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暖通空调》2021,51(3)
通过建立放射性厂房颗粒物浓度平衡模型,分析了排风系统净化过滤器容尘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实测了6种空气过滤器组合对6个粒径区间粒子的过滤效率,并根据实测效率计算了各空气过滤器组合对试验尘、实测大气尘中粒径≥0.3μm颗粒物的计重过滤效率。分析了某核电厂废物暂存库送风系统不同的空气过滤器组合对排风系统净化过滤器容尘负荷和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对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效率(或透过率)试验,均是在单一的额定流量下进行。据美国资料介绍,高效过滤器的效率试验要在两种流量下进行,才算检测完整。美国环境科学研究所的CS-1高效过滤器标准5-b节中规定,制造厂对出厂的过滤器效率试验要在两种流量下进行:额定流量和额定流量的20%。1976年第的美国核空气净化手册对高效过滤器的技术要求中规定,过滤器透过率试验应在100%的额定流量下进行并提出报告;而对额定流量大于125英尺~3/  相似文献   

3.
空气过滤器     
空气过滤器属于过滤集尘装置的一种,它和表1所列举的袋式过滤器不同。从集尘机构来讲,袋式过滤器是通过充填率较高的布和粉尘层进行过滤,而空气过滤器由于采用充填率低于10%的纤维状过滤材料,因此在集尘装置中空气过滤器从理论分析方面发展极为迅速。随着原子能和洁净室的需要,空气过滤器的性能正在日益提高。表2是说明纸过滤器的滤纸特性,后三种是高效滤纸。  相似文献   

4.
高龙  冯昕 《暖通空调》2015,(2):107-110
高效空气过滤器扫描检漏方法分为光度计法和粒子计数器法。由于测试原理不同,专业人员一直认为两种测试方法对于泄漏的判断存在差异。通过试验得到了两种测试方法对高效过滤器局部过滤效率的检测结果:对于相同漏点,用两种方法测试得到的局部过滤效率基本一致。分析了测试结果偏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空气过滤器标准》GB/T14295-93简介钱兆铭(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1概况空气过滤器是实现环境空气洁净的主要设备。本标准涉及的过滤器主要是包括通风、空气调节和空气净化系统或设备中的粗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中效过滤器和亚高效过滤器...  相似文献   

6.
集成电路正在从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发展到集成度更高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LSI)上来,尘埃问题是这些半导体制造工厂的最大问题之一。在超LSI的制造过程中,提出了以0.1微米尘埃为对象的要求洁净度更高的洁净室。为适应这种要求,近年来研制了对0.1~0.17微米尘埃具有99.99%以上捕集效率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和0.1微米垂直层流10级模型洁净室。一、0.1微米尘埃粒子的计数(略) 二、捕集0.1微米尘埃用高效空气过滤器  相似文献   

7.
新型空气过滤器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保民  涂光备 《暖通空调》2003,33(6):94-97,110
提出一套将高效过滤器检测系统与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检测系统合二为一的过滤器性能检测系统的方案,效率检测采用计径计数法,并按此方案搭建了实验装置。经实验,该测试系统及检测结果均符合过滤器测试要求,可实现自动化检测,检测更方便,测试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8.
合理选择空调系统的空气过滤器,是降低室内细颗粒物(PM_(2.5))污染浓度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利用空调机组过滤性能实验台,对单个过滤器和不同过滤器组合进行PM_(2.5)的计数效率和计重效率的测试。研究了单个过滤器对PM_(2.5)计数效率和计重效率的相关关系,给出了不同室外PM_(2.5)污染程度对应的空气过滤器选型方案,为建筑室内PM_(2.5)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应用空气过滤器,保证其最佳的使用条件,通过用空气过滤器性能实验台测试一般通风用袋式空气过滤器,对其阻力、过滤效率特性进行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验中两中效纤维袋式过滤器,滤料结构本身差异可导致阻力从1 m/s风速下相差41.7 Pa增加到2.5m/s风速下相差111.8 Pa;在不同的截面风速下,0.3~0.5 μ m、0.5~1.0μm这两个粒径段颗粒物一次通过效率最大相差达9%,≥1.0 μ m粒径段颗粒物一次通过效率相差不明显,可根据袋式过滤器的最佳截面风速选择适宜的使用场所.  相似文献   

