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前言 虽然目前X区块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但从取心井资料和数模结果看,还存在一定比例的低未水洗厚度和零散剩余油分布,尤其在注采关系不完善、井网控制不住的部位还存在一定量的剩余油。对于一些不具备加密开采条件的高度分散的剩余油,可以通过补孔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进行剩余油的挖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孤东油田馆陶组六区及七区西开发矛盾与剩余油分布特点的分析,积极采取相应的挖潜措施,从而提高了剩余油挖潜效果。分别从平面、层间、层内三个方面开展挖潜工作,通过逐砂体完善注采井网,砂体边部补孔,油水井堵调,小油砂体的不稳定注水,以及调整层间压力场,挖掘层间潜力的途径,提高了剩余油挖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喇嘛甸油田经过40年的开发,水驱开发层系可分为基础井网、一次加密井、二次加密井和三次加密井四套层系。近几年为了提高水驱采收率,加大油井措施力度,大批实施补孔、压裂等措施进行挖潜剩余油。这些措施完善了局部注采关系,但是水驱开发层系之间的界限也有所改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水驱开发层系目前开采层位状况,对各套层系开采层位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有效地指出挖潜方向,利于区块进行综合调整,为进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喇嘛甸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以后,剩余油零散而分布复杂,开采难度不断增大,本文以采油井L8-X3402井组为分析对象,以储层精细描述为基础,运用多学科油藏成果,结合注采状况,井网特征,动静态等多种资料,对该井逐层进行剩余油分析,并通过补孔等措施优选完善了砂体注采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威 《中国科技博览》2014,(15):299-299
北三西水驱区域断层较多,共发育大小断层11条,均属于正断层,受断层影响,造成局部注采不完善,在断层中间区域及注采不完善井区形成富集剩余油。井震结合后,对该区域的断层进行重新再认识,与原认识断层相比,走向和倾向基本一致,但在组合关系及延伸长度方面变化较大,断层更为破碎,增加和完全核销的断层多为小断层。断层的重新解释,为油水井的调整和措施挖潜以及注采系统调整提供了更为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孤东油田自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三次采油成为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而目前一类、二类主力化学驱单元已转后续水驱或即将转后续水驱,含水面临快速回返。为探索研究孤东油田转后续水驱单元稳定、延长化学驱增油效果的技术对策,开展了六区西北部后续水驱技术应用研究。通过精细油藏管理,优化方案部署,及时实施注采调整、明确剩余油分布及动用状况、完善注采井网、工艺解堵等稳效措施,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实现了后续水驱稳效增油,提高了区块整体开发水平,对其它同类油田的后续水驱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艳 《中国科技博览》2013,(33):122-122
针对北部过渡带油层渗透率较低、原油物性差,且河道砂呈窄条带发育,平面砂体发育零散,非均质性较严重,水驱开发存在井网控制程度低、采油速度低、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幅度大等问题,靠常规措施达不到理想的增产增注效果,制约了该地区潜力的发挥,在北部过渡带选择了内有9口注水井,16口采油井的区域开展层系互补,通过加密井与基础井网层系互补,缩小井距完善窄小砂体注采关系,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多向连通比例,改善过渡水驱开发效果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对各种剩余油分布类型的分析,优选补孔方式,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某区块以顺直型窄小河道砂发育为主,单砂层注采不完善的矛盾突出,水驱控制程度低,且以单方向连通为主,整体开发效果较差,剩余油主要以注采关系不完善类型为主。本文通过对某区块地质状况及开发效果分析,认为油井转注是该区块完善注采关系的一种措施,同时对已经油改水的井区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存在问题,寻找转注潜力。  相似文献   

9.
