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表面接枝的方法,在纤维素纤维表面引入具有抗菌功能的季铵盐聚合物,考察了抗菌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过程特性.接枝抗菌材料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溶液中细菌的活菌量.采用TTC活性和菌体耗氧测定法与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了抗菌过程.结果表明,其抗菌过程由吸附、抑制活性和破裂杀灭3个步骤构成,被抗菌纤维吸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具有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2.
认为基因背景可能是证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因的这种细微差异决定其生物行为出现极大的变化.运用基因组技术寻找不同中医证型中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差异表达,对研究中医证型的实质及指导临床用药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稀土氯化镧、联咪唑和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稀土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RD、TEM对其进行表征,确定了该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La(Hbiim)3N(Hbiim=2,2’-联咪唑,N=对羟基苯甲酸)。抗菌实验结果显示,三元配合物抑菌圈直径为13~17 mm,说明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抗菌谱广。  相似文献   

4.
从车前草组织中分离一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拮抗活性内生芽孢杆菌CQC1,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以牛津杯法测定菌株发酵液抗菌活性、抗菌谱;同时以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分离筛检和确定抗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比对,该CQC1菌株被鉴定为高地芽孢杆菌,其无菌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较强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达到22.4 mm;通过薄层色谱-生物自现影筛检活性成分,结果显示,其抗菌活性成分可能为肽类物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兰氏阳性菌抑制活性明显。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种镧-磺基水杨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采用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手段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该三元配合物对常见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三元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都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织物经该配合物的整理后,也具有了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食管鳞癌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与食管鳞癌相关的核心基因,为食管鳞癌的分子诊断和精准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寻找3个不同的食管鳞癌基因表达谱芯片GSE45168、GSE38129、GSE70409,利用 GEO2R筛选出...  相似文献   

7.
高地芽胞杆菌CQC1是从车前草中分离获得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菌株。研究了菌株CQC1发酵液上清液中抗菌肽成分的最佳提取方式、抗菌效果及其稳定性;通过检测胞内大分子物质(核酸和蛋白质)释放量和β-半乳糖苷酶活力,考查抗菌肽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来探究其抗菌机制。结果显示,通过不同方式提取的菌株CQC1抗菌肽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存在差异性,其中正丁醇提取的抗菌肽类成分抗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8.6±0.2)mm;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正丁醇提取抗菌肽提取物经不同pH、温度和3种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蜗牛酶)处理后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9.073,40.466,34.028,P<0.05),121℃处理30 min活性仅降低了14.3%;抗菌肽类成分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菌液中大分子物质释放量增加,β-半乳糖苷酶出现泄漏,表明抗菌类成分可能通过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而达到抑菌作用。综上所述,高地芽胞杆菌CQC1正丁醇提取的抗菌肽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市场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选用具有生物活性的吲哚-3-甲醛与氨基硫脲制备了席夫碱及其铜(Ⅱ)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及紫外光谱等手段鉴定了其结构并确认配合物的配位方式。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与大肠埃希氏菌(E. coli)测试了席夫碱及其铜(Ⅱ)配合物的抗菌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铜(Ⅱ)配合物对革兰氏阳性与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和大肠埃希氏菌(E. coli)的最小抗菌浓度分别为0.40 g/L和0.95 g/L,具备广谱抗菌性。以吲哚甲醛氨基硫脲席夫碱铜(Ⅱ)配合物作为抗菌剂制备的抗菌涂层同样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质量分数为5%时就能够杀灭抗菌涂层上黏附的大肠埃希氏菌(E. coli)。通过电镜观察细菌形貌推测吲哚甲醛氨基硫脲席夫碱铜(Ⅱ)配合物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细胞膜将其杀灭,具有较优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刺激后的角质细胞总RNA进行检测,研究SDS刺激对角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作用通路,并对可能引发的疾病进行预测。SDS刺激引起角质细胞中605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368个基因显著下调。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进行信号传导,经分析筛选出10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包括IL-6,TNF,CCL5,CCL20,CXCL8,CXCL3,CSF2,CSF1,TNFAIP3和NLRC4,以上基因表达异常会促进炎症的发展并激活免疫系统。SDS刺激可能引发特应性皮炎并对过敏与自身免疫疾病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转录机器(RNA聚合酶)σE因子过量表达实现全局转录扰动,筛查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tarda,E.tarda)毒力相关基因。方法从E.tarda EIB202中PCR扩增RNA聚合酶σE因子编码基因rpoE,连接到载体pACYC184上,构建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株;在克隆rpoE基因时引入突变,使该基因表达失活,构建移码突变失活菌株。感染模式生物斑马鱼,检测各菌株半数致死剂量(LD50),RT-PCR法检测各菌株rpoE及其下游调控基因degP、fkpA、plsB、lpxD、yfiO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重组质粒pACYC184-rpoE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在102、103、104和105CFU/g注射浓度下,空载体转染菌株和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株的毒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载体转染菌株相比,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株rpoE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上调9.5倍;与rpoE基因移码突变失活菌株相比,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株rpoE基因下游调控基因degP、fkpA、plsB、lpxD、yfiO分别上调6.9、2.64、2.85、2.38、1.34倍。结论成功构建了E.tarda 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株以及移码突变失活菌株,初步确定degP、fkpA、plsB、lpxD、yfiO 5个基因与E.tarda毒力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