,人们收看电视的习惯从传统的电视机扩展到手机、PAD等各类移动视频终端。如何给有线电视用户打造一个先进的、人性化、创新的收视系统是摆在广电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广电网络现状,"屏屏通"业务的应用,使得广电运营商无需网改,就可在全网开展针对移动视频终端的电视业务。  相似文献   

14.
《通信世界》2009,(11):I0032-I0032
3月19日,“2009移动终端技术创新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握奇公司凭借其产品SIMDass获“最佳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奖”。握奇的SIMDass是一种基于新型SIM卡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它使消费者通过手机进行现场实时的、非接触、小额支付成为可能。SIMIgass基于双界面卡技术,该特点使它在运用接触界面保证正常通信的同时,也能运用非接触界面进行现场支付。  相似文献   

15.
手机电视是运营主体为移动终端用户打造的一项特色增值服务。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络,通过手机终端,向用户提供影视、娱乐、原创、体育、音乐等各类视频内容直播、点播、下载服务的业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观看电视直播,进行视频点播和下载,并向好友推荐节目和发表观感,实现用户与其关注电视节目的双屏互动。本文就手机电视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广电在手机电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运营模式思考等几方面做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移动设备上欣赏丰富的电视节目和接收及时的交通、股市等实时数据信息越来越成为众多消费者期待的功能,而移动设备可以包含手机、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笔记型计算机与MID、GPS终端、以及各种功能扩充卡。移动电视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通讯网络的流媒体技术;另一大类是基于传统广播网络的数字移动电视技术。在第一大类的移动电视业务中,承载网络可以是基于2.5GGPRS,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如何解决办公或销售人员在移动的环境下实现随时随地上传或下载数据的问题,将CDMA移动通信网和Internet网络两者结合起来,提出了基于手机终端的移动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的架构,介绍了移动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关键的技术,最后介绍了移动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8.
《通讯世界》2008,(4):36-36
王效杰强调,“移动多媒体广播是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的补充,填补广播电视服务空白的有效手段”。 广电系对手机电视的称谓一直是“多媒体广播”,业界人士认为言下之意很明了:广电系的“手机电视”是广电传统媒体的创新以及延伸,并非侵入电信领域,只是碰巧手机是其终端产品的一个选择而已。这的确是一个聪明的做法。对比“手机电视”,有了“电视”这个字眼,单从名称上,就已无法同广电脱去干系。  相似文献   

19.
刘春强 《通信世界》2005,(40):27-27
ICT的发展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ICT技术包括它所承载的这项业务,在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进步的时候,必然对移动网络、移动技术、移动终端,包括网络终端所承载的业务产生越来越高的要求。反过来,移动技术的进步也在推动着ICT业务比较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项移动增值业务,在推向市场后,不但运营商自己无法提供终端.甚至在本国市场上都找不到一款正式上市的终端产品能够对其提供支持.这样的“壮举”恐怕除了中国移动,世界上再无第二家移动运营商能够有如此“胆识”。说是为了对抗中国联通的“红莓”也好,说是为了占据高端消费群体而进行的铺垫也罢,世界知名的RIM公司(ResearchInMotionLtd)和中国移动联手推出的“黑莓”业务在经历一年的尴尬之后.终于有望“扬眉吐气”:2007年8月底,第一批黑莓手机获准在中国手机市场上正式销售.型号为7290和8700g。这标志着经过8年的努力.RIM终于正式进军中国手机市场,而”黑莓”业务也将随着支持终端的上市,在中国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