喇嘛甸油田于1973年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6次开发调整阶段,调整后,开发层系增多、井网密度加大,各套层系的注水井,除了给本井网采油井注水外,还有为其它层系采油井注水,使得各套层系的注采状况较为复杂。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为了控制无效循环和挖潜厚油层层内剩余油,针对性的采取了堵水、补孔等挖潜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各套层系注采状况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对喇嘛甸油田二次加密后各套层系的注采状况进行研究,确定出各套层系在特高含水期注采状况及区块内单砂体的完善程度,这对油田注水方案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孤东油田三四区处于二元复合驱转后续水驱开采阶段,加强后续水驱阶段开采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时水井调剖、分注;井网完善、转流线等调整挖潜措施,提高油井产液量,减缓含水上升速度,深挖剩余油潜力,确保油田开采末期及后续水驱油田良性开发,最大程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赵霞 《中国科技博览》2011,(28):337-337
随着注聚开发深入,逐渐暴露出高压注入井增加、平面层间矛盾突出、地层及防砂工具堵塞、井网不完善等主要矛盾,地下剩余油的分布变得日趋零散。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多样化,挖潜难度越来越大。以二区注聚区为例,通过对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的研究,对注聚后期油层物性、剩余油分布规律变化进行精细分析。指导现场开发挖潜及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南油田属深层高压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储层发育不稳定、物性差,认识开发难度大。通过区域整体评价与局部解剖相结合,开展了小层沉积微相研究和相控剩余油研究,细化了小层剩余油认识。在该研究成果指导下,针对不同沉积特点的储层,实施了不同的精细挖潜措施,对水下分流河道,通过强化河道注水补充能量,实施侧翼差异相带挖潜;对席状砂体,通过缩小井距、减少注水层段,优化井网单独动用。在新区注采配套过程中,充分考虑沉积微相展布特点,使井网布置尽可能与微相匹配。开发实践表明,上述方法对油田水驱状况的改善明显,提高了油藏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经过长期开采,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本文总结了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状况和最新进展,提出完善井网、周期注水、补孔改层等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经过长期注水开采,东辛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本文总结了开发单元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状况和最新进展,提出完善井网、周期注水、降压开采、补孔改层等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各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增加或改变驱油方向是挖掘此类油藏平面剩余油的一个重渠道;针对临十三断块断块小、含油小层多、单层储量较少、分注井减少等特点,通过实施层次化多元化注水工程来对注水井实施分注来缓解层间矛盾、挖掘层间剩余油潜力提高此类油藏最终采收率。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来实现油藏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测试资料,根据油砂体上井网控制情况、水驱特征和边水能量特征,将油砂体划分为弹性驱、注入水驱、注入水+边水驱、边水驱和未动用等类型,详细解剖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动用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和潜力,提出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注水油田的剩余油进行了挖潜,水驱效果大大提高。研究表明,以油砂体为对象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注水油田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经过长期注水开采,孤东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本文总结了孤东油田七区西“三高”开发单元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状况和最新进展,提出完善井网、周期注水、降压开采、补孔改层等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二类油层聚驱逐层上返,喇嘛甸油田水驱控制储景逐年减少,开采难度加大。针对目前水驱开发层系复杂、各层系间注采相互干扰、300m井距下厚油层内结构单元控制程度较低等问题,按照“细化开发层系、优化开发井网、强化注采系统”的调整思路,开展了水驱井网重构调整技术研究,调整注采不协调性,建立起合理的驱动体系,努力挖潜剩余油,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9.
顺直型窄小河道砂体是某地区长垣河流一三角洲体系水下沉积环境所形成的砂体,这类砂体由于河流规模小,井网控制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是剩余油富集的主要砂体类型。为了完善注采系统,挖掘这类砂体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在分析动用状况的基础上,对剩余油进行量化分析,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成因形成的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确定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潜力,提出局部井网加密与注采系统调整相结合的调整方法,解决顺直型窄小河道砂体井网控制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的问题,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鹏 《中国科技博览》2013,(33):239-239
通过对二类油层聚驱合理注采井距的研究,充分考虑利用现有井网资源,节约成本,兼顾新井网最大程度减少对产能的影响,提出了隔排利用葡一组井网的井网优化设计新方法,不但少钻了大量新井,减少了投资,又解决了全部利用葡一组井网带来的新井网密度过大问题,同时抽稀后的葡一组井网仍是一套注采完善的井网继续开采一类油层,为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新技术深度挖潜剩余油提供了井网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