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氧化沟的脱氮除磷工艺应用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内典型的A2/C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和DE氧化沟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总结各自的结构及工艺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最后指出,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氧化沟中微生物活性是氧化沟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今后要进一步提高研究氧化沟设备性能和监控技术,减少占地面积和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
改良氧化沟工艺强化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氧化沟试验装置处理生活污水。为了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对改良氧化沟的曝气量进行了优化,在氧化沟的前三个廊道设置缺氧区,将其运行方式改变为缺氧—厌氧—缺氧好氧,在提高氮磷去除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试验结果表明,稳定运行阶段,二沉池出水COD_(Cr)、TN、NH3 N和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7 mg/L、8.9 mg/L、0.5 mg/L和0.39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83%、99%和92%,均稳定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 2002)一级A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Carrousel2000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的原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昌平污水处理厂采用Carrousel2000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根据该厂实际运行效果及进出水水质,结合污水脱氮除磷的原理,对该工艺脱氮除磷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认为Carrousel2000氧化沟处理工艺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对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的选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Y县污水处理厂2008~2012年指标改造工程为例,把原有工艺改造成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改造后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生化处理运行效果良好,并节省了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5.
匡云霞 《给水排水》2004,30(8):50-51
昆明市第一污水处理厂采用卡鲁塞尔氧化沟巴颠甫工艺 (Carrousel/Bardenpho)处理污水 ,其除磷效果好 ,但总氮去除率略低 ,分析原因主要是大氧化沟供氧不足且流速不够。改扩建设计中 ,在不增加水处理构筑物的情况下 ,采用在大氧化沟中增加 4台充氧转碟和 2台水下搅拌器的方法 ,提高氧化沟的供氧能力及流速。运行结果表明 ,不但能加大处理量 ,而且使脱氮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射流间歇曝气氧化沟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低压射流曝气系统应用于氧化沟中,采用2h曝气,2h停曝的连续运行方式,系统CODCr去除率高达92%,BOD5去除率高于94%,NH3—N去除率达87%,TN去除率高于50%,TP去除率高于72%;测定SVI<80mL/g,活性污泥的外源比耗氧速率为63.7mgO2/(gMLVSS·h)。污泥内源呼吸比耗氧速率为9.8mgO2/(gMLVSS·h)。与常规的活性污泥法相比较,污泥碳化比耗氧速率可提高2~3倍,污泥内源呼吸比耗氧速率提高1~2倍,污泥活性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MBR的脱氮除磷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厌氧/缺氧池/好氧MBR工艺处理模拟的城市生活污水,就系统主要的运行参数对氮磷去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TP、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80%、90%、95%以上,出水各项指标完全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郑州五龙口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0万m3/d,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选取污水处理厂2005年3月~2006年12月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污水处理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调整运行模式,提高脱氮除磷效果,同时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然后着重介绍了几种高效、经济、实用的污水处理的新方法:SHARON-ANAMMOX联合工艺、MSBR工艺、BICT 工艺以及这几种新工艺的主要特点,并对今后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一体化氧化沟的生物除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一体化氧化沟生物除磷是在氧化沟前加一只厌氧生物选择器,进行磷的厌氧释放,在后续好氧阶段进行磷的过量吸收,最后污水中的磷以排除剩余污泥的方式排出系统。试验的目的是确定生物选择器的最佳设计参数,试验指出处理城市污水厌氧选择器的最佳运行条件是HRT为80min,MLSS为1500mg/L。  相似文献   

11.
NPR工艺是将A2/O和BAF工艺经改进后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更为高效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通过中试规模的试验,研究了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时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成功地解决了好氧段硝化菌与聚磷菌对泥龄的不同需求、厌氧段反硝化释氧与聚磷菌释磷之间矛盾的难题;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6%、68.3%和82.4%,同时CODCr和SS去除率分别达到93.4%、95.8%,且运行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2.
CASS工艺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ASS工艺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温度和回流比对脱氮效果的影响,曝气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在30℃时系统脱氮效果最好,此时NH3-N去除率在80%左右,TN去除率在70%左右;污泥回流比为25%、50%、100%和200%时,TN去除率分别为50%、58%、62%和70%,增加回流比可以提高脱氮效率;好氧区DO维持在2mg/L和4 mg/L时,TP去除率分别为82%和37%。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硝化除磷作用可以明显节省脱氮除磷过程的碳源需求和能耗。为研究不同电子受体下的反硝化除磷效果,利用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泥经过厌氧释磷后在不同电子受体下进行反硝化除磷试验,结果表明NO3-—N和NO2-—N均能参与反硝化除磷过程,在NO2-—N初始浓度高达30mg/L的条件下,除磷率仍在93%以上,未对反硝化除磷过程产生毒害作用。在工程应用中应加强短程硝化反硝化与反硝化除磷作用的耦合,在提高脱氮除磷效率的同时,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环沟型改良A2/O工艺是集高效初沉发酵池、回流污泥反硝化池、厌氧池及双沟道氧化沟工艺于一体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对该工艺去除污染物的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不足8h的条件下,达到了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研究结果同时表明,该工艺具有很好的节能降耗潜力。  相似文献   

15.
改良型氧化沟在造纸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浮-水解酸化-改良氧化沟工艺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改良型氧化沟采用低压射流曝气,沟中不存在缺氧区和厌氧区,抑制了传统氧化沟中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降低了营养盐的投加成本,并可达到更好的CODCr,去除率.工程实践表明,在进水CODCr1 583 mg/L、SS 1 642 mg/L时,出水CODCr和SS均达到<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1)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农田排水沟渠底泥-间隙水-上覆水氮磷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晓玲  郑晓通  李松敏  张福超 《水利学报》2017,48(12):1410-1418
研究氮磷在底泥、上覆水以及两者间交换介质-间隙水三者之间的迁移转化规律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对降雨和无降雨情况下氮磷在沟渠底泥、间隙水和上覆水间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底泥颗粒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前期氮磷被吸附贮存在底泥中,中后期被再次释放出来;在整个水稻生长期内,间隙水的总氮、总磷浓度约为上覆水的3.1和6.5倍,氮主要以NH_4~+-N形式存在;在降雨过程中,沟渠底泥成为氮磷释放的源,NH_4~+-N为氮的主要迁移形态,上覆水中NH_4~+-N逐渐向NO_3~--N转化,颗粒态氮磷对TN、TP流失有较大影响;沟渠底泥颗粒表面粗糙、具有一定的微孔结构,为底泥吸附氮磷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脱氮除磷机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机理,并从工艺优化、湿地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目前人工湿地系统提高氮磷去除率的研究进展情况;通过优化湿地系统设计、湿地植物的筛选、基质的选择和复合、微生物种群的调控等可以有效提高人工湿地的氮磷去除率,提出了当前人工湿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人工快渗(CRI)系统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无动力生态处理技术措施,但传统CRI系统存在对氮、磷去除率普遍较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海绵铁、沸石、火山岩、红壤土和杂沙作为填料,构建了一个改良型CRI系统,在水力负荷为1 m~3/(m~3·d)的条件下,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试验进水,进行为期20天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运行16天后出水TP、TN和NH_3-N浓度均趋于稳定,稳定后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0.21 mg/L、8.38 mg/L和2.34 mg/L,能分别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的0.5 mg/L、15 mg/L和5 mg/L的限值。TP、TN和NH3-N三项指标的总平均去除率为84.44%,远高于传统CRI系统的44.06%总平均去除率。该研究成果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提供了一项行之有效的生态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