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针对水资源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方法存在的不足,在基本NSGA-Ⅱ法的基础上,通过自适应动态调整方法对交叉率和变异率进行了改进,同时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结合满足目标函数的各类约束条件,建立了邢台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将改进后的NSGA-Ⅱ法应用于模型的求解,并与NSGA法和基本NSGA-Ⅱ法求解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NSGA-Ⅱ法应用于求解多水源多用户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可行,且能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的水资源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配置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措施。从水资源配置的含义、任务、目标出发,分析了一般水资源配置情形;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角度出发,解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项制度"对水资源配置目标设定的影响,以及"三条红线"对设定约束条件的作用。以南四湖为例,以2005年为基准年、2015年为规划年,通过对南四湖水资源配置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分析比较一般模式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配置结果。结果表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水资源配置整体缺水率明显降低,更能符合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6.
基于三次平衡的五家渠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五家渠市为例,结合水资源条件和供用规模、结构及效率综合考虑了节水、污水回用、产业结构调整、新增调水规模等措施,运用GAMS开发了面向多目标、多工程、多水源、多用户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根据水资源三次平衡的配置思想,利用优化配置模型,通过长系列逐月调解计算,分析了不同情景下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综合节水、治污、供水等层面给出水资源配置方案和配置工程规模,并提出在2015、2020、2030水平年应分别增加引额调水工程调水量0.40×108、0.62×108、1.20×108m3. 相似文献
7.
8.
为获得最优水资源配置结果,将物元可拓模型与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相结合,根据可拓学的物元分析原理将决策问题可拓为多维度的物元结构,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对传统物元可拓模型分析改进,构建了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的多维度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并以台兰河灌区水资源配置方案为例,运用两种模型方法对比分析评价其水资源配置方案,优选最佳方案结果表明,两种模型方法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用分层递阶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思路。将流域系统化,以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目标建立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供水模型,多目标统一用经济标准衡量,加上各种约束条件将流域水资源系统模型化,用大系统多目标递阶动态规划方法求解,以取得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方案。该模型以太子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实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南水北调工程能最大限度地缓解河北省严重缺水状况及在工程建成后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根据南水北调海河流域平原区受水情况,将其划分为18个子区、6个用水部门,以供水系统缺水率最小、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水源可供水量、用户需水量、水源至用户的供水能力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以2030年为水平年的水资源配置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能有效缓解海河平原区严重缺水的状况,大幅提高了河北省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但仍有不同程度的缺水。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为了合理分配引大济湟工程从大通河调出的7.5×108 m3水量,以满足引大济湟工程受水区的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需求,通过建立以供水净效益最大、供水系统总缺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运用粒子群算法得到了受水区4类水源、5类用水户在2015、2020、2030三个规划水平年的多年平均情况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2015、2020、2030年净外调水量分别为3.10×108、6.05×108、7.34×108 m3,缺水量分别为0.69×108、0.64×108、2.15×108 m3,部分区域农业用水存在缺口,仍需采取必要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