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以铝代铜降低产品成本,节省工业用铜是我国电机制造业上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也是各厂今后生产机电产品的发展方向。铝和铝、铝和铜的经济而可靠的焊接,是大力推广铝线电机,铝线变压器的技术关键。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机电产品的需用量日益增多,以铝代铜的趋势更加突出。因此铝和铝、铝和铜的焊接及其所需设备,也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焊机》1975,(1)
在电机电器制造工业中,推广以铝代铜是我国一项具有政治意义与战略意义的重要技术政策.铜铝接头的焊接工艺与设备是推广以铝代铜的关键.我厂试制了UR3-1200型电容贮能半自动对焊机,供铝线圈与铜导线直接对接.经过半年多的焊接试验与生产实践,认为焊机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易、维修方便、性能良好的特点,是解决中小型铝线电机生产中铜铝焊接工艺问题的一项有效设备.  相似文献   

3.
过去电器工业上大量使用铜材作为导电体,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导线的形式被应用着。如果能用铝来代铜作为导体,不仅在通过相等的电量时,可以节约一半左右的战本,而且导体本身的重量将减轻一半。更重要的是铜的贮存量比铝少得多,以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以铝代铜是促进工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兹将以铝代铜的经济意义作如下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电缆工业的"以铝节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崇祺 《资源再生》2007,(11):55-57
中国缺铜,铜价暴涨,当前我国电缆工业对"以铝节铜"已成为关注的"热点".铜包铝线和铜包钢线的用量正在逐步攀升,2006年我国铜包铝线的用量约5万吨,"以铝节铜"的产品方向和在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在某些领域供、需双方还未取得共识和可行的结论.本文就以铝节铜的现状、问题进行论述,以期这一热点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缺铜,铜价暴涨,当前我国电缆工业对“以铝节铜”已成为关注的“热点”。铜包铝线和铜包钢线的用量正在逐步攀升,2006年我国铜包铝线的用量约5万吨,“以铝节铜”的产品方向和在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在某些领域供、需双方还未取得共识和可行的结论。本文就以铝节铜的现状、问题进行论述,以期这热点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铜铝的交锋     
根据全球经验,以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材料替代资源匮乏、价格高昂的材料是大势所趋。在铝代铜技术成熟和铜铝比价高企的当下,我们呼吁以铝代铜和以铝节铜,这是一项必须坚持的、涉及国家资源利用的大事。  相似文献   

7.
由于铜的贵重而稀缺,所以用铝代铜在很多国家引起了重视。在电气工业中以铝代铜是一个发展方向,它所以未能早日推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铝接头表面容易氧化,接触电阻很快增加。因此,在铝端头焊接一段铜,成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用一般铜  相似文献   

8.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光辉思想指引下,我国广大工人和革命技术人员大搞设计革命,创造了许多新型焊接设备。普通电焊机,产量很大,用料很多。随着地方工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这类焊机用量不断增加,因此对这类焊机进行结构设计和材料代用方面的改革尤其值得重视。本期发表的有关交流电弧焊机的文章,介绍了部分单位的经验有:一、以铝代铜是贯彻“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方针的重要措施,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政策。以铝代铜制造动力变压器从技术上讲已不成问题,在这方面早已取得成套  相似文献   

9.
以铝代铜,发展铝线电机是我国电机行业贯彻执行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我厂在发展铝线电机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发展铝线电机,解决铝线焊接质量问题是一个主要关键。现将我厂铝线焊接工艺介绍如下:我厂  相似文献   

10.
在电气工程中以铝代铜是我国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经济政策。在耗铜最多的电气工程部门(约占总耗量的2/3),以铝代铜是贯彻“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方针的重大措施之一。然而,要推广以铝代铜、必须要首先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铝—铜简单而可靠的连接问题。  相似文献   