10.
带静电过滤器与驻极体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由于空调节能的需要,开发低阻高效的空气过滤器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驻极作过滤器具有低阻高效的特点,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驻极体HEPA过滤器开始实用化。本文介绍带静电过滤器的作用机理,驻极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驻极体过滤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许钟麟 《暖通空调》1996,26(6):65-69
分析了计算机房各种空调净化方案,指出了只有把空调机中的过滤器效率提高到计数效率80%以上,才能达到规范要求,如若将新风过滤器效率提高到80%则室内净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初效和中效空气过滤器效率低,积尘易于二次飞扬,而高效空气过滤器易堵塞,价格较贵且一次性使用,这样将使维护保养工作繁重,设备成本增加。许多情况下只要求配备中等程度的净化设备,因而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创造出十万级或万级洁净度环境、且造价低、易保养、运行费用低的净化设备。北京科技研究院研制成功的可拆卸式低阻亚高效空气过滤器,以及开发出TKJ系列空气净化产品,较成功地克服了传统过滤器的缺点,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高效空气过滤器送风口对非单向流洁净室气流组织的影响及其特性,本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两种高效空气过滤器送风口性能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工作区的悬浮粒子浓度数据,将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带扩散孔板的高效空气过滤器送风口性能比带新型扩散孔板的高效空气过滤器送风口性能好得多,并对此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这两种高效空气过滤器送风口的适用条件,并提出其选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提高HEPA-过滤器效率,特别是对0.1微米粒子的效率,已成为重要问题。一,达到0.1微米的HEPA-过滤器为实现10级洁净室,对0.1微米粒子的过滤是基于以下方式: (a)应用双倍过滤介质的普通HEPA-过滤器。 (b)应用新的高性能过滤介质的过滤器。 (c)与静电现象相结合的新系统,称为“静电HEPA-过滤器。第一种(a),HEPA-过滤器有高压降的缺点,而且当聚积的灰尘量增加时,压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空气洁净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型的科学。高效过滤器是空气洁净技术的核心设备。它的密封好坏,与洁净室的洁净度密切相关。由于高效过滤器前后压差很大,如果安装不严密,脏空气就很容易渗漏到洁净室内,使室内含尘浓度急剧增加,严重地破坏洁净室的洁净度。因此,全面分析高效空气过滤器空气渗漏原因,确保过滤器的制造质量及其安装施工的密封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ISO 16890:2016《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定义了空气过滤器的颗粒物过滤效率(ePMx),并规定其值基于空气过滤器人工尘计径计数效率,利用典型大气气溶胶离散粒子体积分布数学模型换算得到。将利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颗粒物过滤效率与相同条件下采用粉尘测定仪实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特别就ISO 16890:2016标准所推荐的光散射粒子计数器的粒径挡位设置进行了探讨,对国内研制适用于该标准的粒子计数器的粒径挡位设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空气过滤器标准的基础上,提出静电过滤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对8种静电过滤器进行了初始状态、容尘后和清洗后全过程性能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大气尘计径计数法、固定容尘量法和固定用水量法适用于静电过滤器的性能测试;DEHS和A2粉尘可作为静电过滤器的试验尘;小粒径颗粒物更适合于评价静电过滤器的容尘衰减性能;用分级粒径计数效率计算得到的计重效率e_(PM2.5)比实测PM2.5计重效率更准确;质量因数可用于评价静电过滤器的性能,与效率正相关,可用于静电过滤器选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空气过滤器主要的分类方式及其内容,对空调系统中常用的粗、中、高空气过滤器进行了分类比较,并对不同材质、用途、结构形式的过滤器进行了说明,最后概述了过滤器的特性指标,进而可以针对不同场合选用不同特点的过滤器。  相似文献   

19.
对过滤器试样的阻力与计重效率进行了实验测试,探究了过滤器容尘-阻力、容尘-效率的变化规律,并依据Eurovent 4/11提出的能效计算方法对过滤器的能耗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过滤器产生的电费随使用时长的增加及阻力的增大而增大。基于过滤器更换费用、运行电费和综合费用的分析,提出了确定过滤器更换时间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过滤器的实际使用寿命高于GB/T 14295—2008中规定的使用寿命。对于一般民用建筑的空气过滤器,应当综合考虑单位风量的更换成本和运行电耗成本来确定过滤器的更换时间。  相似文献   

20.
室外PM2.5设计浓度是空气过滤器设计选型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过滤器选型设计方法,计算出不保证天数为0~50天下新风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并通过逐时PM2.5浓度对过滤器等级进行评价,得到合理过滤器等级下不保证天数的范围,最后对比分析了各种不保证天数法计算方法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城市过滤器等级应选择F9~H11,室外PM2.5设计浓度确定方法宜采用历年不保证天数为3~5天的日平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