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配比的聚苯乙烯/聚碳酸酯(PS/PC)共混体系的结构与力学性能及彼此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增容剂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对共混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PS/PC表现出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而PS/PC/SEBS-g-MAH则只有1个Tg。扫描电镜的分析结果表明,PS为连续相,PC为分散相,而且SEBS-g-MAH的加入使PS与PC的界面变得模糊。可见增容剂对共混体系具有明显的增容作用。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在PC用量大于30 phr时明显提高,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在低PC含量时较纯PS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随PC含量增加又逐渐提高;增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比未增容的有较大提高;当PC用量约40 phr时共混物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了废旧聚丙烯/废旧高抗冲聚苯乙烯(R-PP/R-HIPS)共混物,研究了增容剂苯乙烯-乙烯/丙烯二嵌段共聚物(SEP)对R-PP/RHIPS共混物力学性能、微观形貌、熔融指数(MFI)和平衡扭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EP含量为10 phr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为5.28 k J/m~2,相比未添加SEP的共混物提高了114.63%,拉伸强度略有下降。扫描电镜(SEM)研究表明,SEP的加入提高了分散相分散的均匀程度,细化了分散相粒子的尺寸,对共混物的增容效果明显。MFI的降低和平衡扭矩的增大表明SEP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粘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Molau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力学、热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EPDM-g-MAH)增容剂在PA6/PP共混物中的作用.重点讨论了PA6/PP配比、EPDM-g-MAH用量对共混物结构、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和吸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PDM-g-MAH是一种反应型增容剂.适量的EPDM-~MAH加入可很好地改善PA6和PP两相的相容性,减小PP分散相的粒径,提高PA6、PP两相界面的相互作用.当PA6/PP/EPDM-g-MAH质量比为80/20/(10~15)时,共混物综合性能最好.和纯PA6相比,共混物冲击强度提高3倍以上,热变形温度提高7℃以上,吸水率减少2/3.  相似文献   

4.
用2种组成相近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增容高密度聚乙烯/间规聚苯乙烯(m(HDPE)/m(sPS)=80/20)共混物。利用增容剂(SEBS)与共混物组分之间溶解性的差异,以四氢呋喃(THF)为溶剂选择刻蚀掉增容剂相,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增容剂在共混物中的分布情况;结合拉伸测试,阐明了增容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HDPE/sP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的SEBS主要分布在两相界面,并能显著提高两相界面粘接性,进而能有效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而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SEBS更倾向以胶束形式分散在HDPE基相中,不能明显改善界面强度,但却有利于改善共混物的韧性。  相似文献   

