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嘉之雄的谢灵运,遵奉庄子纯任自然、率性而行,追求独立人格与精神自由的人生价值观念,一反以儒学为代表的虚伪的仁义礼法制度,狂放不羁,粪土权贵而被视为“狂人”,于是不见客于世,为人所患,终致杀身。这也正是他对庄子“法天贵真,不拘于俗”①,顺手自然,不为物役的放傲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庄子与灵运,身处异代,时隔千载,但他们对现实所表现出来的哀怨的狂人情结,却使他们成为了异代两“知音”。  相似文献   

2.
元嘉之雄的谢灵运,遵奉庄子纯任自然、率性而行,追求独立人格与精神自由的人生价值观念,一反以儒学为代表的虚伪的仁义礼法制度,狂放不羁,粪土权贵而被视为“狂人”,于是不见容于世,为人所患,终致杀身。这也正是他对庄子“法天贵真,不拘于俗”①,顺乎自然,不为物役的放傲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庄子与灵运,身处异代,时隔千载,但他们对现实所表现出来的哀怨的狂人情结,却使他们成为了异代两“知音”。  相似文献   

3.
庄子为人处事的态度,似乎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一个是完全的出神状态或所谓“坐忘”,完全逍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面;一个是完全的融入社会,完全顺应社会的要求。庄子有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彻底绝望,这一绝望可能合有反抗社会的意味,同时也会导致行动上的软弱无力。庄子为人处世思想确实有自相矛盾和冲突的地方。他希望在精神绝对自由和社会的绝对不自由之间保持一种平衡,这只不过是一个注定无法实现的理想而已。  相似文献   

4.
庄子思想蕴含审美技术思想,与目前学术讨论热点——"工匠精神"有着天然的联系。高职教育所培育的"工匠精神"蕴含敬业精神,追求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精益求精,在这种精神信念引导下从事生产与社会生活,从中获得职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与庄子崇尚自然、追求人的精神自由和自我满足感的人本思想如出一辙,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从古老传统文化——庄子思想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自由思想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庄子的自由思想具有二重性:既具有自由性,又具有非自由性.消除"成心",便可以达到"无待",从而实现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又受到非自由的束缚.庄子的自由思想追求的是内在的自由,而外在则很难达到自由.庄子所处的时代形成了庄子的"出世"思想,这种思想与当时的背景是格格不入的.庄子的自由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当代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与儒家、墨家的命学观相对照,阐述了庄子对命的态度和他所提出的个体安顿生命的方法.庄子知命之无可奈何,选择了放弃世界,放弃对于自身以外的追求,以一种恬然达观的当然也是无可奈何的态度来对待命.事实上,庄子是以消除问题的方式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他得出的答案,或许只能作为以超越的眼光来看待和思考我们自身所处世界的一种态度与方法,而不能作为我们度过整个生命所需要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庄子内篇一秋水》的最后一段是庄惠的濠梁之辩,这一段对话讲述了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一座桥上看到鲦鱼在水中游动,围绕着"人能否知道鱼在水里游的快乐"为主题所展开的辩论。立足于他们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感知事物的态度,分析他们思想的同异。从情感、移情、忘情三个层面,由外及内的阐明快乐及快乐的本性,揭示出庄子思想意义上的"快乐"就是去掉情感束缚、超越移情、忘情意义上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萨特在小说《理智之年》中展现了个人要实现自由所面临的身份焦虑,并揭示了焦虑的根源所在,表明了他在二战后对自由的崭新理解,即强调"行动"在"自由之路"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人生哲学以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为其根本宗旨,通过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思索和对儒家仁义礼法的批判,庄子从外在的处世之道(委蛇其形)和内在的精神超越(逍遥其心)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给予了深刻回答.委蛇其形为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逍遥其心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对当代人来说,这种处世智慧和精神追求仍有着许多积极启示和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人生哲学以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为其根本宗旨,通过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思索和对儒家仁义礼法的批判,庄子从外在的处世之道(委蛇其形)和内在的精神超越(逍遥其心)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给予了深刻回答。委蛇其形为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逍遥其心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对当代人来说,这种处世智慧和精神追求仍有着许多积极启示和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对庄子"自由观"的发现与诠释,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重要个案。庄子"自由观"是庄子根本的哲学精神。中国现代学界对庄子哲学精神理解诠释有两种进路:一是从"自然""无为"见出"自由""平等";一是从"逍遥""齐物"发现"自由""平等"。文章在梳理分析两种进路的基础上,对庄子现代诠释之进路及方法进行反思:庄子哲学现代化何以可能?文章提出:庄子哲学现代化要得以实现,取决于能在庄子哲学中发现和提炼出"现代性问题",取决于对庄子哲学中"现代性问题"有效而充分的学理性阐释。重要的是,要有跨文化的宏阔视野与比较哲学的阐释眼光,要努力形成具有时代感的庄子哲学诠释形态。  相似文献   

