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再述周期注水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各种地质、开发因素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这些地质因素是:毛管力、原油粘度、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渗透率的组合即油层的非均质程度;开发因素是:周期注水的工作制度、连续注水转为周期注水的时机。最后证明了周期注水的唯一缺点是延长了油田开采时间。 相似文献
3.
东海已开发气藏主要分布在XH凹陷的中央背斜带以及西部斜坡带,气藏类型主要以水驱气藏为主,气藏投入开发后普遍面临产水难题,影响气藏采收率。为有效提高东海水驱气藏开发效果,通过对已开发水驱气藏开发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不同开发阶段产水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建立了“早期防水、过程控水、后期排水” 的全周期防水治水策略,并开发出了水平井井轨迹优化、水平井变密度定向射孔等配套技术。通过采用全周期的防水治水开发对策,东海水驱气藏气井无水采气期显著提高,气井产后通过采用合理的排采措施,有效提高产水气井累产水平。
相似文献4.
向有底水的油藏注水常常会有许多问题,这是由于注入水窜入水层的缘故。可是这类油藏资源在Alberta和Saskatchewan地区非常丰富。这项研究针对在底水区降低水的流度以增加注水效率。共验证了三种方法:乳化剂段塞方法(ESP),交替水和甩乳化剂注入方法(AWE)以及动态封(DBP)。这三种方法都能够使垂向扫油效率有所提高,并有得盱聚合物或浮化剂与水的注入。每一种情况,均有两种方式:封堵和驱替。这 相似文献
5.
注水采油中注入水与产层配伍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储层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岩心流动,粘土膨胀、滤膜系数,腐蚀挂片,细菌培植和油水乳化等6项常规试验手段,通过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分析,对辽河油田冷东43断块注水采油的开发方案进行全面的先期分析评价,为注水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结论:注入水矿化度尽可能和实际地层水接近;水的滤膜系数应大于10;注水水矿化度尽可能和实际地层水接近;水的滤膜系数应大于10;注水速度应低于1.86ml/s。文中 相似文献
6.
7.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油田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油田开采的过程中,不仅会对石油进行相应的开采,还会对天然气进行开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进行油田采气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相应的智能化设备,为了保证能够完成智能化应用体系的建设,相关负责人员必须要提高油田采气过程中相关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并且要保证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几个主要油田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方向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中国东部大庆、胜利等6个注水开发油区综合含水已达85.5%,处于高含水期开发阶段,主河道砂体油层绝大部分水淹,但其年产油量、剩余可采储量在全国仍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分析了影响高含水期水驱采收率的3个要素(驱油效率,平面波及系数,厚度波及系数)的现状。预计在高含水期阶段要实现预期目标相当艰巨,6个油区标定的平均采收率为37.8%,目前实际采出程度为27%,剩余油分布总体高度分散,但局部相对富集。在水驱开发方式下,钻加密调整井和采用再完井技术是剩余油挖潜的基本措施。目前井网已较密,井网控制不住的边角部位未淹砂层的剩余油(约占可采储量的15%)相对富集,平面调整主要是在这些位置打些调整井,通过提高平面波及系数挖潜;目前厚度波及系数约为56.7%,纵向挖潜的目标主要是吸水差、渗透率低的河道间及三角洲前缘薄砂层的剩余油(其可采储量约占总剩余油储量的80%),到含水98%时,厚度波及系数可能达到70%~75%。根据剩余油分布的不同规律,提出8项挖潜措施,指出为达到高效调整的目的,可采用定向侧钻井、多底井及侧钻水平井技术,既能有效挖掘剩余油,又可节约钻井费用。参1(郭海莉摘) 相似文献
9.
如何高效开发深水水驱气藏是深水A气田开发过程中的研究重点。为摸清高渗–特高渗水驱气藏水侵特征,开展了微观水侵机理和宏观见水规律物理模拟。高渗水驱气藏存在“临界速度”,若驱替速度大于该临界速度则发生水窜,导致驱替效率降低;水平井开发驱气藏,同时配以合理采气速度,可有效延缓见水时间。采用数模法模拟了不同地质条件及开发参数对水驱气藏开发效果影响,对深水A气田进行聚类差异分析,制定各井区合理采气速度3%~5%。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延缓了气井见水时间,使气田投产以来生产稳定,年供气30亿方,稳产10年,提高了气田开发效果。该项研究成果为后续深水气田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苏东气田气井生产过程中会带出成藏时期形成的滞留水和凝析水,随着生产时间延续,气井产量降低携液能力不足而形成井筒积液,当积液量逐渐增大时,致使气井水淹而无法产气,目前苏东气田有产水气井270口,占投产气井的33.2%,产水井产能不能够有效发挥成为制约气田稳产、上产的主要因素因此苏东气田把排水采气工艺列为气田开发重点工作并将持续开展下去。本文简述了苏东气田采用的泡沫排水采气、连续油管排水采气、井间互联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原理并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评价,建立了排水采气技术路线,为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钙土堵剂的二次利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前人研究并使用过粘土单液法和粘土双液法堵剂封堵地层大孔道 ,但未对钙土的二次利用进行研究。在研究钙土活化利用的基础上 ,提出了钙土 聚丙烯酰胺 碳酸钠三液法复合堵剂。主要研究了适用于潍坊钙土的离子交换剂以及钙土转化为钠土对封堵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碳酸钠是潍坊钙土较理想的活化剂 ,钙土的活化利用可大大提高其封堵效果 ,并且钙土 聚丙烯酰胺 碳酸钠三液法复合堵剂的封堵效果已为中原油田的矿场试验所证实。图 1表 4参 6(李克华摘 ) 相似文献
12.
有气顶油藏的常规开采方法是只从油层采油而保留气顶,靠气顶的膨胀维持油藏压力,依据不同的油藏几何形状及倾角和采油速率,气顶气或是向下锥进到生产井,或是从油气前缘突破,从而导致产油井的气油比显著提高。文中提出一种特殊的开采方法,即在气油界面注水以建立一个水障,分隔气顶和油层,同时从气顶采气和从油区采油。这种方法已在低倾角,气顶相对较大和水驱后残余气饱和度较低的油藏中应用。如何采出气直接有市场,这一假说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初期不合理的开采方式会造成水驱气藏地层水的过早水侵,使得大量天然气被封闭而无法采出.通过大量排水降低水封闭气区的地层压力,使封闭气变为可流动的气体,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可行的.基于三维三相模拟模型,评价了不同二次采气方案的开发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大于水侵速度的排水量有助于提高气藏的最终采收率,但是要受到地面的水处理设施及经... 相似文献
17.
濮城气顶气藏均已经进入排水采气阶段,对采气工艺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气藏开发过程中,根据各气藏特点,在做好气层保护的同时,通过开展工艺适应性研究及工艺技术配套等工作,相继采用了不同类型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在生产实际中见到了明显的增气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20.
塔河油田X区奥陶系X25井区为碳酸盐岩缝洞型凝析气藏,此类气藏地质特征表现为基质不储集油气,储集体主要为裂缝、孔洞、溶洞。该井区主要是相对封闭的单井缝洞单元,天然水体能量不足,生产动态表现出明显的定容特征,地层能量下降导致气井停喷后由于液面太深无法通过机采手段继续生产。面对此类气藏开发后期无常规手段继续生产的开发困境,技术人员打破思维枷锁,创新提出了在此类气藏进行注水采气的先导性试验,通过向定容体气井注水补充亏空能量,压缩气体体积,使其恢复自喷能力继续生产。此项试验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天然气采收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