5.
HDPE/PET共混物的原位反应增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步挤出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HDPE/PET)共混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明了HDPE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共聚物HDPE-g-GMA的形成。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SEM)观察、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和维卡软化点测试评价了共混物的增容效果。结果表明,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含量对体系增容效果的影响要大于单体含量的影响;当DCP含量不超过0.25phr时,增容效果随其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当DCP含量为0.30phr时增容效果有所下降。采用"一步挤出法"进行HDPE/PET共混物的原位反应增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曹亚南  张玉芳 《化工新型材料》2019,47(6):147-151,155
为了丰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纤维品种,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VA-gMAH)、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G)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组成比例的PBT/PP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失重分析法和毛细管流变仪等手段测试了共混物,考察增容剂种类和用量对共混物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PBT/PP为不相容体系,选择共混物PBT/PP为70/30(质量比)时加入3种增容剂,发现增容剂对PBT/PP共混的增容效果为:EMGPOE-g-GMAEVA-g-MAH。共混物的熔点无明显变化,分解温度增加,耐热性增强。对比不同种类增容剂含量为1份的共混物,其表观黏度均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说明改性共混物是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7.
采用L9(34)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8003树脂)、增容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滑石粉及增塑剂甘油对淀粉/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复合发泡鞋底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滑石粉和8003树脂对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延伸率及回弹性有显著的影响,当8003树脂为20phr、EAA为30phr、滑石粉为0phr、甘油为8phr时,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XRD和SEM分析表明,EAA的加入能大大增加淀粉和EVA的相容性,达到增容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聚苯乙烯(PS)-g-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g-马来酸酐(MAH)为相容剂,改变混合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尼龙6(PA6)/LLDPE/PS(60/20/20,质量分数)三元共混物。根据热力学、动力学因素,预判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再结合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考察了微观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共混时,因界面张力的作用,在PA6中PS会包裹LLDPE形成壳核结构;该增容剂黏度大,增容时合适的混合方法,使其更易扩散至相界面,有利于阻碍PS包裹LLDPE,使两相独立分散;预判结果与测试结果相一致;壳核结构的出现,会掩盖LLDPE(核)的韧性,使材料呈现出硬而脆的特点;两相独立分散,在保证材料刚性的同时又能提高韧性;采用(PS-g-LLDPE)-g-MAH先与PS、LLDPE混合再与PA6混合的共混法时,增容效果最好,其缺口冲击强度相较于简单共混物提高了近5倍,材料整体表现出硬而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聚苯乙烯(PS)-g-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g-马来酸酐(MAH)为相容剂,改变混合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尼龙6(PA6)/LLDPE/PS(60/20/20,质量分数)三元共混物。根据热力学、动力学因素,预判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再结合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考察了微观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共混时,因界面张力的作用,在PA6中PS会包裹LLDPE形成壳核结构;该增容剂黏度大,增容时合适的混合方法,使其更易扩散至相界面,有利于阻碍PS包裹LLDPE,使两相独立分散;预判结果与测试结果相一致;壳核结构的出现,会掩盖LLDPE(核)的韧性,使材料呈现出硬而脆的特点;两相独立分散,在保证材料刚性的同时又能提高韧性;采用(PS-g-LLDPE)-g-MAH先与PS、LLDPE混合再与PA6混合的共混法时,增容效果最好,其缺口冲击强度相较于简单共混物提高了近5倍,材料整体表现出硬而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用蔗糖聚醚(SPEPO)接枝C12-14烷基缩水甘油醚(1214GE),合成了对环氧树脂和石油沥青具有两亲性的接枝共聚物(SPEPO-g-1214GE),并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和13C-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SPE-PO-g-1214GE对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固化的环氧沥青材料的增容作用。根据Nielson模型,动态热力学分析(DMA)显示SPEPO-g-1214GE的加入,能够增加共混物中环氧树脂相与沥青相之间的界面层厚度。与没有增容的体系相比,30℃时固化物的储能模量增大20%。增容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都要高于未增容的共混物。SPEPO-g-1214GE的添加量为4%(质量分数,下同)时,固化物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扫描电镜(SEM)表明,SPEPO-g-1214GE含量在0%~4%时,环氧沥青固化物的分散相尺寸减小依赖于SPEPO-g-1214GE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PLA-g-MAH增容改性PLA/PETG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法制备聚乳酸接枝马来酸酐(PLA-g-MAH)用于增容改性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LA/PETG)共混物,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考察了共混物的结构和力学性能。SEM结果显示,加入增容剂PLA-g-MAH后,PLA/PETG共混物两相间的界面明显变得模糊,说明PLA-g-MAH对共混物具有一定的增容作用;增容剂的引入,使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略有下降,但冲击强度略有提高,断裂伸长率显著提高(PLA的为6.9%,而加入3%增容剂共混物的为21.9%,提高到纯样的3倍左右),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活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聚苯醚(PPO)进行熔融接枝,制备PPO-g-GMA接枝共聚物,以此作为相容剂与PPO和尼龙6(PA6)熔融共混,重点研究了PPO-g-GMA含量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PPO/PA6(质量比60/40)共混物中加入相容剂PPO-g-GMA后,PPO-g-GMA中的环氧基团与PA6分子链上的端氨基或端羧基发生反应,增强了界面粘附力,相形态由海-岛结构转变为双连续结构,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吸水性降低。在PPO-g-GMA添加量为5phr时,拉伸强度由42.0MPa增加到59.5MPa,冲击强度由2 kJ/m2增加到3.7 kJ/m2,同时吸水性由1.75%下降到1.46%。  相似文献   