12.
早期海派绘画在社会历史文化情境和经济形态背景下,呈现出由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其"现代性"一方面体现为"偕俗性"制约下生成的"新特质",另一方面体现为对"自由"的主体精神的追求与形式上的自律。此外,这种"现代性"同时也反映为对传统的继承与开拓。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早期海派绘画实践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西风颂》是雪莱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是一首脍炙人口、含蕴深刻的写景名篇。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抒写了秋之实体的气息;雪莱在其中创造的中心意象——"西风"表现出了"破坏者"兼"保护者"的强大有力形象。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感情真挚磅礴、格调高昂激越,表达了作者摆脱现实、享受无限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当时丑陋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和对于人类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14.
庄子提出了做"不材之木"或处于"材于不材之间"及"和外物"、与物同化的顺世原则,这是他置身于险恶的社会环境下无奈而理智的选择.庄子是一个忠于自己内心的人,他对社会和人生有通达的认识,而他所生活的社会令他失望甚至绝望,因此他只有在精神领域追求自由和超然.庄子的"超越"是在理智分析社会的基础上内在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庄子《逍遥游》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纲领,其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是统一于个体自然性、主体精神性和心灵开放性的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在于理性认知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后者主要在于审美描述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逍遥游》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第一,对美和美感的无限性的追求;第二,对审美境界的无限性的构建;第三,对审美意蕴的无限性的创造。  相似文献   

16.
《庄子·逍遥游》开篇就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由鲲化鹏"的神话,作者还以其奇特的想象力为读者详细的描绘了"鲲"和"鹏"的外在特征以及鹏由"南冥"飞往"北冥"的雄壮之举,这对我国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而鲲鹏作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动物,也因庄子的生动描写而深深的印在了后人的脑海之中。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中的万物是自然物而非道德物,"自然"构成了对万物本性的规定,同时也成为"道"的法则。作为"自然"的万物,是"无用"的而非"有用"的,因为"有用性"的要求对于物恰恰是牢笼。《庄子》因此主张"观"物而否定以"判、析、察"的方式看待万物;因为"观"物时,人的心灵如明镜,而"判"物时,人的心灵因成心而生区别。对万物如能行之以"观",必能造就出"万物一体"的审美天地。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萨特在哲学和文学两个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以萨特文学作品中的自由观为对象,分析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自由观及责任意识,有助于发掘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介入观对过去及今天人类社会的自由和解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真实的集体"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和理想的社会状态是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其核心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的"真实的集体"理论作为无产阶级的一整套革命和建设理论,为我们今天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我国建立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提供了现实可能。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全国人民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而作出的现实努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是要追求一种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状态,"真实的集体"是其终极价值旨规。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与庄子生态思想之间有着相似性:“物无贵贱”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者都尊重自然,具有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世界之夜”与“绝圣弃知”,两者都批判技术知识;“逍遥游”与“诗意栖居”,两者都追求自由的生存状态。不过,一个主张“清静无为”,一个强调“艺术拯救”,两者实现理想的具体方法有所不同。他们在不同时代所倡导的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态观,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