11.
《焊接》1973,(6)
“以铝代铜”,大量生产铝线电机,是电机行业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定自己工业发股道路的重大措施。而在铝线电机的生产中,焊接工艺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此,今年三月十九日——二十三由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及上海器科学研究所主持在郑州市召开了铝线电机焊接技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机制造厂、有关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共计72个单位,136名代表。会上对铝—铜、铝—铝导线的各种焊接工艺方法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为进一步推广铝线电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国内在焊接铝—铜、铝—铝导线上应用的方法有:①气焊(实质上应属钎焊,铜本身并未熔化);②钎焊;③闪光焊;④貯能焊;⑤低温摩擦焊;⑥冷压焊;⑦钨极氩弧焊;⑧电阻对接焊等。下面介绍其中的五种焊接方法,供有关同志参考,其它方法过去均已报道,这里就不再重述。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氧化铝、电解铝产量和消费量世界排名第一,并且铝加工材的产量也是第一:然而,浮华背后却难掩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中国铝工业发展正面临产能增长速度过快、资源瓶颈、铝消费仍需靠出口拉动、成本上升迅速这四大难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铝部主任文献军近日在2008上海铜铝峰会上指出。  相似文献   

13.
《现代焊接》2014,(8):41-41
“以铝代铜”有利维护资源安全 我国铜资源匮乏、铝资源较为丰富,用我国已形成较强产业基础的铝资源在部分领域替代保障不足的铜资源,有利于维护我国资源安全。2013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总额1581亿美元,其中:进口额1033美元;出口额548美元;贸易逆差48酬乙美元。而铜的进口额688亿美元,出口额65亿美元,逆差高达62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焊接》1973,(4)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厂电动机车间革命职工高举“鞍钢宪法”的旗帜,学习了兄弟单位“以铝代铜”的技术革新经验,将原有铜线电机改为铝线电机。铜线电机改为铝线电机,在制造工艺和工、模、量具方面没有大的变动,只改变导线槽绝缘、槽楔。在制造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铝铜焊接。目前,各兄弟单位在铝铜焊接方面介绍的方法很多,如储能焊、钎焊、气焊等。经我们试验证明:储能焊——接头质量不十分稳定。这种焊接方法适用铜、铝  相似文献   

15.
电缆行业"以铝代铜"之争历来就有,但由于其安全性、可回收性和保值性等方面的原因,铝电缆一直无法动摇铜电缆的地位。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铝导体氧化腐蚀、接续问题和铜铝导体过渡接头问题等都已取得重大突破,与此同时,铜电缆行业也深陷产能过剩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困局。因此,出于对资源、成本、利润,以及市场的种种考虑,近年来,我国"以铝代铜"的呼声又重新响起。本文结合市场调研情况,对国内外铝电缆的应用现状及铜铝电缆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影响铝电缆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对电缆行业"以铝代铜"的效果进行了测算。纵观世界"以铝代铜"的历史,虽然各国的发展有所不同,甚至出现反复,但总体上是渐进式向前发展的。目前的"以铝节铜"和20世纪60~80年代中国曾推行的所有范围的线路都以铝代铜这种狭隘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替代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的。与此同时,替代的过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铝电缆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价格更加趋于合理,更需要使用者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6.
山西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铝、镁、铜资源及产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加快结构调整的形势下,山西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的发展将会步入一个相对协调、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焊接》1970,(6)
以铝代铜是我国发展电力工业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政策,而铝—铜经济可靠的焊接,是保证节约用铜、推广铝导线的技术关键。铝-铜低温摩擦焊的技术关键,是接头脆性断裂问题,而这个问题国外至今未得到解决。消除铝-铜摩擦焊接头的脆性断裂,对提高接头的塑性和韧性,具有很大的意义。这不仅可以防止接头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弯曲和  相似文献   

18.
《电焊机》1971,(3)
沈阳市电焊机厂广大革命职工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和“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伟大教导,决心彻底甩掉老产品仿修帽子,认真彻底落实党的“以铝代铜”的技术政策,自力更生设计制造体积小、重量轻、以铝代铜、性能优越、结构新颖的中国式硅整流焊机,向党的五十周年敬献厚礼,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飞跃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下,代表着智能化、轻量化的铝成为支柱性的原材料之一,以铝代钢、以铝代铜、以铝代木成为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方向。广西投资集团银海铝业有限公司主动顺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和广西铝工业"二次创业"的政策思路,通过大力实施"品牌联盟"战略,加快推进铝产业向高附加值、高端铝加工产品方向发展,成功实现了逆势腾飞。  相似文献   

20.
鹰潭铜产业循环基地拆解加工区是经国家环保部批准在我国内陆地区设立的唯一一家现代化、环保型的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加工示范区,并被列为国家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等进口第七类废物“圈区管理”的试点。2008年10月,分别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铜产业基地”,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命名为“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