13.
:由单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氯乙烯 (PVC) /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 (PPSQ) (10 0 / 0、95 / 5、90 / 10、85 / 15、80 / 2 0 )机械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该共混物的相结构 ,富 PPSQ相形成的球状颗粒较均匀地分散于 PVC的连续相中。 PVC/ PPSQ共混物的流动温度 (Tf)均低于纯 PVC的 Tf,而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略高于纯 PVC的 Tg,随 PPSQ含量的增加 ,PVC/ PPSQ共混物的 Tf 移向低温 ,更易塑化。经 PPSQ改性后的 PVC的表观粘度随温度变化敏感性增加。加入少量 PPSQ后 ,可有效地改善 PVC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4.
增容剂对PVC/PA6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乙烯醋酸乙烯酯接枝马来酸酐(EVA-g-MAH)、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ABS-g-MAH)及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三种聚合物为增容剂制备了聚氯乙烯/聚酰胺6(PVC/PA6)共混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力学分析(DMA)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相容剂对PVC/PA6(80/20)的相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相容剂对PVC/PA6都具有明显的增容作用,但5%EVA-g-MAH增容PVC/PA6(80/20)的分散相尺寸最小最均匀;三种增容剂增容的PVC/PA6共混物都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但EVA-g-MAH增容共混物的Tg略向高温偏移;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5%的EVA-g-MAH增容的PVC/PA6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18%和200%,达到了3.8kJ/m2和46MPa。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熔融接枝共混法制备了马来酸酐(MAH)接枝共聚PP(ICPP)制备增容剂ICPP-g-MAH和PC/ICPP/ICPP-g-MAH共混物,研究了ICPP-g-MAH增容PC/ICPP合金的力学性能、吸水性和加工流变性能等.结果表明,与未增容的体系相比,ICPP-g-MAH是PC/ICPP舍金的有效增容剂,在80%PC的共混体系中,加入少量的ICPP-g-MAH的确起到改善相界面,提高合金力学性能的作用.当ICPP-g-MAH质量分数为5%,EBS质量分数为0.2%时,合金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最好,维卡软化温度达到最大;加入ICPP-g-MAH后,PC/ICPP/ICPP-g-MAH共混物吸水率下降,熔体流动速率(MFR)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16.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反应单体,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将GMA接枝到聚己内酯(PCL)上,制备了PCL-g-GMA。以PCL-g-GMA为增容剂,制备了PCL/淀粉/PCL-g-GMA共混物。扫描电镜表明,PCL/淀粉共混物界面粘接力差、淀粉出现团聚。然而加入PCL-g-GMA后,PCL/淀粉/PCL-g-GMA中淀粉分散变得均匀,且淀粉颗粒被PCL包裹,两相界面更加模糊。拉伸实验表明,加入PCL-g-GMA增容剂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由(12.3±2.1)MPa增加到(17.0±3.2)MPa,拉伸模量由(4.2±1.8)GPa增加到(5.7±2.9)GPa.断裂伸长率由(210±16)%增加到(803±40)%。  相似文献   

17.
(PE-MA)-g-PA6对PA6/EPDM的共混增容以及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不同接枝率的增容剂PE-MA的用量对PA6/EPD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并与PP-MA的增容效果作了比较。当PA6/EPDM/PE-MA为80/20/12时,共混物在干态常温下的Izod冲击强度是纯PA6的13倍。这时的分散相粒子变得细小,相界面摸糊弥散。PE-MA的增容效果远好于PP-MA。  相似文献   

18.
PA6/ABS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增容的PA6/ARS共混物,结合吴守恒的临界基体层厚度(IDc)理论,考察了基体层厚度与界面粘接对PA6/ABS共混物脆一韧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低于8℃,当ID减小时,冲击强度先缓慢增加,当ID<ID.时,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急剧增加;测试温度处于13℃~23℃...  相似文献   

19.
PLA/PBAT/PLA-g-MAH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乳酸(PLA-g-MAH)用于改善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物(PLA/PBAT)的相容性,并对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进行研究。SEM结果显示,添加增容剂PLA-g-MAH后,PLA/PBAT共混物两相间的界面明显变得模糊,说明PLA-g-MAH对共混物有一定的增容作用;增容剂PLA-g-MAH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相比于纯PLA略有下降,但其冲击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断裂伸长率有显著提高,比纯PLA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约17倍,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另外,PLA-g-MAH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20.
熔融挤出HDPE/EVOH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接枝马来酸酐(MAH)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作为增容剂,熔融挤出制备HDPE/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气体渗透试验以及力学性能试验,分析增容剂对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并研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结果表明:增容剂能显著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与HDPE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